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古代佛像专场”即将在8月春拍与藏家见面,届时将呈现超过80件佛造像及佛教艺术珍品。
本期率先展示藏传佛教及汉传佛教造像数件:专司智慧的文殊菩萨坐像,托塔天王造像、十一面观音立像以及真武大帝坐像,可体会不同风格造像艺术特点。
清乾隆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
通高:36cm
来源:南京十竹斋年6月28日,大连文物总店旧藏专场拍卖,编号
说明:文殊菩萨乃佛教重要尊神,高居显宗八大菩萨之首位,象征般若智慧,文殊菩萨在显密诸法类中的不同法相计有数十种,这种右手高擎智慧剑,左手捻莲茎当胸结三宝印的造型是藏传文殊最常见的样式。清代帝王被视为文殊菩萨之转世化身,故文殊造像为宫廷造像之代表性题材,本尊文殊菩萨通体鎏金,铜质细腻,铸造精湛,雕刻娴熟,皇家气韵十足。
整件作品体量较大,比例结构精准,与造像量度经中所列明尺度极为相似,表现出强烈的西藏造像的影响,为菩萨这一形象注入了一种强健英武之气。宽肩窄腰,躯体柔软,肌肉饱满有力,最妙之处在于其身体微向右倾,将躯体的婀娜和体态的动感完美的展现出来。上身袒露,仅披帔帛,以项圈及长链为装饰,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手和足部有钏躅装饰。右手高擎宝剑,横断上空,表示菩萨的智慧如利剑,能斩断一切烦恼与愚痴;左手当胸前结说法印,左臂缠绕莲花于肩头齐平绽放,莲花托般若波罗蜜多梵匣,代表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下身着长裙,衣褶散落于座面,腰间束宝带,腰背部亦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装饰,与颈部璎珞前后遥相呼应,宫廷造像之严谨细致着实令人钦佩。长裙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本有的质感。结跏端坐于双层束腰式莲花宝座上,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圆形连珠纹,束腰深陷,莲瓣重迭为三层,周匝环绕,饱满有力,极为立体,为典型乾隆时期艺术表现手法。
左右滑动欣赏造像
清代宫廷造像做工精细,风格成熟,为汉藏融合式风尚的成熟期。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宫廷造像则将蒙古、汉地的造像精粹相融合,并于此之上,以藏传佛教的风格和铸造工艺,创造性地发展出更加华美而具雄阔气度之佛像风格。此尊文殊菩萨无论从造型或工艺,均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品质,展现出清代宫廷金铜佛造型艺术之鲜明特点,其工艺精湛,品相完好,难得尤甚,充分显示了皇家艺术的高贵品质和清代铸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准,藏而供奉,实结善缘。
这种样式可能受喀尔喀蒙古地区造像的影响,诸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尊高16厘米的绿度母,其莲花瓣即是如此。整件作品体量较大,胎体厚重,比例结构精准,鎏金亮丽、装饰华美;菩萨面相柔美慈祥,体魄强健有力。无论从造型或工艺,均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品质。展现出清代高等级蒙古金铜佛造像艺术之鲜明特点,其工艺精湛,品相完好,极为难得。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图像与风格:故宫藏传佛教造像》,第页,紫禁城出版社,年。
明铜托塔天王像
高:55cm
说明:托塔天王是佛教中著名的护法神,尤以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形象广为流传。他原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传入中国之后,唐代时镇守边关的大将李靖被认为是多闻天王的化现。宋元时期几乎将李靖与托塔天王合而为一了,而明清以后托塔李天王成为单独的天王造像被广泛供奉。
天王站立于岩石形台座之上,头戴五叶宝冠,顶束髻,耳后缯带飞扬,面部肌肉凸显,双眼怒目圆睁,鼻梁挺拔,下颌及两腮鼓起,神情庄严肃穆。左手掌心朝上举托宝塔,身着甲胄,足蹬战靴,腹上威武的兽头,左右鳞甲细密整齐,勇猛彪悍。帔帛随风飘扬,自然流畅,斩妖除魔的形象呼之欲出,十分写实。造像整体造型大方,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品相完美,体现了明代晚期汉传佛教造像的鲜明特点。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
立像高:16.9cm
带座高:21.5cm
来源:日本东京山根美术馆藏
明铜錾刻龙纹真武大帝坐像
高: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