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山土库”位于南昌市北郊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网上,始建于清道光元年,是一座清代古建筑群。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巡抚程楙采等兄弟筹资兴建,占地面积亩,由25栋抬梁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有房间多间。汪山土库的布局科学、精巧,结构大气、明朗,雕刻简朴、高雅置身其中晴无日晒,雨不湿鞋,冬暖夏凉,与阳湖地区风雅恬静的日园风光和谐统一。整个建筑规模浩大,气势恢宏,于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自清嘉庆末年出了程采、程焕采、程林采“三个大红顶子”,至民国的余年间,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共出过进士4名举人11名进士,大小官员名流余名,成就了“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辉煌。
在土库建造之初,“三督抚”的父辈程楷、程达先兄弟俩膝下共有九子。九兄弟合家共居,以祖堂为中心左右依次排开,九栋并列,每栋四进至七进不等。接待来访客人的“接官厅”“四十八间”在土分布在江西都阳湖一带的土库建筑,是南方天井式民居中一个库的最西边特例。汪山土库则是这个特例的典型代表。土库墙体结构独特,内为木构架承重,四面被外墙围闭,使建筑群形成了一个整体。所有墙体都是青砖立斗,斗中灌泥,采用单丁斗式、一斗一眠式砌筑法,面且每隔一段就用拉铁把外墙“铆固”在木构架上。墙体高达7米左右,墙头高出房架,叠落成“三山式”“五山式”的阶梯式。白灰压边青砖黛瓦,轮线丰富多姿。外墙很少开门,窗小且高,均为精美的红石漏雕窗,既符合“气不外漏、财不外流”的风水寓意,又符合牢固安全的居家心理。
正面的门分为两种:大门与巷门,均用花岗岩做门和底座,整块红石做门框。门上方有门罩,石雕出挑。门罩下门梁石上的墙面,嵌有青石,但里里外外的“匾额”却未镌一字。土库主体建筑范围内的地面,所有厅堂通常采用青石板或水磨方砖设,房内均为基座架空木板,天井、物廊与通道则由红石铺就只有“八尺巷”施用了花岗岩。主体建筑的前面是宽16米、长米,用整齐划一的红石铺就的广场,并列为主体建筑的公共活动场所。围墙之外植有秀竹,透过围墙花格,竹影绰约。旗杆场靠近围墙,场内旗杆林立,是一个家庭拥有功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汪山土库的旗杆与其他地方的旗杆有所不同,旗杆上都高高耸立着一对金鸡。鸡在民间有“五德之禽”之称: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相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鸡又为六畜之首,高悬公鸡,大有吉星高照之寓意。
土库程氏家族相传,程矞采*庆庚中年中举后,父辈深信程氏家族的科举前途将是一片光明,遂决定在旗杆顶部立一对金鸡,取义“金鸡报晓”。旗杆场外,是一方平方米的“月牙塘”作为“泮池”,以示系诗书之家。“堂前聚水为聚财”,水能吸纳天地之灵气、给居住者增添灵性与文气。程氏祖堂是土库主体建筑的中心,纵深三进,每进均为“一明两暗”的平面布局。祖堂第一进设有门厅,门厅两侧各有两间厢房。门厅与第一进大厅之间,除了门厅的仪门相隔外,还设有一道青砖墙壁,筑有砖雕组合门头。第一进大厅五间九架,厅内立有两排共4根柱子,抬梁穿斗式结构并用,空间宽敞。天井周边是贯通的精致卷棚轩廊。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筑有一道间墙,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仅有一道可拆可卸的壁板相隔。后两进的天井两侧均有厢房,厅堂面宽比第一进明显缩小。程氏祖堂为缅怀先人、教育族人、凝聚人心的场所,教化氛围浓筑上称其为“门斗”。
外墙的变化,突出了祖堂的空间位置。门头上方镶嵌有四块凸出的石雕,正面是四季花卉,下方为“暗八仙”图,体现了族人祈望众仙护门、避邪化煞,保佑家宅平安的美好愿望。这四块凸出的石雕称为“来头”,表示非平常人家。其大门两边悬挂着“世胄,理学名家”的对联,以诠释“来头”。一进门厅,正上方为一块刻有“清峻堂”的堂匾。族人解释说,此为“三个大红顶子”为了纪念曾祖父与祖父,各取一字作为祖堂的堂号,堂匾下面为一道“仪门”,只有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仪式或有达观显贵来临的时候,仪门才可以打开。仪门上方有一门罩,采用单面透雕手法雕刻有“岁寒三友”图大厅与门厅之间为一道由青砖、红石副成的隔墙。门框由四块完整的红石组成,门的两侧飾以比门洞稍小的白灰墙壁。青砖白灰配以在门,大门的色调质什门上方两端饰以门上方还有“品”字形的砖雕披檐。位置较低的披檐分左右两个,下面各有两块精细的砖雕:左边两块分别雕有“葡萄”“桂枝”,有“多子多福,子孙延绵”之蕴意;右边两块分别雕有“柳絮梅花”“桐竹腊梅”,意为历尽寒苦,练就才华与品性。
位置较高的披檐其下也饰有三块砖雕,左边为“鱼戏莲花”,右边为“喜鹊登梅”,合起来即为连年有余,喜事连连之义。这组砖雕还有更深的教化意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家族子弟在外为官者要清正廉洁;梅花是品行高洁、意志坚韧的象征,低砺家族子弟自我修炼,不自弃、自纵、自乱。在下层的屋脊上,雕刻有“鱼龙吻脊”,以祈祷风调雨顺,期盼“鲤鱼跳龙门”。上层披檐顶端的中央位置,用青砖雕刻出一颗“顶珠”,与“品”字形披檐组合为一顶清朝官帽的图案。一进大厅为家族的祭祀厅,宏大高爽,八盏宫灯高挂,尤显昔日显赫豪华气派。太师壁上方中央为汪山土库历代先人神位。神位下面是一张条案,摆放香护烛台。厅内靠近天井一侧的祭桌,祭桌外是一只铜铸香炉在祭祀厅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理学创始人朱熹的手书拓本。挂在祖堂作为家训,以教育宗族子弟。
理学把儒家传统的社会责任感推进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厅两侧上方和天井两侧的穿枋上悬挂的“进士”“翰林”等功名匾额以及余名大小官员及社会名流,就是程氏家族践行理学的最佳印证。土库家族习俗,凡有子弟取得功名,便在旗杆场竖一杆旗在祖堂祭祀厅挂一块匾,“竖旗挂匾”以示庆贺。二进厅外柱上有副对联,上联为“湖山意气归词苑”,下联为“兄弟文章入选楼”,此联为林则徐题赠。林则徐与程矞采同为嘉庆辛未科进士,与程林采同在翰林院为官,是程焕采*庆丙子科乡试中举时的主考官,与程氏三兄弟可谓有同学、同僚、师生之谊。大厅的正上方供奉有光绪皇帝亲笔所书的“福”字匾额。族人世代相传,此匾为焕采之孙、员外郎程志与于光绪甲午年参加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赐得,是土库程氏家族所获得的最高荣耀。三进大厅前回廊的两侧顶端各开一道侧门,与贯穿整个土库东西的内部主干道“八尺巷”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