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这四大著名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这四个石窟如果硬是要排名个先后,从时间上好排,但是从佛教艺术上讲,各有千秋,还真的是不好排名次。
云冈石窟外景观莫高窟以泥塑壁画为主,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以石刻为主,具有皇家风范,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麦积山则以精美的泥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这里我说的是,代表我国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最为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以布局设计严谨统一著称的大同云冈石窟中的“昙耀五窟”。
云冈石窟第十六窟第16至20窟是云冈石窟开凿最早的五座洞窟,由北魏高僧昙曜主持开凿,开凿于北魏到年间,因此也称为昙曜五窟。
当时开这五窟,文成帝的想法就是为纪念北魏的五位先祖皇帝所开。所以这五座洞窟形制相同,造像布局严谨统一。五窟造像皆有鲜明的帝王特征,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威仪,在造像上更是突出高大挺拨、朴拙深厚的气势。从第十六窟的开凿开始,也拉开了云冈石窟大规模营造的序幕。
云冈石窟第十七窟第16窟造像以北壁的佛为主佛,高达13.5米,眉似弯月,鼻梁挺直,唇薄而圆润,面容英俊,身穿褒底博带式袈裟。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双脚踏于莲花生之上。整体造像挺拔、睿智,让人仰视才得见,更添威仪,显示王者风度。
第I7窟位于第16窟的西侧。看到的北壁这尊主佛像为交脚菩萨像,高15.6米。是云冈石窟中弥勒造像中最大的一尊,可惜的是,至今也没有证明表明这五窟中的五尊佛像,分别代表的是北魏的哪五位帝王。
云冈石窟第十八窟这尊菩萨造像头部及腰部以下风化剥蚀严重,双臂也因岩层结构塌落而早已断残。在这尊造像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印度本土的佛教艺术色彩的,比如,宽厚的胸部,扁平的细腰,胸部前雕刻的蛇饰,臂上佩戴的臂钏及腕镯,这些都是古代印度贵族的日常装束,集中在一尊造像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变迁。
第18窟位于昙曜五窟的中间位置,这也是云冈石窟中雕刻内容最丰富的一座,北壁崖石雕一尊立佛,高15.5米,面相方圆、饱满、双耳垂肩、著半袒右肩式袈裟,左手持衣角上举胸前,右手臂断残,双脚站立于莲花台上,整尊佛像大气磅礴,令人惊叹。
云冈石窟第十八窟特别是主佛身上千佛袈裟的雕刻,更是让人称绝,这件袈裟上雕刻着无数个排列整齐又富于变化的小佛像,随着衣纹的雕刻或上下转折,或横竖排列。巨大和微小在这里形成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冲击着人们的视线。袈裟上的小佛像也许是代表佛教中三世诸佛的说法,用这样的许多来代表诸费。
云冈石窟第十八窟主佛的旁边有一尊没有身躯只有头像的佛,高鼻深目,满目沧桑,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加的雕像,虽然只是雕刻出了头部,但与其他雕像却是相互呼应,浑然天成。
再看这位佛像,面带喜悦的微笑,嘴角微微上扬,双手交握于胸前,仿若是听到佛的讲经后释然又欣慰满足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此时不得不在心里再一次钦佩北魏工匠*斧神工般的雕刻技法。如此有感染力的微笑仿佛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微笑了。
云冈石窟第十九窟第19窟同为昙曜五窟之一,位于18窟的西侧,大像窟,穹窿顶,所刻三世佛各居一窟,既独立又一体,别具一格。这种洞窟形制是云冈石窟的一个特例。
西南角上雕有一幅“罗睺罗父子相认”的造像,简单的造像中透露出浓厚的亲情味道。据说释迦牟尼还是太子时,在他出家之日,罗睺罗投胎到了他家。六年后,释迦牟尼得道成佛,耶苏陀罗也生下了罗睺罗。若干年后,释迦牟尼回到迦毗罗卫国看望父母,让宫中众多的比丘变成自己的模样,考验自己从未谋面的儿子能否找到自己。结果,罗睺罗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并来到父亲跟前行跪拜礼,佛祖内心平静,面容详和,而年幼的儿子却喜形于色,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罗睺罗后来也皈依佛门,成为十大弟子之一。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露天大佛这个是第20窟,昙曜五窟的最后一窟,又被人称为露天大佛。这一石窟也是云冈石窟诸佛雕刻中的精品和代表作。因为在开凿不久后前立壁坍塌,致使主佛显露在外,成为露天状,又因为他面带一种神秘又超脱凡尘的微笑,给来此旅游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露天大佛之名也随着游客的称赞而名声显赫,成了云冈石窟的代表作之一。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提到的云冈石窟用的就是这个石窟图片。
第20窟主像是释迦牟尼佛,高13.8米,高肉髻,面相方圆,广额丰颐,长方鼻,面容饱满圆润,深雕嘴角,让自信、喜悦写满脸夹。齐挺双耳,突出胸部,表现了一个民族剽悍的风貌与坚韧不拨的民族个性。
昙曜五窟的造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北魏的皇权*治,以造大佛为契机,为宣扬皇家的尊严而高歌。人佛合一是昙曜五窟最大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