山西新绛寨里村元墓
《考古》年01期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侯马工作站
年5月,新绛县城关公社正平坊小队在县城北寨里村发现古墓一座,县文化馆闻讯后即派人前往勘査幷树立了保护标志。年6月,省文管会派李奉山同志前往复査,因墓室北部和顶部均已倒塌,无法继续保存,即于6月28日开始淸理,至七月中旬淸理完毕。今将该墓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室结构
墓室坐北向南,墓道在墓室的南端,方向2°。墓室是仿木构建筑,平面近方形,东西长2.42—2.6、南北宽2.08、高3.32米(图一、二)。墓室地面铺砖。四壁垂直,以长条砖交互平砌,下砌束腰须弥座。四壁均嵌有十分精致的砖雕花卉人物。墓门开在南壁正中,门高0.8、宽0.46、深0.88米,墓门下砌有长1.82、宽0.28、高0.4米的沟槽,剖面呈“亚”字形,自门外直通到墓室内棺床前(图版捌,1)。用长条砖封门,砌作人字形。在墓壁右上方有一个灯笼(图版捌,7)。墓室四隅砌出八角倚柱,柱涂红色。柱下设柱础,南面二柱础设于须弥座以上距墓底高0.56米处,北面二柱础与棺床平,础上未施色。各柱头上砌出普柏枕,上托转角铺作(图版捌,5)。南面的两斗栱是素面的,北面的是刻花着色的。在东、南、西三壁,各设一铺补间铺作(图版捌,3),只北壁设二铺,且斗拱上刻花着色。斗栱以上叠涩砌出飞檐、椽头、板瓦、勾滴等。墓顶聚成覆斗式。墓室内北部砌棺床,亦砌成束腰须弥座式,与东、南、西三壁的束腰座连接在一起。棺床宽同于墓室宽度,长1.14、高0.56米。床前嵌有狮子、花卉、侏儒等雕砖。墓道短窄,未全部发掘。在墓道北壁顶上,挖有一个土洞,直通至墓室顶部,是当时为了便于结砌慕顶之用,待墓顶砌完后,再行土,幷用砖坯封住洞口。
二、葬式加葬具
墓室棺床上发现骨架两具,可能是夫妇合葬,都是头东脚西,尸骨腐朽零乱,葬式不明。在尸骨的两侧有木板的痕迹。在其头部放一靑瓷碗(图三),二人共枕一长土块,一个头骨下有一铜发簪。
三、雕砖和砖文
(一)南壁雕刻分上中下三层。
上层,中刻红花绿叶缠枝花一朵(图版玖,11)o两旁各有二幅飞天,飞天圆脸黑发,米*发冠,袒露上体,下着红裙,不露足,戴有项圈,帔巾,双手持一朵红莲,其下云朵为黑色(图版玖,1)
中层,中间墓门上有一幅戏剧雕刻,是本墓雕刻中最有价値的一幅(图版捌,2,玖,2)。共雕五个人物,自左而右,第一人带黑色朴头,着窄袖白色长袍,束带,穿乌靴,双手持团扇(图版玖,3)。第二人,黑朴头,身穿窄袖红色长袍,袍面点缀黑圆点,腰束白带,穿乌靴,双手拱于胸前,上身微向前倾(图版玖,4)。第三人,即五人居中者,身着宽袖白色长袍,腰束带,足蹬乌靴,头戴展角朴头,双手持笏于胸前(图版玖,5)。第四人,黑噗头,窄袖白短袍,腰束红带,足穿长腰乌靴,靴筒向外反卷,双手拱于胸前,面瘦长,浓眉深目,似有胡须(图版玖,6)。第五人,黑朴头,窄袖圆领兰长袍,束黑带,着红裤红靴,右手持团扇,左手撩襟,侧身正视而立(图版玖,7)。
中层左边一幅刻厨房,内有四人。一人作饭,戴朴头,袒胸,露出右臂,立于条桌后面,手持面杖作饼。桌上置有作好的食物数个。其右也雕有一张黑色条桌,上面放有各种食物。烧火的一人,身着白色窄袖长袍,足穿乌靴,戴朴头,坐在灶前,手持团扇煽火造饭。灶台高大,上置蒸笼。另有二侍女,一个梳双髻,穿绿色窄袖上衣,双手捧杯。另一个穿窄袖红上衣,双手提壶。二人面前各有绿裙红桌一张,桌上盘内放置食物(图版拾,7)。
