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字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书中自有*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玉雕用高度地概括、夸张、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在玉雕大师们的手中,美人们在玉石上灵活展现,美丽动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绝高的地位。除了非凡的石头禀赋,玉文化体现更多的是它的造型与含义。玉雕匠人,就是赋予玉石灵魂的艺术创造者。河南镇平,一个不产玉的豫西南小县,改革开放后仅用30年时间,就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玉都”。层出不穷的玉雕大师,是它立足的根本,贾冠阳就是玉雕匠人中的一位。
贾冠阳,男,年出生于中国玉雕之乡“河南镇平”,耳濡目染自幼喜爱玉石雕刻。年在镇平石佛寺镇职高进修,为进入玉雕行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年他正式进入玉雕行业,来到广东学习玉雕,由于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很快便能自己取料设计,并且独立完成雕刻作品。
年,贾冠阳创办了个人的玉雕艺术工作室,并且开始收徒授艺。自开办个人玉雕艺术工作室以来,在繁忙的工作中,仍不忘每天阅读书籍开阔眼界,以此提高文化修养。通过不断地学习,了解玉雕文化的发展历程,认真掌握人物、动物、花鸟、杂件、仿古等多种玉雕题材的精髓。多年来他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得业内人士赞赏和藏家爱好者好评。
贾冠阳走上玉雕路,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他坦言:“学了一年美术,当过二年多学徒,有一点基础之后,主要是自学为主,从小便喜欢艺术,后来有条件,遇到喜欢的就会买下来,包括雕塑的书,历代造像艺术,铜器,总之靠大量的资料摸索学习。”
谈起自己的玉雕路,贾冠阳显得很淡然“结缘的作品就比较多了,大多数朋友定制的,做玉雕是为了挣钱养家,毕竟其他的也不会做。当然主要也是喜欢艺术雕刻,绘画,我自己看到喜欢的工艺品也会收藏。做出好的作品自己也比较满足,也想不断突破自己,做到更好。
”
就是这样一位淡然的玉雕匠人当他的第一件做品完成之时内心其实是崩溃的,他自述完成的第一件作品自己感觉有些不美观,当时觉得玉雕真的太难了,但是也并未因此而放弃,只是想着玉雕好难,自己要更加努力做好。
功夫不负有人,贾老师的作品第一次被客户赞扬做工,他很激动,但是仍然觉得其实做的不够好,有点愧不敢当,内心暗暗下定决心要做的更好,要对得起客户的赞扬,要不断努力,尽量越做越好。
本着这样的信念,年贾冠阳当时帮一个客户做的九龙摆件被评为百花奖金奖,他觉得这是对自己工艺的认可,更是一门心思钻研进玉雕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贾冠阳将“浮华三千,人生百味”镌刻在作品上。他最近做了一批绵比较多的料,料子玉质很好,但是绵比较干而且特别多,料子给人感觉就特别难处理,他买下来之后就随料设计,把绵的部位去掉,好的部分留下来,一件栩栩如生的《度母》呈现在我们眼前。
度母,又称救度母、多罗母,是藏传佛教的女神名,即救度一切众生成佛的佛母。藏民亲切地喊她为“卓玛”。传说度母是观音大士救度众生时,不忍众生受苦而留下的悲心之泪所化。有二十一化现,形象多样,体态万千,被视为最慈悲、最灵验的救苦救难圣尊。每一化现都蕴含丰富的佛教寓意,这带给玉雕艺术丰富的灵感和创意空间。
贾冠阳这件《度母》周身仙气缭绕,臂上帛带摇曳飘飞,下身重裙,盘膝端坐于莲花月轮,右脚作垂下状,代表随时起来救度众生。高盘的发髻、流畅优美的素净仙衣,高浮雕绿度母立体而精湛,翠色飘花灵动,整体绿意盎然,人物服饰华丽,线条质感足。
贾老师另一件*皮白肉的料子,做了一件《有求必应》,*色籽料部分做貔貅,白色部分做成代表心愿的白色球体,寓意破解困难,有求必应。貔貅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貔貅与怀抱球体的组合寓意着有财有库,招财守财,镇守财运。
人们以玉为鉴,警醒自身,誓守明洁无瑕之情操。玉,从古至今,都贯穿于中国文化的绵绵长河之中,她如流水一般,泽被着天下众人,也让贾冠阳从玉石的品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玉雕守则:“雕刻是一门艺术,可以传统,可以随心所欲,主要是要用心做好,才对得起每块玉石,对得起藏友,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