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问答 » 湖南衡阳南岳衡山旅游景区导游词伍阿哥导
TUhjnbcbe - 2023/4/27 23:01:00

伍阿哥今天带你走进南岳衡山参观游览!衡山又名“南岳”“南山”“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南部衡阳市。衡山之秀,外秀于林,内秀于文。素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之称。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衡阳南岳衡山导游词

衡山南起衡阳市城南回雁峰,北抵长沙市区的岳麓山,巍然耸立着72座山峰组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峰峰秀丽,峰峰神奇,逶迤八百里,气势雄浑,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魏源在《衡岳吟》中所形容的一样“惟有南岳独如飞”。

衡山风光秀美,人文荟萃。南岳号称“五岳独秀”,以“秀”为主要景观特色。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群峦叠翠,万木争荣,云雾缭绕,是“五里不同景,十里两重天!”。衡山的风景美不胜收、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衡山四绝”: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祝融峰之高和水帘洞之奇。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衡山不仅是风景名山,也是宗教圣山。但衡山与其他宗教名山相比,其独特之处是山上佛道并存,互彰互显,同尊共荣。衡山自古为道教名山,据《南岳志》的记载:在历史上曾经有不少著名高道隐居湖南,如西晋时期的道教上清派开山宗师、中国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修道于衡山*庭观等等。

那如果说道教使衡山皎洁似月的话,佛教则令南岳如日中天。南北朝时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年),惠海和尚自北魏南下,讲经于莲花峰下,首建方广寺,自此佛教传人南岳。以后希遁、海印大法师相继来衡山传教,至南朝陈光大元年(年),慧思大和尚在衡山修建般若禅林,广宣佛法,使佛教正式入主衡山。

自陈到唐,由明及清,佛教在衡山得到广泛发展,慧思、智觊创佛教天台宗,怀让创禅宗南岳系,希迁传禅宗青原系,楚圆开*龙宗,慧南开杨歧宗,承远、法照传净土宗,惠开传律宗等都发生在南岳山上。尤其是佛教禅宗,在怀让、希迁、马祖、道悟、惟俨、天然等名僧的大力推动下,先后衍生出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等五大宗派,流传全国甚至朝鲜、日本等海外地区,蔚为大观,佛教史上称为“五叶一花”。

南岳衡山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众多名山中脱颖而出,首先应归功于它那旖旎多姿的风光、丰富多样的物种和瑰丽无比的气象。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长,冰冻期短,具有夏凉冬寒、雨量充沛、雾多风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衡山无山不树、无处不绿的特色景观。南岳衡山共拥有多科、多种树木,风景林面积达30万亩,原始次生林面积达5.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与之相伴的还有珍稀的野生动物锦鸡、竹鸡、大头平胸龟等,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的生物资源宝库!

衡山自湘南盆地中拔地而起,突兀耸立,与周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促成了许多美妙奇特的气候景观。衡山风景有“四海”之称,即花海、林海、云海和雪海。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是衡山四季风光特色所在。在这其中,衡山的云尤其值得一提。“衡山云、*山松”,自古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衡山的云:一奇在四时变幻,春云同被,夏云如羽,秋云像瀑,冬云似墨;二奇在云啸,有时雨后衡山的云聚集起来,拔地升起,在半空中扩展成蘑菇状,十分罕见;三奇在响云,清晨或傍晚山风吹过松林,挟着层层云块向游人扑来,其中隐隐带有松涛之声,令人胆战心惊,但一到身边便化作无数轻纱飘然散去,使人顿觉心中郁闷一扫而光,难怪古人曾长叹“云海荡吾心胸”呀!

南岳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以“文明奥区”享誉天下。历朝历代的帝王天子、达官贵人来此祭拜的历史记载屡见不鲜,而文人骚客、鸿儒巨学的来访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立碑建祠、访古探幽、吟诗作赋,给衡山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使衡山成为湖湘文化名山。

衡山的由来

南岳衡山名称的由来,自古就有三种说法,伍阿哥给大家详细解说。

一种说法。

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其头化为东岳泰山,其足化为西岳华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腹部化为中岳嵩山,左臂则化为了南岳衡山。

另一种说法。

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变成了南岳,现在衡山的山徽“朱鸟”便是由此得来。

还有一种说法。

古人根据天空星象来占卜人间祸福,正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能够像秤一样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

在轸星旁还有一颗“长沙星”,主管凡人寿数,而衡山古属长沙,所以又有了“寿岳”之称。人们祝寿时常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衡阳南岳衡山导游词

南岳衡山牌坊

我们前面的这座牌坊便是南岳衡山牌坊。位于南岳区衡山路,于年4月建成,是进入衡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牌坊高20.4米,宽21.7米,花岗岩石砌体,牌坊上端均嵌有白色大理石额各一方。

正面坊额上“南岳衡山”为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字,上方图案为南岳衡山山徽;北面坊额上“文明奥区”是当代书法艺术家吴作人题字。

南岳古镇

我们前面的景点是南岳古镇。经过南岳衡山牌坊,向前一拐便踏入了南岳古镇。古镇的具体形成年代已不知,但至少在唐代时这里就已经形成了非常兴旺的香市。大家请看脚下这条青石路面,历经千年岁月,已经被磨得光可鉴人,鞋跟踩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响声,宛若禅钟木鱼,敲击着每一位香客的魂魄!

南岳古镇的街道都是用麻石板铺成,两侧是高矮一致的两层挑楼,清一色的朱瓦白墙、高高挑起的飞檐和雕龙画凤的屋脊,全部保持着旧时的风貌,处处体现出南岳古镇的古朴之美。在这里的摊铺里买一炷香,在茶楼上品一盏茶,感悟中国佛教的博大精深,回味传统文化的悠远意境,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古镇的街道还有一奇,那就是两侧房屋下都有一条长廊,连成一线。这样即使是在下雨天,也不用打伞悠然地漫步长街,真正实现了著名作家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中所描写的那种“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情境。

古镇虽小,但也五脏俱全,饭馆、客栈、香肆、商店、佛堂,甚至是墨香犹存的书屋应有尽有。尤其是这里的饭馆,供应的都是本地特色菜肴,像鲜嫩美味的野生蘑菇、口感独特的衡山豆腐和营养丰富的山中竹笋,无不令人垂涎三尺。到了衡山不尝尝当地的风味菜肴,就像去了长沙不吃臭豆腐、去了西安不吃羊肉泡馍、去了天津不吃十八街大麻花、去了重庆不吃火锅—样,总是有些美中不足!

走过了写满沧桑的青石板路,走过了印满历史的古栈民居,走过了荡涤心灵的佛堂香肆,大家的心中是否也点亮了一盏明灯呢?大家是否对南岳又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情愫呢?大家是否对人生又多了一份沉思呢?这就是古镇真正的美之所在!

南岳大庙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南岳大庙。穿过北街,前面豁然开朗,一座巍峨宏大的古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庙。南岳大庙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和皇宫殿宇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

大庙现存建筑共有九进、四院、八寺和八观,前后纵深米。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南岳大庙佛道共存,它的中轴线上为儒家建筑风格,东边为八个道观,西边为八个佛寺,像这样儒、道、佛三教共存一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我国寺庙一绝,保持了唐宋以来的艺术精华。

棂星门

第一进建筑为正门。又称棂星门,以棂星来命门,寓意着希望人才兴旺,国家昌盛。棂星门由花岗石砌成,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姿态雄伟,门内翠柏挺立,绿草如茵。

跨入棂星门,便是一个松柏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左右各有一座水火池和碑亭。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的,也常被信徒们用来放生,因此俗称放生池。

奎星阁

第二进建筑为盘龙亭。又称奎星阁,旧时于此演戏。魁星阁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平方米。阁内原来立有文星之首的魁星雕像以示崇文,很多望子*的父母都常带着子女来此祈拜。

阁为方形,台基高约2米,花岗岩砌成,中有十字通道。阁楼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覆*琉璃,檐下饰斗拱、彩绘雕镂。覆斗形藻井中雕有一条巨大的镏金盘龙,故名盘龙亭。

北面悬横额:“古往今来”,柱联为:“登峰巅俯视洞庭,高唱江从东去;问天下谁称福地,长歌风从南来。”

南檐下有“奎星阁”竖额,柱联为:“亭有盘龙,何不在天飞霹电;岳常集凤,都来此地听箫韶。”

魁星阁两侧有钟亭和鼓亭,阁的左边有钟亭,原有一口元泰定元年(公元年)铸造的重九千斤(千克)的大铁钟。右边有鼓亭,过去置有一面直径达2米的大鼓。二亭都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现修缮一新,新置了钟、鼓。古人相信只要钟鼓齐鸣,就能镇住龙王,使他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正南门

