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铜鎏金
鎏金工艺是我国古代器物装饰的一种特种工艺,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表不脱落。鎏金铜器发展到汉代已呈数量多、种类广的趋势,不仅局部鎏金,还多见整体鎏金。陈直先生在《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中关于金矿一章中便指出“现在汉宫遗址所发现的宫禁服用器物,无不塗金”,满城汉墓所出铜壶、盆、勺、炉等颇多鎏金之器,乃至铜剑也存在刃部鎏金的情况。
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的成熟。鎏金技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通过开创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才创造出了这项工艺。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鼎”来看,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为战国早期的器物。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
紫铜鎏金南海观音莲花坐像而在古代鎏金器物中,每个朝代的皇帝都偏爱于佛像,以至于鎏金器物中,以佛铜像最为尊贵。而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初期只被视作神仙道术的一种,流行不广。西晋以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为佛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的宽广的民间土壤;另一方面,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北方,它们的文化传统与来源于西域的佛教更易于相互认同。因此,佛教在十六国时期得以迅速生长,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
南海观音
南海观音,又称龙头观音,一尊菩萨,乘云中之龙,于南海波涛之上。
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风愚劣,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
紫铜鎏金南海观音莲花坐像从此,许多百姓都在家里塑了立于波涛之上的乘龙观音菩萨像供奉,既感激观音菩萨和龙五爷的法力庇护,又祈求无灾无难,吉祥平安。
藏品介绍
世人认为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象征,能够保佑众生渡过各种难关、消除各种病痛,所以受到大众的一致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正如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文化艺术教育传播工作委员会,始终坚持“传播艺术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让艺术品走进民间生活,提高民众文化素养,探寻佳作意境,品味艺术人生。
或许你见过很多千手观音却并不了解,下面介绍一款特别的紫铜鎏金南海观音莲花坐像。
此尊佛像为精铜铸造,佛像结螺髻发,弯眉修目,双耳下垂,面相丰满,表情深沉内省,富有力度,五官轮廓线条异常分明。手捧净瓶,盘腿而坐,将肢体的柔软质感刻画得生动形象、此佛像造型比例协调,不论细节处理,还是整体把握,均增益有度,恰到好处,一丝不苟,殊为难得,是一件不错的艺术陈设收藏品!
紫铜鎏金南海观音莲花坐像佛教文化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在佛教供奉的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德高望重”的观世音了。此尊紫铜鎏金南海观音端坐于莲台之上,面容娟秀,神态庄肃,身姿优美,丹凤眼、眉入鬓,颇具本土风格,乃精品佛像。如凝望之,可感挣脱苦闷,化繁为简,有宁神静心之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