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草夕寸品文史。白居易是个纯情的诗人,不像他的好友元稹说着“曾经沧海难为水”,却总是取次花丛“频”回顾。因为白居易的诗中总有一个美丽的身影,那就是他的初恋——湘灵。
湘灵,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永恒的佳人,她超越时空而又未曾远离红尘,既不是后人神往的前朝某位国色天香,亦不是书中虚构出的风华绝代,她是一个真实而又鲜活的存在,她活在白居易的诗中,活在后世人们的心中。她的一生未曾留下只字片语,却将身影留在了不朽的诗中。她的一抹笑,一回眸,便明媚了整个世界,也甜醉了白居易的心,从此她就成了他的“白月光”。
童年的白居易,为避家乡战乱,随家人迁居到父亲的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邻家女孩儿———湘灵。这个名字很美,湘灵就是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湘灵的父亲是个算命先生,也许他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女儿终究会成为一个女神,就取了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湘灵父亲的身份,造成了白居易与湘灵爱情的有缘无分。这时候的白居易和湘灵应该就像李白的《长干行》描写的那样:“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他们一起写字读书,一起玩耍嬉戏,形影不离,是彼此最好的朋友。慢慢的,他们长大了,爱情在他们的心中生长。
19岁的白居易眼中的湘灵是美丽的,于是他写下了第一首给她的情诗:
《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湘灵的美丽在她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初现,在白居易的眼中她就是最美丽的莲花,是胜过天仙的女神!但是门第悬殊让他们的爱情注定没有结果。湘灵的父亲是个算命先生,注重门第的唐朝,白居易的母亲怎么会同意儿子娶湘灵呢?家庭的阻碍让两小无猜的恋人只能忍痛分离。
贞元九年冬,22岁的白居易母命难违,跟着父亲前往襄阳。本以为分别能够剪断这份感情,却未想到,分离让深爱的两人彼此更加思念。一路上每经高处,别人看风景,而白居易就会思念他远方的恋人,于是就写下了:
《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明明自己心已碎,却只是记挂着远处的湘灵,是否也在倚栏发愁。这种哀伤和凄苦没有变成对恋人的忘却,反而让爱更加刻骨铭心。
白天他写《昼卧》:
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谁知尽日卧,亦病亦非眠。
晚上他写《暮立》:
*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这一切都是因为远方的恋人,初恋是苦涩的,思念是沉痛的。
夜晚不能入睡的白居易,总会想起湘灵的一颦一笑,而他只能洒泪成冰:
《寒闺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到了襄阳,不论是西风吹起的九月,还是东风吹来的二月,思念湘灵是读书之外唯一的主题,一首《长相思》,诉说了他和湘灵的恋爱故事。
《长相思》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这不就是《长恨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吗?没想到这首《长相思》就成了他日后创作《长恨歌》的雏形。
一年后,白居易的父亲在襄阳去世,白居易回到符离老家。再次与湘灵重逢,情意更甚,这对苦恋的情人,仍对未来抱有幻想。从此白居易发奋读书,希望有一天可以金榜题名日,洞房花烛夜,用自己的刻苦换来和湘灵的厮守。但是,现实并非白居易所想的那样,门第之见让他们的爱情注定没有可能。
32岁的白居易已经事业有成,金榜题名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洞房花烛却迟迟未来,他和湘灵的婚事仍然遭到了母亲的反对。
至此,白居易知道一切的挣扎都是无用,他和湘灵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于是在举家搬到长安前,他满怀伤痛与湘灵做了最后告别,写下一首肝肠寸断的《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在别离之际湘灵送给白居易两件信物:一面刻有双盘龙的铜镜,一双她亲手缝制的绣花锦履。这两件信物,白居易珍藏了一辈子。本以为永久的分离可以忘情,却不曾想处处都是恋人的身影。
未完待续(本文版权系作者原创,未经许可切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