中层右边一幅是三侍女立像,皆为圆脸。自左至右第一侍女黑发,头戴高发冠,冠上饰红花,穿宽袖袍,米*裙,帔肩,*带,双手摔杯。第二侍女头上无发冠,兰袍红裙,双手捧瓶。第三侍女与第二侍女同,唯双手持米*巾(图版拾,6)。
下层,在门的两旁须弥座内,嵌有卷云纹和缠枝花卉雕砖,红花绿叶(图版捌,10)。
(二) 东壁雕刻分上中下三层。
上层二幅,毎幅各有孝子故事三段,左幅是:(1)鲁义姑舍己子救兄子.(2)闵子莺芦衣;(3)田眞兄弟三人哭活紫荆树(图版拾,3)。右幅是:(1)不详;(2)王武子刮股奉亲,(3)大舜耕田(图版拾,4)。
中层有二幅。一幅是花卉,右为插瓶红牡丹,左为白牡丹(图版玖,8)。一幅左为插瓶牡丹,右为骑士,戴朴头,穿红甲,乌靴,马仰首作飞奔状(图版玖,9)。
下层须弥座上雕有狮子、花卉和侏儒。
(三) 西壁雕刻和东壁布局相同。
上层为孝子故事(图版捌,4),左幅是:(1)孝孙原谷;(2)郭巨埋儿;(3)闻雷泣墓(图版拾,1)。右幅是:(1)孟宗哭竹.(2)王祥卧冰.(3)邺子鹿乳奉亲(图版拾,2)。
中层与东壁对应,第一幅为花卉骑士,第二幅为花卉。
下层和东壁同,须弥座嵌侏儒、花卉和狮子雕砖。
(四)北壁雕刻
中间刻四扇格子门,上部作龟背纹格眼,下部作壷门(图版捌,6)。门框墨绘竹帘。
门边两侧,各嵌有一方儿童奏乐雕砖,儿童头梳双髻,穿红色坎肩,绿色短裤,袒胸露臂。打锣的发上斜插绿叶红花一朵,打鼓的站在鼓旁,鼓架红色(图版拾,5)。
棺床束腰部分嵌雕砖,中间是一狮子,足下有绫球,两旁有狮子、花卉、侏儒各一(图版捌,11;玖,10)。
栌斗、令栱、华栱、昂、耍头等,只刻出向墓内的一半。在烧时为避免大斗和中心斗混乱,在大斗上刻有一“小”字、中心斗刻“中心”二字(图四,1、2)o另外,有一个要头上一面刻有“至大之三年月曰记下”,一面刻"使同六年记下"等(图四,3、4),还有一要头上刻有“至三年月日记下"等字(图四,5),可能在“至”下缺刻“大”字。北壁四朵斗栱的华栱上刻有梅花,红花绿叶。
四、彩绘
墓室内除东、南、西壁须弥座及门洞内等处外,都粉饰彩绘。墓顶绘五色彩云。各栱眼壁上,先用红、黑两色勾边,再彩绘各种花卉,有莲花、梅花和牡丹等(图版捌,8、9)。各斗供、墓门、壶门、普柏纺、栏额、飞檐、椽头、瓦等,边沿也都用各色地,两色或单色勾边,其内依层次渲染红一层、*一层、白一层,色彩调和。
在墓室西南隅上方有一行墨书题铭,为:“绛州正平县王庄村□□□□口”等十三字,另一行写着“外男外甥赵毓祥妇夫初口砌就”等十三字。南壁西隅上方也有一行题铭:“至大四年二月”等六字。以上题铭,都被水侵蚀的不很淸楚。
五、结语
(一)此墓时代,据耍头上的记载和西壁上的题字,墓砖应是至大三年烧制,墓室是至大四年二月修建的。
(二)墓内雕砖,大部分都是模制,有少数是雕刻的。墓室用砖有五六种,墓室的斗栱、
椽檐、耍头及各种壁花都是特制的。耍头上的字迹,是未烧前划上的。可以看出,当时这一地区流行离砖墓,幷可能有专设的窑厂。
(三)此墓戏剧人物和侯马金大安二年董氏墓的戏剧人物,人数、姿态、服装大体相同,还和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的戏剧壁画、芮城永乐宫披云子石棺戏剧雕刻等都有共同之处。据此可知当时晋南戏剧很流行,为硏究古代戏剧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四)墓室的花卉人物等画面布局,都是有计划安排的。其中的人物,姿态生动,是很好的古代艺术品。
执笔者李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