第三进建筑为正南门。为城楼式的三个大洞门,它由三个拱门组成,很像一个“川”字故又叫“川门”,川门的寓意是指前来朝拜南岳圣帝的信士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正南门是三个川门之正中(正川门),在古代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廷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东、西川门。门洞上的原有阁楼,年被日*炸毁,现在的阁楼为年重建。“正南门”三字为原湖南省省长刘正题写。

楼上抱柱联:“彩耀天门飞五色;祥生帝阁祝三封”。

御碑亭

第四进建筑为御碑亭。该亭又叫“百寿亭”,那是缘于亭四周檐板上撰写了个形态各异、无一雷同的篆书“寿”字,寓意南岳为“寿岳”。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玲珑剔透。亭周四面为红墙,每方开一拱门,亭内置一巨大驮碑。状似乌龟,古传为赑屃。

御碑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年),亭上有“御碑亭”竖额,亭里面立着清康熙帝玄烨亲撰的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青石碑。碑高3.2米,宽2米,重约0千克,是整块青石镂成,全文字,楷体,此碑为年重置,叙述了康熙帝下旨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碑顶雕有双龙捧日的浮雕,底座是重达20吨的青石龟,这是大庙中最宽的地方。

两边还有东西碑亭,为二座六角攒尖亭。东边的碑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年)尚书商辂所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边的碑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所撰写的《祭衡岳文》碑刻,东亭年被日机炸毁,现已恢复,亭内二碑均是80年代的复制品。

大庙的第二重院落纵深不长,横断面却很宽。院落东边是“玄德尊门”,通大庙东翼的(玉虚宫、万寿宫、清和宫、仁寿宫、三元宫、寿宁宫、纯阳宫、铨德观)八个道观;西边是“六寺同门”,通大庙西翼的(化城寺、崇宁寺、云峰寺、观音阁、老南台寺、忠靖王殿、天堂寺、金龙寺)八个佛寺。

嘉应门

第五进建筑为嘉应门。现加以改建,内设南岳文物保管所,南岳书画院,大庙招待所等;“嘉应”是古代用来迎接远方宾客的仪门。

嘉应门后的第三重院落是南岳大庙的主院,由御书楼、正殿、寝宫和东西长廊组成,共有屋宇58间。正殿居中,前为御书楼,后为寝宫,长廊环伺左右,周围还栽种着古树名木90余株。

御书楼

第六进建筑为御书楼。御书楼为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宽30米,深20米,高15米,四周绕回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龙。楼上四周装镂空窗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翘,为古代所罕见。南檐下有“御书楼”横额。楼下原有御碑五块现已不在。因为过去里面摆放着历代皇帝御赐匾额七块而得名,现在辟为文物陈列室。

正殿

第七进建筑为正殿。穿过御书楼,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个大庙的核心,是中轴线上第七进建筑。整个正殿是处处有景,处处叫绝。正殿由于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祝融而又被叫做圣帝殿。

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年)重修的,面积达平方米。正殿屹立在2米高的17级须弥台座之上,殿高31.11米,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它高出南岳古镇上的所有建筑,凸现出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它重檐九脊,面阔七间,宽53.68米,深34.84米,飞檐高耸,雕梁画栋,一派雍容华贵。

在正殿前有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广场,这是用于酬神演戏和香客朝拜的地方,两边的宝库则是供香客焚香燃烛的地方。南岳大庙的香火十分兴盛,这里终日青烟袅袅,芳香满院。特别是在庙会和春节的时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信徒们济济一堂,僧侣道士们也来此讲经点醮,一时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走上台阶,首先吸引大家目光的一定是这里的巨大石柱。大殿台阶四周,有麻石栏杆围绕,柱头上雕刻有狮子、麒麟、大象和骏马,正中的石阶嵌有汉白玉游龙浮雕,正殿高7.2丈,为重檐歇山顶建筑。

正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代表着衡山的72座山峰,其外格扇窗上的《二十四孝图》窗雕、柱梁间的丹玺彩绘、台基旁的块汉白玉浮雕栏板和台阶上的汉白玉游龙浮雕,无不是艺术精品,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艺术宝库!这里的木雕、石刻和泥塑数量之丰、品种之全、技艺之精,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殿顶覆盖着橙*色的琉璃瓦。并饰有宝剑、大小蟠龙和八仙中的人物,飞檐四角,垂有铜铃,檐下窗棂、壁板,都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或花木鸟兽,后墙上绘有大幅云龙、丹凤。

殿中原来设有岳神座位,历代统治者对岳神都加赐封号。如唐初封为“司天霍王”,开元间又封为“南岳真君”,宋代加封为“司天昭圣帝”等等。如今的“南岳圣帝”是年复制的。

寝宫

第八进建筑为寝官。亦称谨身殿,后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和正殿丹墀相连。殿中设圣帝和夫人景明后、圣帝父母亲坐像,故亦称圣公圣母殿。檐下装有粗犷的斗拱,天花绘制精美。

后山门

第九进建筑为后山门。亦称北后门,是岳庙中轴线的终点,为大殿的第四重院落。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红墙*瓦,屋脊上饰有宝顶和走兽。

门东为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间亦称注生娘娘。门柱联为:“注性优劣惟善人知止善地;生命寿夭皆由自造不由天。”

西为辖神殿,一门两殿相连,一字排开,装饰古雅大方。

出后门,即可登山。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

水帘洞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水帘洞。水帘洞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紫盖峰下南岳乡水濂村,距南岳镇4公里,水帘洞之奇为“南岳四绝”之一。据《一统志》、《福地志》记载:水帘洞古名朱陵洞,相传是朱陵大帝居住的地方。唐朝人称朱陵洞为“紫盖仙洞”。道家认为它是道家的“第三洞真虚福地”,乃“朱陵太虚小有之天”,简称“朱陵洞天”,历来是神仙居住的洞府。

水帘洞瀑布

水帘洞瀑布源头,在紫盖峰的泉水。三支泉水汇集一起,流入水帘洞上方谷地。谷地阔三丈,原是梁朝的九位真人白日飞升的栖息之地,后建造九仙观。九仙观附近有太阳泉、洗心泉、洞真源、仙人池等。相传泉水深不可测。泉水从石壁上飞流直泻,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声传十里。

明朝张居正游此地后说:“瀑泉洒落,水帘数叠,挂于云际,垂如贯珠,霏如削玉”。确实,它从绝壁上喷泻下来,宽达三太,高五十余米,泻珠溅玉,仿佛一幅巨大的白布帘,在石壁当中被乱石嶙岩挡住,然后再从石缝里屈曲折射,跳跃出来,满谷水花四溅,闪烁着晶莹夺目的光彩。水帘绝壁下的碧潭,天上的云彩和两边的苍翠的山峦,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明朝张居正作《水帘洞》一赞道:“误疑瀛海翻琼浪,莫拟银河倒碧流;自是湘妃深隐处,水晶帘挂五去头”。这首诗可说是写出了水帘洞的光、声、影三绝的奇景了。

龙神祠

水帘洞右边,石壁陡峭。原先在岩上有石屋一幢,龙神祠。这祠堂是唐玄宗派内侍张奉国和道士孙智凉投“金龙玉简”的处所。《潜霍类书》说:相传远古时候,大禹治水,来南岳求金简玉书,曾在朱陵洞天举行祭祀的典礼。唐开元二十六年(年),唐玄宗曾派遣内侍张奉国带道士孙智凉等人,专程从京师来到南岳朱陵洞投放金龙玉简。这一“洞天投龙”的盛况,详细地记载在《南岳志》上,后人在水帘洞投金龙玉简处写下一副对联:“北向独不朝,泻千尺银河,溅玉飞珠,相望源头来紫盖;西巡应有恨,弃九重金阙,投龙续命,空寻洞穴向朱陵。”

雪浪亭

距龙神祠相隔二十余丈的山涧对面,有一座麻石嵌镶建造的六角凉亭,叫雪浪亭。是清人李元度在清光绪十年(年)时建成的。亭中有石桌、石凳。亭以涧水翻腾如雪浪而取名。当时坐在亭中,眼观碧潭里的珠玉跳跃,耳听甾声轰鸣,自能体会石壁上镌刻的“夏雪晴雷”四字所寓的情趣。如今龙神祠无存,只有雪浪亭依然存在。它为游人休憩,观赏水帘洞的奇景提供了方便。

朱陵洞天

传说朱陵洞与衡阳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在石鼓的为朱陵后洞,在南岳的朱陵前洞。水源来自南岳紫盖峰顶,流经山洞,汇入6米余宽、深不可测的石洞,水满溢出,垂直下泻,形成瀑布,高60余米,宛如水帘悬挂九天,故名水帘洞。

