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常识 » 印光大师该如何向善知识求法请教引经据典1
TUhjnbcbe - 2023/10/31 18:29:00

0.编者按

佛子学佛,离不开向善知识求法,请教问题。该如何请教问题,该如何求法?许多人并不清楚,常常搞错,这样往往无意中就给自己的佛法修学制造了许多障碍,得不到善知识的摄受,非常可惜。我们可以认真学习印光大师的开示,并进一步深入经藏,增长慈悲,开发智慧。

开办“引经据典”栏目的初衷不仅是为大家提供明师指导,而且要把这些思考回溯到大藏经,让师言与佛语接通,启迪智慧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大德开示”之后,栏目认真提供了“延伸思考”“深入经藏”“留言讨论”等板块,敬请阅读并分享。

02.大德开示

印光大师开示: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若亲来皈依,升座,则磕头当在二三十以上。即方便说,亦须磕数头。汝以函祈皈依,只以合掌拜启了之。合掌作揖,是行人问路之克己仪式。汝欲皈依三宝,将资之以了生脱死,又欲报贤妻之恩德,及度脱一切众生者。所期望者甚大,所自屈处甚微,颇有因果不相符契之弊。

昔顺治皇帝,与玉林国师之门人写信,尚用法弟行痴和南(行痴,系顺治法名)。彼此相形,岂不天地悬隔。

光并非求人恭敬,而作此说。以若按理性,则固无人我之相可得。况从无始以来,互为父母兄弟等,而将来皆当成佛,以度众生乎。是以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恭敬之不暇,何敢责人之未至乎。然住持佛法,非严立礼仪,则无由令人生景仰,而力修持。

是以律中,凡请法等,无恭敬之仪,则不为说。而常不轻,见人礼拜,人以杖木瓦石打之,犹远避礼拜。此乃直据本体而为下种者,非凡夫住持法道之仪轨也。

恐汝执此各义,以为光之见局而量小,故为汝略说之,亦系除烦恼之一法耳。慢乃根本烦恼,学佛以能对治烦恼为有益,故不得不与汝说也。

——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一,复陈逸轩居士书

03.延伸思考

印光大师讲得很清楚:表面上看是与善知识、僧人打交道过程中的礼貌恭敬问题,本质上是对佛法是否珍惜的问题,也是一个是否降伏我慢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重法必然敬僧,轻僧源于慢法。恭敬善知识,学会恭敬礼貌地请教问题,如法如律地求法,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无论是佛陀的本生前世,还是历史上的祖师高僧,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恭敬求法的故事,值得我们认真效仿学习。

