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举
“源于诗意的精神层面,
而最终落脚于生活的细节,
荷花书写于西湖的故事,就是一座博物馆,
在时间深处依然盈盈而立”
那两枚种子,外壳坚硬,样子是黑漆漆的,很难想象,在专家的培育下被唤醒了。资料介绍,“古代莲1号”,年出土于河南开封北宋地层,“古代莲2号”,年出土于山东梁山北宋地层,跨越千年之后,两枚北宋古莲子在昔日南宋旧都重新发芽、开花。
第一眼看到,并非是真实的花,只是一张照片。孤山路上,雷雨之后,湖面烟波浩渺,荷花娉婷摇曳,西湖美术馆内正在举办“一一风荷举——荷文化与杭州西湖”展览。
其实,这已经是本次展览最普通的版块了,城内姿态各异的荷花品类被定格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无论是出淤泥而不染,或是亭亭玉立,文字并不足以穷尽,看过那么多精致的花型之后,宋代古莲以单独于诸花之外的姿态映入眼中。
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它经历了什么,竟然能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没有成为历史的尘埃和灰烬?又或者它所经历的恰恰是隐入烟尘的部分吧。
我兀自猜测着,在馆内流连,看一座城市与一种花的缘分。
作为佛教创法所在地的国花,莲花象征着生命与光明。源于佛教的传播与盛行,最初莲花被大量装饰于法物上,年浙江龙泉金沙寺华严塔出土的唐代《佛说阿弥陀经》变相图,四朵硕大的莲花载种于七宝池内,而如今,我们在寺院内最常见到的就是观音端坐于莲花座上,宝相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如此盛行之下,魏晋南北朝时期,鸡首壶、盘口壶、碗、盘等大量日常器物上都出现了莲瓣纹,西湖亦开始大规模种植荷花,到唐五代,荷景已是杭州的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窑青瓷进入鼎盛,浙江博物馆所藏的越窑青瓷鸳鸯纹荷叶盖罐,盖子就是一张线条流畅,风格质朴的荷叶,整个器物因而生动有趣。
五代越窑青瓷鸳鸯纹荷叶盖罐浙江省博物馆藏
至南宋,西湖已然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演变为皇家御花园“聚景园”(今柳浪闻莺处)的赏荷胜地。赏荷成为一件风尚之事,杨万里诗曰“西湖旧属野人家,今属天家不属他。水月亭前且杨柳,集芳园下尽荷花。”自然,这不属于平民百姓。
一种花被不断赋予新的象征意义。高洁之美、君子之风,被文人们歌咏和颂赞,喜好的一切,都与她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装饰于器物,陈设于家中,茶事酒事香事皆插花为伴,兴之所至入诗入画。
从器物展区转到字画展区,一眼看到陈老莲那副荷花双蝶图轴。一个以醉眼看世界的癫狂之人,一个以怪字流传于世之人,这幅画中,荷花硕大,双蝶蹁跹,却让人觉得素淡、古朴、萧散,毫无俗艳之感,他所画之物亦是他自己的隐喻吧。并非喜欢他所有的画,但这一副却独独钟意。
明陈洪绶荷花双蝶图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还有哪一座城市会这般喜好荷花呢?
杭州的小伢儿从小会唱“荷花荷花几月开”的童谣,稍懂些诗句后,路过净慈寺,自然是要能脱口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十景里有一个鼎鼎大名的“曲院风荷”,每年有一场摄影比赛名“荷赛”,有街道叫“采荷”,而这个街道内的诸多小区、道路、商店、公园,名字都与荷花息息相关。
每年7月下旬,西湖里荷叶、莲蓬发售是件盛事。今年的新闻说,新鲜的“西湖荷味”爱心组合,3个莲蓬和5张荷叶为一组,每份10元,每天晚上20点,提前一天预售,限量秒抢,难度可想而知。如今城中酒店有荷宴,小吃有荷花酥,甚至连特调咖啡亦与荷花有了几分关系。
源于诗意的精神层面,而最终落脚于生活的细节,荷花书写于西湖的故事,就是一座博物馆,在时间深处依然盈盈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