每逢晴日当空,水帘上面,飞虹耀目,五彩缤纷,蔚为奇观。唐、宋、明、清各个朝代,都有不少诗人名家为之题刻赋诗。石刻有宋代的“南岳朱陵洞天”,明代的“天下第一泉”,清代的“夏雪晴雷”、“醉眠观瀑”。此外还有“飞琼溅雪”,“帘挂古今”等。水帘洞是唐代道教活动的地方。他们把它当做洞天福地,称为“朱陵洞天”。唐玄宗还派朝廷内史带领道士们在投龙潭祭祀。

水帘洞上面的谷地,于年修成了一座大水库,过去的太阳泉、洗心泉等都淹没在水库中了。水库的水既可以灌溉农田。又可以发电。瀑布象一层洁白的薄薄的细纱,轻盈地垂入潭底。所以“水帘洞之奇景”,仍不失为南岳一绝。

胜利坊

我们前面的景点便是胜利坊。为单拱仿凯旋门式样,花岗石结构。年,国民*府为纪念八年抗战胜利,由时任湖南省*府主席王东原主持修建,故名“胜利坊”。坊联由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所书。

车行山中,大家满目所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衡山之所以能以“秀”在五岳中独树一帜,关键原因就在于只有它处在常绿阔叶林带,树木茂密,四季常青。南岳的树不仅多,而且有名。这里有许多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福严寺中有一棵据说受戒于南北朝时慧思禅师的银杏树,树龄已达多年,树身需三人合抱才能围拢过来。藏经殿后有一棵白玉兰,距今也有多年的历史了。此外,允春亭的摇钱树,无碍林的“同根生”和“连理枝”等,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这一路上,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沿途登山的那些头戴皂巾、身穿黑衣、胸系红兜的人?这就是南岳香客。由于南岳衡山佛道共荣,寺观众多,僧道辈出;因此吸引了许多宗教信徒前来进香朝拜,人们称之为“南岳香客”。每年从农历三月开始,香客们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湖北等地陆续赶来,农历八月后达到最高峰,每天都有一万人次以上。他们怀着种种美好的心愿,不远万里赶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甚至以“烧饿香”或“烧拜香”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虔诚。

所谓“烧饿香”,就是离开家以后就不吃任何食物,只靠饮水充饥,直到在衡山烧完香以后才进食;所谓“烧拜香”,就是手持香火,五步一跪,十步一拜,从山脚下一直,拜到祝融峰为止。还有的香客喜欢边拜边唱,一路上旁若无人地唱着进香歌来朝拜,这种古老的佛子歌还引得一些音乐学院的师生赶来学习呢!

络绎不绝的香客给南岳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像当地人所说的:“南岳人,不种田,赶届八月吃三年”。但耐人寻味的是,南岳本地人却很少烧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南岳菩萨照远不照近。”

梵音古道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梵音古道。这是我国最具禅意文化的一条古道。梵音古道从康家垅梵音谷入口至邺侯书院,全长约9公里,是中心景区内一条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均成熟的古道。

古道各项基础设施保留较好。全程登山道皆为石板铺成,尤为适合游客徒步登山赏景。古道文化内涵丰富。涉及历史人物懒残和尚、李泌真实存在,经得起检验。《乐道歌》在当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歌曲。此道还曾是高僧大德和帝胄饱览山色之路。

梵音古道沿途主要有:康家垅、卧藤萝下、华严湖、玉板桥、乐道亭、梵音亭、忠烈祠、磨镜台、灵芝泉、麻姑仙境、烟霞仙境、邺侯书院等景点。

康家垅入口

我们前面便是康家垅。徒步上山通常走康家垅入口,也就是穿过胜利坊的那条路,由南岳大庙后门出去就能看见。另外走西线有白龙潭入口和西岭入口。几个入口处都有停车场,南岳大庙和万寿广场前也可以停车。自驾的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停车位置。

络丝潭

络丝潭为进山第一景。潭畔有石亭,名叫梵仙亭,小亭如翼,倒映水中,亦成佳境。

华严湖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华严湖。华严湖又名南岳水库。湖面宽阔,岸线曲折,四周树木花草茂密,碧水青山,互相艳映,令人赏心悦目。华严湖属低山风景区,包括华严湖、神州祖庙、玉板桥、忠烈祠、延寿亭等景点。

华严湖位于华严峰下,因峰得名,它离南岳镇约2公里,在华严湖原址上修成南岳水库。华严湖被称为“寿山明珠”,是纯净、安详的象征。这里依山面水,绿树合抱,湖水清澈,仿佛镶嵌在南岳衡山上的一颗明珠。是由金简峰、芙蓉峰及烟霞峰山谷泉水汇集而成的。华严湖是个人工湖,巨大的水坝拦住了溪水的去路,让它们在此驻足。原来湖水不宽,是为来南岳朝圣拜佛的人行善放生用的水池,所以又名“放生池”。

年,衡山人赵恒惕捐款筹资,在山谷中筑彻一条花岗岩的堤坝,蓄积山水,建成此湖。后因山洪暴发,堤坝全部被冲毁。现存堤坝是由湖南省人民*府拨出专款于年6月建成的。坝高26.6米,长83米,用花岗石砌成,可蓄水31万立方米,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华严湖。湖水清澈,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倒映水中,景色迷人,别有情趣,成为山中一大美景。说实话山水相映的湖景是挺漂亮的,但大部分游客都没有多少时间能细细品味。沿华严湖往下走梵音古道,也很有意境。

神州祖庙

当我们车子在九曲回肠的山道上穿行,夹道相迎的水杉让我们倍感亲切,万绿丛中一点白的鲜艳白花与苍绿的群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一会儿车子就拐入了一处幽静的山谷,稳稳当当地停靠在神州祖庙的门前,跃入眼帘的是“禅门深似海,佛法大如天”十个遒劲的大字。

神州祖庙位于南岳衡山门户报信岭,玉板桥下方,由千年古庙观音殿扩建而成,是一座集佛教、道教、儒教、民间信仰为一体的大型神奇寺庙。

神州祖庙共有四进:第一进为百家姓祖源祠、慈恩堂,第二进为七十二行祖师堂,第三进为三教九流圣贤殿、民族文化城,第四进为一佛殿,是一座民间信仰朝拜的千年古庙。神州祖庙是中华炎*子孙共同的家庙,是祈福求财,逢凶化吉,佑平安的福地,是领略衡山文化的好去处。

玉扳桥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玉板桥。原名序班桥,在神州祖庙上方,华严湖面上,架在溪水之上,因溪中石色如玉,所以溪水、石桥都以“玉板”命名。玉板桥建造时间年代不详,据《南岳志》记载,在明代以前就存在了。

桥下侧原有一寺,叫宝善山房,是衡山乡民为纪念明朝许琰而建造的。此处现已改建成神州祖源。玉板桥上原来还有一个石亭。明朝著名草书大家破门和尚曾在亭内立一石碑,上刻“大地一亭”四字。破门是明朝进士。明朝灭亡后,他不愿同清朝合作,逃到南岳,落发为僧,与大错和尚结为师友,游山玩水,互相唱酬。

树木园

南岳树木园建于年,是一个以木本植物资源的保护、搜集、引种驯化、繁育栽培为主的科研实验中心。

桎木潭

南岳桎木潭是年开发建设的一个新景点,有石阶游路、沿途石趣、瀑布群、树趣遍布。

忠烈祠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忠烈祠。是南岳重要的一个景点,坐落在南岳衡山香炉峰下方,距南岳古镇4公里处,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是我国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中华民族阵亡将士的总神位就设立于此。也是国民*府在大陆惟一一处保留下来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

南岳忠烈祠由祠宇和墓葬区两大部分组成,祠宇为宫殿式建筑,中轴线上按前低后高地形布局分为五进(牌坊、纪念碑、纪念堂、致敬碑和享堂)。筹建于年,年破土动工,年落成,历时3年。忠烈祠共有19座大型烈士陵墓,墓葬分布四周,庄严肃穆,祠内有殿宇、石雕炮弹等景观。陵园仿南京中山陵样式建造,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左右对称,层次分明。长米,宽约60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在这里长眠着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的部分抗日阵亡将士。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年12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牌坊

第一进建筑为牌坊。眼前的这座三拱单檐牌坊就是忠烈祠的正门,由花岗岩石砌成的,为一列拱门三孔,琉璃盖顶,花岗岩方整石墙体,中拱上方,嵌汉白玉竖额。

忠烈祠正门上方的汉白玉石匾上,镶嵌着原国民*府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镏金大字。牌坊以内,广场开阔,绿草翠柏,互为对称。