04.深入经藏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圣行品第七之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尔时释提桓因,自变其身作罗刹像,形甚可畏,下至雪山,去其不远而便立住。是时罗刹,心无所畏,勇健难当,辩才次第,其声清雅,宣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说是半偈已,便住其前,所现形貌甚可怖畏。顾眄遍视,观于四方。是苦行者,闻是半偈,心生欢喜。譬如估客,于险难处夜行失伴,恐怖推求,还遇同侣,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亦如久病,未遇良医,瞻病好药后卒得之。如人没海,卒遇船舫。如渴乏人,遇清冷水。如为怨逐,忽然得脱。如久系人卒闻得出。亦如农夫炎旱值雨。亦如行人还得归家,家人见已,生大欢喜。善男子!我于尔时闻是半偈,心中欢喜亦复如是,即从座起,以手举发,四向顾视而说是言:“向所闻偈,谁之所说?”尔时亦更不见余人,唯见罗刹。即说是言:“谁开如是解脱之门,谁能雷震诸佛音声?谁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独觉寤唱如是言?谁能于此,示道生死饥馑众生无上道味?无量众生沈生死海,谁能于中作大船师?是诸众生常为烦恼重病所缠,谁能于中为作良医?说是半偈启悟我心,犹如半月渐开莲花。”善男子!我于尔时更无所见,唯见罗刹。复作是念:“将是罗刹说是偈耶?”仍复生疑:“或非其说,何以故?是人形容甚可怖畏。若有得闻是偈句者,一切恐怖、丑陋即除。何有此人形貌如是,能说此偈?不应火中出于莲花,非日光中出生冷水。”善男子,我于尔时复作是念:“我今无智,而此罗刹或能得见过去诸佛,从诸佛所闻是半偈,我今当问。”即便前至是罗刹所,作如是言:“善哉,大士!汝于何处得是过去离怖畏者所说半偈?大士!复于何处而得如是半如意珠?大士!是半偈义,乃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之正道也。一切世间无量众生,常为诸见罗网所覆,终身于此外道法中,初不曾闻,如是出世十力、世雄所说空义。”善男子!我问是已,即答我言:“大婆罗门!汝今不应问我是义。何以故?我不食来已经多日,处处求索,了不能得。饥渴苦恼,心乱谄语,非我本心之所知也。假使我今力能飞行虚空至欝单越,乃至天上,处处求食亦不能得,以是之故,我说是语。”善男子!我时即复语罗刹言:“大士!若能为我说是偈竟,我当终身为汝弟子。大士!汝所说者,名字不终,义亦不尽。以何因缘不欲说耶?夫财施者则有竭尽,法施因缘不可尽也。虽无有尽,多所利益。我今闻此半偈法已,心生惊疑,汝今幸可为我除断,说此偈竟,我当终身为汝弟子。”罗刹答言:“汝智太过,但自忧身,都不见念,今我定为饥苦所逼,实不能说。”我即问言:“汝所食者,为是何物?”罗刹答言:“汝不足问,我若说者,令多人怖。”我复问言:“此中独处,更无有人,我不畏汝,何故不说?”罗刹答言:“我所食者,唯人暖肉。其所饮者,唯人热血。自我薄福,唯食此食,周遍求索困不能得。世虽多人,皆有福德,兼为诸天之所守护,而我无力不能得杀。”善男子!我复语言:“汝但具足,说是半偈,我闻偈已,当以此身奉施供养。大士!我设命终,如此之身无所复用,当为虎狼、鵄枭、鵰鹫之所噉食,然复不得一毫之福。我今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不坚身,以易坚身。”罗刹答言:“谁当信汝如是之言,为八字故,弃所爱身?”善男子!我即答言:“汝真无智,譬如有人,施他凡器,得七宝器。我亦如是,舍不坚身,得金刚身。汝言谁当信者?我今有证,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及四天王,能证是事。复有天眼诸菩萨等,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修行大乘具六度者,亦能证知。复有十方诸佛世尊利众生者,亦能证我,为八字故,舍于身命。”罗刹复言:“汝若如是能舍身者,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其余半偈。”善男子!我于尔时闻是事已,心中欢喜,即解己身所着鹿皮,为此罗刹敷置法座,白言:“和上!愿坐此座。”我即于前,叉手长跪,而作是言:“唯愿和上!善为我说,其余半偈,令得具足。”罗刹即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尔时罗刹说是偈已复作是言:“菩萨摩诃萨,汝今已闻具足偈义,汝之所愿为悉满足,若必欲利诸众生者,时施我身。”善男子!我于尔时深思此义,然后处处,若石、若壁、若树、若道,书写此偈,即便更系所着衣裳,恐其死后身体露现,即上高树。尔时树神复问我言:“善哉,仁者!欲作何事?”善男子!我时答言:“我欲舍身,以报偈价。”树神问言:“如是偈者,何所利益?”我时答言:“如是偈句,乃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说开空法道,我为此法,弃舍身命。不为利养、名闻、财宝、转轮圣王、四大天王、释提桓因、大梵天王、人天中乐,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故舍此身。”善男子!我舍身时,复作是言:“愿令一切悭惜之人,悉来见我,舍离此身。若有少施起贡高者,亦令得见,我为一偈舍此身命,如弃草木。”我于尔时说是语已,寻即放身自投树下,下未至地时,虚空之中出种种声,其声乃至阿迦尼咤。尔时罗刹还复释身,即于空中接取我身,安置平地。尔时释提桓因及诸天人、大梵天王,稽首顶礼于我足下,赞言:“善哉,善哉,真是菩萨,能大利益无量众生,欲于无明黑闇之中然大法炬。由我爱惜如来大法,故相娆恼,唯愿听我忏悔罪咎。汝于未来必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见济度。”尔时释提桓因及诸天众,顶礼我足,于是辞去,忽然不现。善男子!如我往昔为半偈故,舍弃此身,以是因缘,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弥勒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光大师该如何向善知识求法请教引经据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