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时节,晨曦微露。绵延的荷塘里,荷花竞放,与碧绿的荷叶交相辉映,娇艳醉人。这荷塘盛景,常让人惊叹世间竟有这般清新脱俗之美。
待那荷花将尽,另一种蓬勃的张力便蓄势待发。淤泥深处,莲藕正欲挣脱束缚,“破土而出”。
7月19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A04版
接天莲叶无穷碧
电白区小良镇马户洋村一带的农田里,有一处近百亩的荷塘,娇嫩的荷花已然盛放,那争奇斗艳的热闹劲头,一点都不输盛夏的艳阳。
暑热时节,荷塘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般的美景。
一望无际的碧绿荷叶,衬托娇嫩的荷花,总让人感觉如诗如画。偶有一只蜻蜓落下,荷叶荷花便似有了灵魂一般,“接天莲叶无穷碧”等诗句里的悠远意境扑面而来。
一只蜻蜓立于花苞之上。
据农户介绍,莲藕品种繁多,按用途可分为籽莲、花莲和藕莲三大类。籽莲是为收获莲子米而种植的,以白莲为主;花莲以赏花为主,又分红花莲、白花莲、大叶苞等品种;藕莲是以收获鲜藕为主。马户洋村荷塘里种的便是藕莲。
盛放的莲花洁白如雪,超凡脱俗。
藕田的种植户叫柯理,他在小良镇和鳌头镇都种有藕莲,种植面积共有多亩。今年是柯理种莲藕的第五年了,小良这块地是第一年种植,今年3月份种下,最近已陆续开始收获。目前,柯理的藕田里每天都有两三千斤莲藕出水,绝大部分被直接运到农批市场批发销售。
几名挖藕人手持水枪,在藕田里忙碌穿梭。经他们摸索采挖,一根根莲藕浮出水面。莲藕拉回岸上后,经清洗、挑拣、称重,鲜嫩的莲藕就从这里装车进入市场,摆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盛放中的荷花莲蓬。
“鳌头那边的莲藕6月份已经开挖了,这片田今年种的时候稍微迟了点,现在批发价格也从6月份的一斤5元多降到了3元多。”柯理说,每亩莲藕正常产量起码在斤以上,这片藕田今年是第一年种植,加上前些天台风,产量大受影响,预计一亩可产出0斤左右,整体收益比预估要低不少。
而晚种又意味着这片田地今年已经没办法像鳌头镇的种植基地一样,在年底前再收获一季。
一边是翠绿的荷塘,一边是金*的稻田,这是田间的丰收盛景。
尽管收成不太理想,但相较水稻种植户因台风所遭受的巨大损失,柯理觉得莲藕遭遇恶劣天气下至少还能保持一定产量,值得继续投入。今年下半年,柯理准备在村里再流转一些土地出来,将莲藕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亩。再之后的一两年,柯理则准备将莲藕的种植版图扩大到千亩以上,覆盖到高州等地。
荷塘有群挖藕人
从湖底到餐桌,莲藕要拨开淤泥见天日,还需挖藕人相助。
上午7时许,挖藕人钟海和伙伴们便已进了藕田。这片约90亩的藕田,他们已经挖了几天了,每天基本要在淤泥里忙碌六七个小时。
经挖藕人相助,莲藕才能拨开淤泥见天日。
挖藕人的工钱按斤计算,每斤莲藕计工钱0.8元。熟练工每天能挖到七八百斤的鲜藕,尽管收入尚可,但这是一份苦差事。
由于藕身脆嫩,挖藕工作目前很难机械化,基本只依靠人工作业,费时费力。挖藕时,工人“身陷泥潭”,靠着技术和经验小心翼翼地从田里把藕取出来,可谓“泥里淘金”。因长期泡在水中,挖藕人常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指甲缝里往往也留下一圈污泥印迹。不过,现在挖藕人大多利用高压水枪辅助取藕,比之过去单纯靠手刨、靠锹挖的原始做法更高效一些。
挖藕人拖着运藕的小船,在淤泥中艰难前行。
在藕田里,钟海穿着一身连体衣,艰难地蹚着半人深的淤泥,顺着荷叶不断摸索,确定有莲藕后,就可以采挖了。
“要顺着莲藕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挖出来,急不得。”钟海拔掉上面的荷叶,顺着莲秆往下掏,握住莲藕后,再用水枪顺势冲开裹住莲藕的淤泥,小心翼翼地拔扯出来。不一会儿,一根还裹着淤泥的莲藕就被完整地挖了出来。
堆满小船的莲藕,就是挖藕人一天的劳动成果。
“这个过程需要的不仅是技巧,更要有耐心。”挖藕人说,如一不小心弄断弄伤了藕身,莲藕就会灌进淤泥,品质差了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忙活了几个小时后,一根根鲜藕被挖了出来,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最后一起装上运藕的小船。当天,挖出来的藕品相不错,大的有八九斤重,小的估摸也有四五斤。
工人们将挖上来的莲藕进行清洗。
13时许,钟海和伙伴们陆续上岸,在太阳底下吃起了午饭。34℃的高温下,一人一瓶1.5L的矿泉水,没多久就见了底。吃过午饭后,他们要再次回到藕田里,这会儿要把挖出来的莲藕全部装到小船上,拉回岸边。
装藕的蓝色小船是用半截的塑料桶制成的,上面用绳子将一个个小船连在一起。等把五六个小船装满后,挖藕人便将小船拖到岸上。
莲藕经清洗分拣后,再称重给挖藕人计算工钱。
回到岸上,挖藕人还要将挖上来的莲藕刷洗干净,然后进行分拣、称重和装车。这一天的工作,到这里才算全部完成。
邓建青
张鹏飞
邓建青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