步入牌坊,便来到一个平坦而又开阔的广场上。有的朋友也许会觉得奇怪,中国如此之大,为什么要选择在南岳衡山修建忠烈祠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谈一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府迁都重庆,衡山成了抗日前线大本营之一。

年11月,蒋介石在衡山主持召开了高级*事会议,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听取了各战区指挥官的汇报后,鉴于“阵亡将士,多暴尸战场”,指示要尽快将烈士遗体设法掩埋。经过讨论会议决定由中央下拨巨款,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和湖南省*府出资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在南岳名山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安葬阵亡将士的遗骸,以告慰烈士在天英灵。这便是修建忠烈祠的由来。

纪念碑

第二进建筑为“七七”纪念碑。穿过正门,广场正中稍后,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五颗直指蓝天的炮弹,这便是风格独特的“七七”纪念塔。纪念碑形如五颗直指蓝天的巨型炮弹,象征着汉族、满族、蒙族、回族、藏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武力御敌,奋起抗战的决心。

在塔的正前方和东西两侧的石碑上,镶嵌有汉白玉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全面的侵华战争开始,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掀起了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寓意全民奋起,勿忘国耻,“武力御侮”之意。

塔的背面刻着抗日名将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碑文》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

纪念堂

第三进建筑为纪念堂。参观了“七七纪念塔”便来到了纪念堂。纪念堂为三开间。正门上的原匾“纪念堂”是由原国民*府主席林森所书,年被毁,现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题写的。

纪念堂的正中竖着一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薛岳将*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讴歌了对英烈们捐躯卫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纪念堂的两侧为展览室,为东西次间《南岳与抗战》陈列展,陈列着关于南岳与抗战及领导人视察忠烈祠的一些图文资料。

致敬碑亭

第四进建筑为致敬碑亭。从纪念堂的后门走出,大家可以看到两道平行纵列石级依山势而上。石阶共有级,代表着抗战时期牺牲的位将官。两排石阶的中间草坪为精心设计的绿地,其中用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和“民族、民权、民生”的大字。石级半坡间辟为小广场。

石阶共分九大层,“致敬碑亭”在第六层之上,“安亭战役纪念亭”简称纪念碑,它是为纪念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修建的。因为安亭之战为“淞沪会战”之最后一战,也是“淞沪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战。第十九集团*总司令薛岳亲自督师安亭,指挥泰然。交战双方都诅咒这里是“血肉磨坊”,最后国*牺牲过半,援*不继而撤退。在筹建“忠烈祠”时,以薛岳为首主张建亭以纪念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亭中纪念碑原刻有安亭战役史事,现改为无字碑,意思是忠烈们的英勇事迹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要我们用心去缅怀!

在它的左边有一块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就像古代达官贵人府门前的“下马石”一样,要求无论官民,到了这里必须肃立低首,脱帽致敬,缅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在碑的两旁是青松翠柏,意为烈士名垂青史,安息名山。

享堂

第五进建筑为享堂。台阶而上,就来到了忠烈祠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建筑享堂,享堂是忠烈祠最大的建筑物,可以容纳五百人。居祠宇最高处,为整座祠宇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活动场所。坚固雄厚的花岗岩石墙,双面浮雕三拱的汉白玉石门。享堂呈“十”字型。

正面上部,六根花岗岩石柱稳托着朱红色歇山式双檐,在享堂正门中间两条柱上悬挂着镏金的长方形横匾,其上题字:“忠烈祠”,款署“蒋中正”,这是蒋介石的真迹。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这块匾上的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享堂大厅后墙壁上,嵌着三十六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历代爱国志士的诗词。

堂内靠后突出部分为讲坛,坛后巨碑如屏,居中竖刻“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两边刻二十二次战役阵亡将士神位。堂内东西两侧用汉白玉碑座形式展出了张自忠、佟麟阁等37位阵亡将领的生平事迹、总理遗嘱及国民*要员的题词。

公墓区

祠宇周围为公墓区。从享堂出来,大家请看两侧的山坡,这是抗日英烈的公墓区。整个墓区占地约亩,分布着19座烈士墓葬,其中12座为个人墓,7座为集体墓。葬有抗日战争中二十二次正面大型作战,以及全国共计四万次战斗所牺牲的将士。忠烈祠常年设有《南岳与抗战》《抗战英烈生平事迹》基本陈列展。

南岳忠烈祠安葬的集体公墓有国民*师、37*60师、74*和16*53师、14*、70*19师、54师及仁安羌大捷的位阵亡将士等集体墓葬7座,个人墓葬有陈石经、胡鹤云、廖龄奇、罗启疆、陈炳炽、陈烈浩、赵绍宗、郑作民等12位烈士。这些公墓都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有的华表相望,墓阙凌空;有的碑碣成行,塔尖插云。其气象之肃穆,隐现英烈之忠魂,令人景仰,让人钦佩!

在忠烈祠四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12痤烈士陵墓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埋葬着原国民*三十七*六十师师长董煜收集的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文史资料记载:国民*六十师曾在淞沪、浙东、苏南、赣北、鄂南、湖南等地与日*浴血奋战,歼灭日本侵略*近卫第九师团和第六师团。在战斗中,该师不少官兵为保卫中华民族而壮烈捐躯。墓依祠建,祠因墓显。

延寿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延寿亭。延寿亭位于香炉峰下,忠烈祠左上方登山公路旁,建于年。这里的山民居住在屋前屋后,都是森林茂密,他们出入在林荫道上,从森林中发出一种负离子元素,这种元素对人体很有益处,因此住在山上的山民,身体特别强壮结实,究其原因,村里一位老支书记说:“我们赶集、至南岳镇开会、办事都是上山下山,而且都是步行,这是最好的煅炼,我们搞劳动不是抓坡、就是下山,对身体很有益,夏天山下最高温度38-40度,总是汗流浃背,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真是难受。我们山上的气温夏天最高也不会超过28度,晚上睡觉还得盖棉被,早还得穿长袖衣裤,人的感觉是非常舒服”;用山民的土话说“真好过”。

都说山上就是怕下雪。即不能出门,又不能劳动,只有终日在家烤火,您的感觉呢?这位老支书记说:“山上下雪只是外面冷,住在屋子里并不冷,山民早就有了准备,备好了一些干柴,屋里烧火,屋面就不能积雪,烧了一上午后,屋子里就感到热乎乎了”。山上的人最怕的是冰冻封山。10天半月出不得门,有的就感到有些困难。现在的山民,不比过去啦!听到天气预报,他们早就有了准备,多备些蔬菜,多买点油盐,柴火山上应有尽有,有些山民趁下雪冰冻的机会,就组织起来上山打野猪、野兔、这倒是他们的一件快事。

延年益寿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空气新鲜,特别是住在森林茂密的山民,早上站在外面能吸收从森林里发出那种负离子新鲜空气,人体感觉特别好过,所以住在山上的山民起得早、睡得早。

饮水对延年益寿更加重要,下涧垅有一眼好泉水,年南岳卫生防预部门把这眼泉水进行过化验,化验结果说这里的水含矿泉量50%,长期饮用能防癌治癌,能帮助消化,对有胃病和有肠胃病的人都有好处。南岳区有位离休的老干部,他是肺癌,60岁那年开刀后,每年来延寿村避暑,现已有70多岁了,身体比动手术前还好些了。他的感觉是寿岳给他延长了寿命。

穿岩诗林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穿岩诗林。穿岩诗林位于忠烈祠至半山亭的登山公路东侧一带的香炉峰山腰,绝壁峭峙,乱石嶙峋。其中有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天然石洞,洞洞穿连。现根据各石洞和乱石的天然特点,赋予不同的造型:有仙*,有动植物,有穈崖石刻,还有整块的石刻碑林,奇幻多姿,人们称之为小西天。各洞之间,砌有石板路连通,成为一座岩石林整体。

穿岩诗林是年新辟的景点,集石趣、洞趣、诗趣于一体,在南岳风光新四绝中有“穿岩诗林之趣”的雅称。主要景点有恋人石、飞来石、人头石、仙人灶、仙人壶、小西天等,在洞外的石壁上,凿刻有当代书法名家书写的40余首古今歌咏南岳的诗词。

三清桥

南岳火居道士属道教正一派,此派渊源甚远,其前身为东汉张陵所创五斗米道及天师道。元成宗大德八年(年),帝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阎皂山、龙虎山、茅山)符篆”。自此,正一教诞生,与全真教并称为道教两大宗派。

它们一致以“三清”为至尊天神,而教规却大不一样。全真教派有严格的清规戒律,凡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禁嫁娶,禁杀生,节饮食,少睡眠,为清修派;而正一教派多有家室,不住宫观,组织松懈,戒律不严,为符篆派,多在民间从事降神、驱*、超度等活动。南岳因龙虎山近在江西,影响所及,又加上楚人信巫,符篆祈禳之术遂在南岳一般道士和民间不胫而走,应运而兴。此为南岳火居道士的前身渊源及形成。据此可以推断,这“三清桥”位于“玄都观”侧的穿岩诗林之中,这一定是道士们认为的“至尊天神”的遗迹了。

石浪台

在三清桥下就是“石浪台”,这是明末清初僧人破门修行打坐二十余年的地方,因他在此石上题写了“石浪”二字,故名“石浪台”。

半山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半山亭。从南岳大庙后门沿登山公路穿过忠烈祠,便是半山亭,由于它位于南岳区和祝融峰的中间,上下各为十里,故名“半山亭”。

半山亭始建于齐梁年间(公元-年),清代改亭为观,取名玄都观。观内有宋徽宗赵佶题的“天下名山”匾额。半山亭周围的参天古松最具风情,由于长年被北风吹刮,枝干一概朝南,似乎在向游人频频招手,引人入胜。

站在半山亭门庭眺望,号称“南天一柱”的天柱峰直插九霄;向南俯望,便见湘江逶迤,波光如练;向上仰视,隐约可见白云深处的南天门。

关于半山亭,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闻:据说很早以前此地为半云庵所在,为上下山必经之路,麓山寺的僧人下山买物,挑担回寺,常在此歇息。当时有一烧火僧以“半”字为题,赋诗一首。曰:“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嵌,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

诗传到主持方丈耳里,大为赞叹,不再令其烧火,而授以佛经,日夜持诵。此诗对仗颇工,句句用半字,用法自然流畅,气韵贯通,毫无拮据聱牙之弊。半云庵虽已久圯,而“半”字诗却流传至今,给人们增添游兴。

庵亭柱上原有一联:“半山绕群峰,插汉摩霄,勾来名士留题,雅人寄迹;晓云争万派,荡胸惬目,胜过普陀巨浪,天竺奇观。”

庵前有一巨大石刻“福”字,字径达4米。周围还有明代的石刻群。南岳半云庵曾为普陀巨浪,天竺奇观,现庵已废。

玄都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玄都观。玄都观位于南岳山之半,在湖南省衡山祝融峰至南岳镇之间,道教著名宫观。玄都观又名半山亭、吸云庵,初建于南朝齐梁时代,清同治年间(-年),由道士谭教清将始建于南齐的佛寺吸云奄改建而成。庵侧原有省心亭,民间惯称之为半山亭。清代光绪四年(年)扩建为观,并辟为道教全真十方丛林,全称“十方玄都观”,后屡废屡建。

观内原有一木质竖匾,上书“天下名山”四字,为宋徽宗手笔,早失;铜铸“千僧锅”一口,上有“清顺治七上造”字样,亦丢失。

山门上有一石刻名联云:“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现主要建筑有山门、玉皇殿、三清殿、斋堂、道舍等,多为近年重建。观外古松苍劲,云雾缭绕,观内花草飘香,仙乐飘扬,环境清雅,宛若仙宫。为衡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现为湖南省道教协会所在地。

衡阳南岳衡山导游词

麻姑仙镜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麻姑仙镜。麻姑仙境位于衡山天柱峰下的峡谷中,因我国古代第一个女道士魏华存的侍女麻姑而得名。

魏夫人是西晋大臣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儿,从小喜爱老庄之学,潜心修道,终得仙人点化而飞升成仙。魏夫人在南岳*庭观修炼期间,有一个侍女麻姑相陪。麻姑经常上山采药,并开辟了一个宽广数里的草药花圃,香气弥漫山岗,留下了“香岗”这个山岭,她所居住过的地方后来被重新修建,就是今天的麻姑仙境。

在麻姑仙境的右侧山坡上,有一块巨石如同猛虎盘踞,上面还刻有“卧虎”的楷书大字,笔画浑圆有力。这是著名抗日将领、陆*上将、第一集团*总司令宋哲元于年题刻的。

麻姑仙境景色宜人,处处奇花异草,芳香扑鼻。无论是小小的石拱桥,还是玲珑的竹凉亭,或是精美的竹吊楼,都透出一股清新之气,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置身仙境的感觉。

灵芝泉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便是灵芝泉。灵芝泉在麻姑仙境右行不远,与之相呼应。各位现在看到的灵芝泉水都是天然的山泉水,利用压力压上来,汇成了一座人造游泳池。这座游泳池是原来的国民*府湖南省省长兼第四路*总指挥何健于年为女儿修建的,后来由于抗战期间宋美龄多次在此畅游,也就成了她的专用游泳池。相传麻姑在采到灵芝时,就是用这儿的泉水来洗刷的,天长日久,这里也就沽了些灵气。

磨镜台

跟着伍阿哥到达的景点便是磨镜台。磨镜台古木参天,茂林蔽日,堪称衡山最幽深的地方之一。由于环境好,名气大,历来都是名人聚会休憩的地方。民国时期,湖南省省长何健即在此修建了避暑别墅,其中的一号楼是每次蒋介石来视察时下榻的地方。

福严寺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福严寺。福严寺当时名叫般若禅寺,又名般若寺。据《南岳志》记载:福严寺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台,是佛教天台宗二祖慧思禅师在陈光大元年(公元年)创建的,为南岳最古的名刹之一。唐太宗曾赐御书梵经五十卷给该寺收藏。唐先天二年(年),怀让禅师到南岳后,将般若寺辟为禅宗道场,通过他的弟子道一禅师传法,南宗的“顿悟”佛法弘传天下,天下佛子以该寺为传法的佛院,可见它在南宗中的显赫地位。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年),当时寺中有位名叫福严的僧人重修扩建寺宇,他率领僧徒,在寺院周围广种松杉,并栽柏树10株,将般若寺改名为“福严寺”,一直沿用至今,福严寺因此得名。佛教禅宗七祖怀让法师在此大阐宗风,宣扬“顿悟法门”,所以又称“天下法院”。福严寺山门上有“天下法院”的横额,两边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竖联,即是指这一段历史。

福严寺位于掷钵峰东麓,是佛教十大丛林之一。它在中国佛教史上颇有名气,是禅宗的南宗著名的传法胜地,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严寺的由来

福严寺为慧思所创建。慧思是(公元-年)人,俗姓李,豫州武津(河南上蔡县)人,于陈光大二年率弟子四十余人到南岳山,得到陈宣帝的支持,创建般若寺(福严寺)。陈太建九年(年)卒,世称“南岳大师”,后被天台宗尊为该宗第三祖。隋唐以前般若寺是以弘扬般若和法华思想为中心的道场。

唐以后般若寺成为禅宗的著名道场。禅宗传至五祖弘忍,下分南北两派,而南派始祖(即六祖)惠能门下又分两系,一为青原行思,一为南岳怀让,般若寺就是怀让居住三十余年,大阐宗风的道场。

怀让是(公元-年)人,金州安康(陕西汉阴县)人,出家后,到曹溪从惠能学禅,得法后住南岳般若寺,入室弟子六人,其中以道一为最杰出。怀让一系的禅法,至唐末,发展成为沩仰、临济二宗,禅宗五家,怀让一系有其二。宋以后,临济又分出*龙、杨岐两个支派,俗称禅宗五家七宗,而怀让一系则有其四。所以后人称怀让住过的般若寺(福严寺)为“天下法院。”

怀让以后,与般若寺有关系的著名禅僧,唐有审承、良雅;宋有楚圆、保宗、慈感、文演;明有弘储,清有淡云、玄妙、海岸等人,他们都是一代宗师。

南台寺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南台寺。南台寺位于南岳区瑞应峰下。这里海拔余米,夏季平均气温28摄氏度。唐天宝二年(公元年)希迁和尚自江西青原山来南岳结庵于寺东大石上,时人称为“石头和尚”。他在瑞应峰下,大阐禅宗宗风。天下佛子慕名而来,在座前听其讲经说法,法徒日益增多,故南台寺不断扩建。

自晚唐五代到宋时,当朱熹与张栻于乾道三年(年)霁雪唱和于南岳,来此寺游览时,此寺已是“阁迥规模稳”,有“天际瑶台”之盛况。

明弘治年间(-年),有无碍和尚自信阳来此,他居石岩,吃野菜、衣百结,南岳乡绅为其苦修动容,捐资助其修建庵堂。清乾隆年间,寺宇因年久失修,瓦碎椽断倒塌。僧人中不肖者乘机分割寺产,各在南岳大庙西廊营建私庵分居,自称为“新南台寺”、“老南台寺”。

梁天监年间(公元年),时近九十高龄的海印曾与三祖慧思论道,二人“忻然合契”。他们打破了昔日道家一统南岳衡山的局面,开创了南岳佛教新天地,法脉昌隆,因而使莲宗、律宗、禅宗相继进入南岳。特别是禅宗进入南岳后,其南禅创始人六祖惠能弟子怀让、行思、法嗣希迁均以南岳为活动中心。他们广为弘法,自南至北,传承遍布海内域外,远及日本、朝鲜,成为禅宗最著名的南岳、青原两大法系:希迁传法于惟俨,惟俨传云岩昙晟,再传为洞山良价,三传为曹山本寂,形成了著名的曹洞宗。

另一法脉为道悟,传龙潭崇信,再传德山宣鉴,三传雪峰义存。雪峰门下又分为两支:一为云门文偃开创云门宗,一为玄沙师备传罗汉桂琛,桂琛传清凉文益开法眼宗。由南岳、青原两系繁衍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龙、杨歧两派。这便是南禅的“五家七宗”。因这五家皆系于六祖惠能南宗一脉,故佛教史上称之为“一花五叶”。而“五叶”都出自南岳,法脉繁衍海内域外,佛徒布满天下,故世上有“五叶流芳”之誉。

自唐末、五代至宋以来。这“五叶”法徒之多,使时人赞为:“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故此怀让所主持福严寺门额题款“天下法院”,石头驻锡南台寺额有“天下法源”铭刻。南台寺是曹洞祖庭,云门、法眼之源,三宗教演,佛嗣繁衍,龙象万千。

南台古寺自淡云、妙见师徒中兴之后,梵音高唱,香火鼎盛,佛事兴旺。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等国佛教徒频频来南台寺礼祖,以表尊崇。而国内佛子亦来南台,或钻研禅学,或居寺静修。

民国年间,近代著名诗僧号“八指头陀”的敬安大师及号“八不头陀”的高僧道阶和尚均曾来南台寺讲学弘法,德音溥传。除敬安在南台讲经弘法外,还有现代著名高僧灵涛、巨赞、明真等人于抗日战争期间,率南台寺众僧参加了“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投入了爱教必须爱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年避为佛道农业生产合作社宿舍。年后,落实宗教*策仍归道教协会管理,对原来的旧观彻底进行落架重修,仍恢复为道观。

方广寺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方广寺。位于衡山莲花峰中央花蕊之上,是“南岳四绝”之方广寺之深。据《南岳志》载: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年)。南岳高僧之一的惠海来到这八座青峰围绕的狭长山谷中,见此地与世隔绝,岩壑幽邃,就在这里结草为庵。

据《一统志》载:一天,惠海正在庵中诵经,忽然有五位身材伟岸的壮士求见。来人面容各不相同,分青、*、紫、白、黑五色,都身穿白袍。五人请求惠海和尚允许他们听经学佛。

衡阳南岳衡山导游词

紫竹林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便是紫竹林。紫竹林坐落在半山亭玄都观沿登山公路上去米的地方,据宋代陈田夫《总胜集》只作了一般的记载,但始建年代不详,可知宋代即有此观了。年江西藉富商梅建南来到南岳,他看到这里地处要地,交通比较方便,他就乐意捐资重建紫竹林。

山门

这里紧临登山公路,在公路旁建有山门,山门有一横额日:“紫竹林”,山门书有楹联日:“紫竹林中观自在,白云深处是道乡。”山门旁又随手榜额日:“内设送予殿”,凡是来南岳朝香拜佛的人都要到殿内求神送子,使之香火旺兴。

主殿

进入山门,便是大殿前坪。坪下有一片竹林,高篁耸翠绿叶摇风,因此取名“紫竹林”。竹林下可以隐约看见玄都观*琉璃瓦屋面耀眼金光。两个道观早晚钟声齐鸣,在半山中的山谷里回响。

靠山坳内侧有两栋连接的三厢平房,一栋为正殿,正殿内有慈航真人,后面有送子殿,塑有送子娘娘(有的也叫送子观音),另一栋是道众宿舍,红墙辉映,缀以竹林、风光非常秀丽,给人以幽静而舒适的感觉。确是修道、避暑的好地方。

烟霞仙镜

我们前方不远处景点便是烟霞仙境。在风光旖旎的南岳衡山,有一处绝妙的人间天堂就是烟霞仙境!这是一处天光共云影、鸟鸣和蝉唱的世外桃源。位于南岳衡山梵音古道上。由游步道、摩崖石刻、观景台三部分组成。

游步道

游道两旁古木参天、小溪潺潺、负氧离子丰富,漫步其中,悠然世外。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为唐朝李泌讲学之处,古今文人骚客聚集于此福地,“眠云漱月,寿、福、道”等巨型石刻历历在目。

观景台

登上观景台,亭中小憩,可远眺群山,近赏美景,满目尽绿,松涛阵阵,徐风袭来,让人心旷神怡。

邺侯书院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邺侯书院。邺侯书院原名南岳书院,又称“明道山房”、“端居室”,因纪念唐代宰相李泌,故称。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南烟霞峰,自半山亭沿原盘山公路而上约2里许即至,原址近南岳闹市。唐元和(公元-年)至长庆(-年)间,随州刺史李繁创建,用以纪念其父李泌。南宋初鸿儒胡安国父子来岳,于此书院讲授《春秋》之学。嗣后南宋许多理学家都来此讲学。讲读之风,极盛一时,湖湘学派实发祥于斯。宋宝庆(-年)年间,书院迁建集贤峰下,更名为邺侯。

李泌

邺侯书院是唐朝宰相李泌隐居的地方。据说李泌七岁能写文章,受到唐玄宗的喜爱。燕国公张说称他为“奇童”,宰相张九龄呼之为“小友”。天宝十四年(公元年)安禄山叛唐,攻下长安,玄宗李隆基奔蜀,太子李亨在灵武(宁夏灵武县)即位,是为肃宗。李泌前往谒见,陈述国家成败的原因,得到信任。但他不想做官,“愿以客从”,参议国事。他常常陪着皇帝乘车出入,长安收复后,肃宗回到京城。但中书令崔圆、宦官李辅国专权,他们看到肃宗对李泌重视,就十分嫉妒。李泌怕自己受祸,遂托故请求退隐衡山。

皇帝答应了,赐给他隐士衣服,并替他修了房子。他在南岳除了好神仙道术外,还好读书。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可见他藏书之多。

后来李辅国被诛,代宗立,李泌复出从*。德宗时,位至宰相,封为邺侯。

李泌死后,其子李繁在南岳的左侧修了个书院纪念他,叫做南岳书院。南宋时,又被迁到集贤峰下,改为邺侯书院。到了元代,书院遭到破坏。清乾隆年间(-年),衡山一个知县在烟霞峰下的李泌故居处,建立了一个义学,仍叫邺侯书院。

年,周恩来同志和郭沫若同志来南岳工作时,曾到过这里。郭沫若同志还写了《登衡山邺侯书院》的著名诗篇。最后两句是:“犹有邺侯遗址在,寇平重上读书堂。”郭老的诗句真是意味深长。

除邺侯书院外,南岳的书院还有宋代的清献书院、文定书院、南轩书院,明代的甘泉书院、白沙书院和集贤书院寺。这些书院的建立,可以想见当年学风之盛。这对于当时传播学术思想,促进学术发展,是起过一定的作用的。

现存建筑是清光绪十六年(1年)邑人陈治与集贤书院山长戴心葵所建,民国年间及新中国建立后均有修葺。邺侯书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单体石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无梁架,庑殿顶,盖*色琉璃瓦。门上嵌汉白玉横额,阴刻隶书“邺侯书院”;门前石柱刻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邺侯书院分址

邺侯书院在今南岳区境内有址三处:

一在集贤峰下今岳云中学内。宋宝庆(-年)中运使张嗣可以南岳书院近闹市,徙建于集贤峰下,改称邺侯书院。元至正三年(年)重修。明初毁于兵。嘉靖十三年(年)太常少卿夏良胜谪守茶陵来岳,同翰林院编修张治、衡山县令彭簪议其旧址重建,以祀古今留寓南岳之名贤,改称集贤书院。

二在烟霞峰下。原为唐代邺侯李泌隐居之故宅,名端居室,即藏书处,岩上有李泌手书“极高明”三字石刻。宋时端居室已芜废。明代万历(-年)中衡宝巡按使李天植在其故址建明道山房并《记》,不久圮毁。清初,邑人在福严寺侧筑明道山房以祀邺侯,又废。乾隆九年(1年)衡山知县德贵在旧址上建义学,改称邺侯书院。因地处偏僻,难于办学,二十一年(年)将办学田租并入集贤峰下的集贤书院,院舍遂毁。

三在烟霞峰腰。即现存的邺侯书院。清光绪十六年(1年)邑人陈治与集贤书院山长戴心葵等移建邺侯书院于今址。民国二十一年(年)衡山县长蔡庆萱、教育局长宾联芳拨教育经费三千元重修。现为一进五间石室,已无藏书。檐下石柱上镂有衡山人宾风阳撰写的楹联:“三万轴书卷无存,人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铁佛寺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铁佛寺。铁佛寺在祝高岭,又名铁佛庵,始建年代不详,以寺内置有一尊万斤铁佛而得名。铁佛寺外有数株白玉兰,盛夏开花,香飘数里。此寺现无佛事。

明人王在晋曾作《铁佛庵诗》,现存建筑为年重修。年11月,周恩来、郭沫若、贺衷寒同登南岳山,曾在此寺休息。当时铁佛已不存,故郭沫若《铁佛寺》诗云:“此地空余一废堂。”

五岳殿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五岳殿。五岳殿是江南唯一同时供奉五岳圣帝的寺庙。是唐朝著名的石头和尚的弟子“丹霞禅师”天然和尚所建,故名丹霞寺,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年)。清末,寺僧玉洁塑了五岳圣帝神像于前殿,以便吸引更多的朝圣者,从此丹霞寺改名为五岳殿。五岳殿于民国24年(年)由该寺住持醒悟重建,有山门、正殿、后殿三进,石墙铁瓦,古朴庄重。

山门

山门建于登山路旁,花岗石的门额上刻着“五岳殿”三个大字,殿门下还留着“丹霞寺”。山门内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经过都是有缘客;归去何须看别山”。此联是湘潭人*笃杰题于年。

正殿

五岳殿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五圣归来湘水北;岳神高驻楚天南”。联作者不详,联意是:五岳殿供奉的是东、南、西、北、中五岳之神,五方又以五行相配,故又以木、火、金、水、土五圣相称;五岳殿其位置在衡山一段位于湘水以北,岳神即南岳圣帝高居古楚国以南的衡山祝融峰上。

殿内供奉着五岳圣帝神像,即东岳齐天仁圣帝、南岳司天昭圣帝、西岳金天顺圣帝、北岳安天玄圣帝和中岳中天崇圣帝。

后殿

后殿门额上刻着“七一遗址”,两边有“或实或榷皆是教;一瞻一礼总归真”两行小字,为醒悟所题。

关于“七一遗址”还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唐代贞元初年,襄阳有一个叫庞蕴的居士来南岳拜会天然和尚,两人默然相对。庞居士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七字,天然和尚看了后,只在“七”字下写了个“一”字作答。庞居士顿时省悟,知道是叫他“见一忘七”,就同天然和尚结成好友。后人便将此地叫做“七一遗址”,并把这故事刻在正殿的花岗石门额上,留传至今。

天然和尚出家

关于天然和尚出家之事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据《稽古录》、《指月录》记载:天然和尚本是郑州一个儒生,熟读孔孟之书。唐德宗贞元年间,他在赴京赶考应试途中的一个旅馆里遇到了一个很健谈的和尚。两人一见面就谈得很火热,谈着谈着。

和尚突然探问天然:“你这么风尘仆仆要到哪里去?”

天然洋洋得意地说:“是到长安应试选官”。

和尚便劝他说:“你选官不如选佛”。

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不去京师应考。在和尚的指点下,他便改道直奔江西去投靠马祖道一。

儒生到江西时,道一正在给僧徒们说法。忽然进来一个神态傲慢、举止洒脱的儒生直趋说法台前。

道一问他:“来寺院做什么?”

他两手托着头发,做了个要求落发的动作。

道一端详了他一会儿后说道:“南岳的石头希迁才有资格做你的师傅”。

儒生于是马上跑到南岳南台寺找石头希迁法师收他为徒,要求落发。

希迁见他那种傲慢态度,就说暂不落发,以后再看机缘。石头和尚收留他干了三年的杂事。

一天,石头和尚吩咐众僧把佛殿前的杂草锄掉,儒生认为机缘已到,是石头暗示他可以落发了,于是便把头发洗得干干净净,跪在堂前请求石头和尚给他剃度。

石头和尚见此情况,笑着给他落发说戒,但没给他赐法号,叫他再去拜谒马祖道一。

儒生听了之后,便再次去江西找马祖。

没想到到了寺院,看守山门的和尚却不准他进去见马祖,他十分气愤,便把和尚打翻在地,并骑在和尚的身上,此事惊动了马祖道一。

马祖道一出门一看,原来是三年前要求落发的儒生,马祖便大喝一声:“吾子天然,休得无礼!”

他一听,连忙站起来,转身跪在马祖面前说道:“谢谢大师恩赐法号”。于是,他就取名天然和尚了。

自此以后,天然和尚开始云游四方。他在天台山华顶峰住了三年,后来去了不少地方,最后他到慧林寺去游览时,正逢天下大雪,天然和尚竞把殿上的木佛搬下烧火取暖。

有人说:“造孽了”。

他却说:“我就是佛,木头怎能成佛?该烧该烧!”

烧了木佛出来,天然独自来到洛阳天津桥头,见郑守备驱车迎面而来,便几步蹿到桥上,横身躺在桥上。

郑守备厉声斥问:“是谁为何躺地拦车?”

天然答道:“天然闲来无事,逗守备玩耍,守备为何如此盛气凌人?”

郑守备早就知道天然和尚名声,还听说谁也惹不起他,于是下车将天然扶起上车,直往守备衙门,并送了他一份厚礼。元和十五年(公元年),他把在洛阳弄到的钱带到南阳丹霞山,结庵收徒,广收法徒达三百人,因而被称为丹霞禅师。

他在丹霞山居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还是南岳好,便在德宗贞元年间,再次来到南岳,在如今这个地方建寺,取名丹霞寺。

在丹霞寺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湘南寺左边有大悲洞、卓尔岩,右边有文殊洞和隐松岩,是自然界的奇绝胜处。于是他又来到了湘南寺,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度过了几年。

最后他来到了环境幽雅的水月寺,在此住了一些年月,于83岁时圆寂于此。水月寺侧,至今墓塔尚在。

湖南寺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湘南寺。湘南寺因其四周松杉掩映,风景宜人,又称为“松杉丛林”。始建于唐代,据《南岳志》记载:天然和尚曾为该寺住持,香火旺盛。后来寺院荒废,明嘉靖二十三年(年)重修。现存寺院为石墙铁瓦,是年该寺住持醒悟重建。

此处视野开阔,站在寺院前的石台上,远眺湘江如练,下瞰群峰如螺,令人心旷神怡。明朝宰相严嵩来南岳参观此寺时,曾作《湘南寺》诗一首赞道:“半岭遥闻深径钟,石堂萝薜护青松。草堂邀客供僧茗,此是云中第几峰”。

寺右有文殊洞,洞高约2米,洞内有数丈见方的空间,洞中央有一巨石平台,曾供奉文殊菩萨。

在文殊洞上面米的地方,便是南岳有名的贯道泉。泉水从石缝里渗透出来,清冽异常,泉上石壁刻着对联和诗句等多处石刻。附近有大悲洞、隐松岩等古迹。

寺院的东边有石板游路可直达皇帝岩与南天门,此石板游路颇具特色,若有时间不妨走走。

祖师殿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祖师殿。祖师殿为供奉僧宝之处,所供者多为开辟或中兴道场之大德。彼等铁肩担道义、慈心施法雨,绍佛种、续道统,为法忘躯,兴辟道场。及至身后,万民追思。于是立殿供奉以示怀仰。

祖师殿在衡山北斗岭(亦称南天门),主祀道教北方之神玄武祖师。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元年(年)曾修,现存为石墙铁瓦建筑,铁瓦一般重二十余斤,上铸有乾隆、道光、同治年号。

山门原有联:“门辟南天,俯视万顷江山,层层入画;峰回上界,飞接千寻梯磴,步步凌云。”殿左新建有茶亭一座。

解放后,年维修一次。年南岳管理局又重修屋舍。劈为南天门招待所的“旅游服务部”,年发还给南岳道教协会管理。南岳道教协会,对原来的殿宇全部推倒重来,进行重新设计,经过几年的筹备。从年开始动工新建,全部是石墙铁瓦,新殿于年8月竣工,殿宇为两进三横,建筑面积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共耗资三百余万元。

当您进入殿堂,正殿门上方有一横额书写了“祖师殿”三个镀金大字,这三字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任法融道长所书。

殿内金碧辉煌,耀眼夺目,实现了名山古殿重见光辉,新殿建好后,来这里的旅游观光,烧香朝岳的人络绎不绝,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高度赞扬。

南天门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南天门。南天门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南天门距南岳镇8里路,自南岳庙后登盘山路逶迤而上,经半山亭,过邺侯书院不远,就到了云笼雾罩的南天门。

南天门牌坊是座落在祝融峰下的一座精致的石牌坊,又称“通天之门”,过了南天门牌坊,就越过凡间,进入九天之上的仙境了。它是一座高大的石砌牌坊。

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

衡阳南岳衡山导游词

藏经殿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藏经殿。车随路转,转入了一片林海之中,而在密林之中,隐约有一栋雕梁画栋的庙宇。这里便是“衡山四绝”中的“藏经殿”。

藏经殿位于衡山祥光峰下,始建于南北朝时南朝陈光大二年(公元年),是佛教天台宗三祖慧思和尚为离众静心、潜心研经而精选之地。藏经殿原名小般若禅林,后来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御赐一部《大藏经》于该寺,便改名为藏经殿。藏经殿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20世纪80年代又大修了一次。

藏经殿的建筑极具特色,这里没有一般佛寺具有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群体建筑,而只有一座单檐歇山式大殿。大殿面积约余平方米,由20根花岗岩石柱支撑,气势非常宏伟。

藏经殿内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象征着佛法普度众生。佛像为纯铜铸造,通体镀金,高1.32米,重千克,是泰国华裔*彰任夫妇于年捐赠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莲台之上,神态慈祥,熠熠生辉。

殿中两个花岗岩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我佛所宗,真如贝叶;众经之长,妙法莲华。”佛像后方有一个阁楼,过去是收藏经书之地,叫做藏经楼。

无碍林

跟着伍阿哥到达的景点是无碍林。我们由藏经殿出来向右,还有一间铁瓦石屋,叫做“香积厨”。由此走下山坡,就融入了一片原始次生林之中。由于明代高僧无碍和尚曾经在此林中得豆儿佛衣钵传授,因此叫做“无碍林”。在这片百余亩的古树林中,生长着五六十种常绿乔木,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秀色无边,“藏经殿之秀”便由此而来。

摇钱树

藏经殿四周是原始植物的宝库,沿着无碍林中的石径前行,可以看到南岳山中的三株古老奇树。有高约二丈的玉兰树,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摇钱树。在树木中,最使游人感兴趣的就是殿前坡地溪流旁边的摇钱树,和同根生、连理枝三棵奇树了。

连理枝

朋友们现在看到的是“连理枝”。请看这棵树,它学名叫做短柄青冈,高四丈有余,其中在3米多高的主干上突然冒出一个分枝,弯曲成环后又与母体相连,这就是连理枝。自古以来,人们就以“连理枝”作为夫妻恩爱的象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在《长恨歌》中用“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来形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誓言,比喻坚贞不渝的真爱和永不分离的痴情,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同根生

在连理枝下方20多米远的地方,可看到另一个树木奇观同根生。大家来看这里有两棵不同科属的古树:靠南边的是粉背青冈,靠北边的是山毛榉。它们虽为不同树种,但同生于一个树根之上,如同一对相敬相助的兄弟。

广济寺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广济寺。广济寺在毗卢洞,原名清凉寺,又名清淳寺。因衡山县城有一清凉寺,故更名为广济,取佛法广济众生之意。明万历二十五年(年)无碍和尚募建。清康熙年间(-年)智犁和尚重建,现存建筑有二进,外有石墙,寺内无佛事。

相传此地时见佛光,故又名毗佛洞,实非洞,因处于祝融、紫盖两峰之间的峡谷中,地形似洞,即以洞名。寺外存有唐以来多处石刻,并长有原始次森林和金绒毛皂荚等稀有树种。

据《南岳志》记载:寺院是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年)开始建造的。创建者是明代一个有名的僧人,名叫无碍和尚。这无碍和尚原在南如寺为僧,他从河南信阳来南岳出家修行,三十余年来,口啖苦菜,不食五谷。他在继承了豆儿佛和尚的衣钵后,来到祝融峰上的狮子岩打坐,一天,忽然看见毗卢洞有一尊古佛放射出五彩的华光,他就在那里盖了一座茅庵,住了下来,后来创建寺院。不久,寺院倒毁。

到了顺治十五年(年),无碍和尚的弟子竺庵和尚应南岳名士豪绅的邀请,于是从江西返回南岳,重新结茅庵于祖塔下,于是“法鼓声腾,名山为之一振”。

他取佛法广济众生之意,将寺名改为广济寺,并于己亥(年)秋,伐木造殿。后来竺庵和尚的弟子龙山和尚和智犁和尚又筹资兴建,断断续续经过五十九年,终于在清康熙五十七年(年)竣工,才成为现在这样的规模。

上封寺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上封寺。上封寺位于南岳第一高峰祝融峰额下,高台寺上方,距南岳庙十公里,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也是现今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它就是后来的上封寺。自隋大业年间(公元-年)建寺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上封寺在东汉时期称“光天道观”,有司天霍王庙,道家称它为“第二十二光天坛福地”,是一座道教庙观。大业年间,隋炀帝南巡至此,下旨改观为寺,赐名“上封寺”。

据《南岳十八高僧传》载:陈光在初,慧思和尚领徒至此建阁,作真徒上下经行听法之所。又《福地志》载:隋大业年间(公元-年),改建为寺。以其为“敕建”,故名“上封”。

但据宋朝陈田夫《总胜集》“光天观”一条记述,则光天观当别有基也。陈田夫是宋代道士,住南岳九真洞老圃庵,他来往七十二峰间三十余年,考证而成书,所引资料又是中唐初期的《衡岳十八高僧传》,该传写成时距隋代建寺年代尚近,所说应该是可靠的。

宋代敕建仍为“上封寺”沿袭于今。唐末诗僧齐已曾住此寺。北宋末,著名僧人佛心、善果,先后主持上封寺,殿宇规模逐渐扩大,香火也日渐旺盛。

衡阳南岳衡山导游词

祝融峰

跟着伍阿哥已经登上了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祝融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海拔米。由于它独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因此登高一望,湘南风景尽收眼底。

唐代诗仙李白就赋诗《送陈郎将归衡山》称颂道:“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赋诗《游祝融峰》赞叹道:“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读了这些名篇佳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祝融峰之高”会名列“衡山四绝”之首了。

祝融殿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便是祝融殿。祝融殿位于海拔米的南岳衡山72峰主峰之祝融峰上,这里是衡山上最高的殿宇建筑。此殿俗称“老圣殿”。

宋《南岳总胜集》载:“祝融峰者,昔炎、*之世祝融君游息之所,因而名焉。”

据说周秦之前,祝融峰顶即有庙祠,以祀祝融君,之后屡建屡毁。清乾隆十六年(年)改建为殿,奉祝融火神像,取名“祝融殿”,后曾多次修葺。祝融殿占地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

山门

山门为三重楼阁式牌坊,拱券门上竖额为“祝融峰”,门联为“寅宾出日,竣极于天”。

庭院内西为走廊,东为厢房。

正殿

正殿为木石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抬梁式梁架,铁瓦硬山顶。

殿中石柱有联曰:“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能解继响;遥遥一千余岁,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此为女书法家周昭怡遗墨。

在祝融殿内供奉的是祝融神,两旁站立六部尚书和金吾二将,神龛后还有观音菩萨、雷神和慧思和尚的塑像。

殿后峭壁千仞,名曰“舍身崖”。

望月台

从祝融殿右侧小石门走出,外面还有一个石台,上刻“乾坤胜览”和“惟我最高”。这是望月台,也是南岳衡山真正的最高点。站在这里凭栏望月,会觉得云低月近,如登天门一般,令登临者心旷神怡,魂游物外!

祝融殿附近有望月坛、望日台,并有明、清石刻,如有“青云满袖”、“天外赏幽”、“仰止处”、“千堆绿”、“一日千里”、“山耸天上”等。

参观完祝融峰,各位的南岳之行也就即将结束。希望南岳衡山这颗南国明珠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一趟南岳衡山之行,定会让您回味无穷,满载而归,非常高兴与各位共同度过这快乐的南岳衡山之旅,关于南岳衡山我就讲解到这里。今天我们有缘在一起,希望我们有缘再相会,欢迎您下次再游南岳衡山。祝各位旅途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路顺风!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衡阳南岳衡山旅游景区导游词伍阿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