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常识 » 贺新建做客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
TUhjnbcbe - 2021/8/3 17:38:00

近日,作家贺新建做客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节目访谈,回顾散文集《清风》和诗集《远观》创作历程,分享创作体会。

主持人刘铭

贺老师,欢迎你来到我们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文化西安》节目组,很高兴介绍您与广大听众见面。我们知道,年6月23日,你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办了您的散文集《清风》和诗集《远观》作品研讨会,研讨会上,文学评论家、矛盾文学奖评委李星,文学评论家韩鲁华、刘炜评以及罗宁、张孔明、高亚平等老师对您的两部作品给予了较高评价,我想请您先给听众朋友介绍一下这两本书的大体情况和近年来创作的情况。

贺新建

谢谢刘铭老师,很高兴给各位听众分享我文学创作的体会。年上半年出版的我的散文集《清风》和诗集《远观》,是散文与诗集同构并生的一组作品,也可以说是我文学创作的一对双胞胎,按评论家张念贻老师所定位,散文是长调,诗是短章,就像我悠扬婉转的笛韵。这两本书收录了我年以前的散文和诗歌。《清风》是我成长历程的必要交代,大致可以归类为梦里家山—写故园,挑灯看剑—写*旅,观藏万象—写文友藏友,灵光吉羽—写随感随想,壮美山河—游记这么几个部分。《远观》是我精神追求的后花园,其实更像一部编年体的诗歌日记,两部作品相比较,《清风》明快,《远观》厚重。

这两部作品出版后,年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又创作了近三本诗歌集,准备后面出版,书名已请贾平凹老师写好了,叫《铁炉诗话》,会以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的形式编辑出版。为什么叫《铁炉诗话》呢,因为我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叫铁炉沟,《铁炉诗话》的书名是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策划的。

主持人刘铭

贺老师,刚才听了您的介绍,觉得您的创作量很大,进度很快,您并不是一个专业作家,能这么热爱文学创作,实在是难能可贵。那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您文学创作的源头在哪里,是什么情节给予了您这么大的创作热情。

贺新建

刘老师,回答您这个问题,有两个重要经历节点。一是我小时候出生长大的地方商洛丹凤的人文环境,二是我从*当兵的边塞情怀。先说我的老家丹凤,大家知道的广告词是“秦岭最美是商洛”。贾平凹老师写到“商山丹水是胜游”。我的家乡商洛丹凤,是一个文曲星眷顾的地方,出了以贾平凹老师为代表的优秀作家群体。我是看着贾老师的书长大的,他是我们无数商洛人竞相学习的楷模,激励着几代人砥砺成长。到西安工作后,我有幸结识贾老师并得到他关爱和鼓励。

丹凤县有着厚重的人文传统,老一辈人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从小长大的村子叫铁炉沟,只有十来户人家,七十多口人,互相都是亲戚。就这么小的村子,有唱秦腔的戏班子,有唢呐队,有秀才、铁匠、木匠、篾匠、窑匠和房屋建造师,二胡板胡很多人都拉得顺溜,我很小就学会了笛子。村里很早就办有小学,后来不办学了,全村孩子都去大队的白桑塬小学念书。当时缺衣少食家家生活困难,但每家都尽可能地让孩子去读书。和我一起长大的八九个孩子,普遍上学到初中以上,这在当时那种艰苦的环境下是非常难得的。我们那一拨人现在分布在成都、西安及各个县城,都在各自行业做出了不菲的业绩。我的外爷外婆和舅姨们,坚持让我读书,希望我这个孤儿通过读书走出悲惨童年的阴影。

商洛是秦楚文化的交汇点,文化底蕴深厚,艺术亮点纷呈,给我创作带来了原始动力,尤其是商洛山独特的气候和优美的风景,更能激发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情怀。家乡风景如画,四季云海,遍野山花,冬有雾凇奇观,日夜花香鸟鸣。我小时候住的屋子,四面环竹,我在那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培养了诗情画意的文学秉性。

再说我当兵的地方,在甘肃张掖、河西走廊腹地。那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苍凉,祁连山一年四季白雪覆盖,向北是茫茫的巴丹吉林沙漠,那种环境,很容易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风不渡玉门关”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情画意。所以我的文学之路,大约是从这两个地方起航的。

当然要写好诗歌,还得有一些专业的训练,得有大量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但最关键的是您要热爱。

主持人刘铭

听了贺老师刚才的介绍,我们对贺老师的创作之路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读一段资深编辑、评论家张念贻老师关于贺老师的一段评论:

如果说一个人便是一本书,有人读懂也就有人不懂。人说,深交者,莫过知己,深识者,莫过知音,认识新建好几年了,交往的过程水到渠成。喜欢他为人处世的谦逊平和,喜欢他文化鉴藏的目力非凡,喜欢他行旅天涯的澎湃诗情。喜欢并不等于知道,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他出版的《清风》、《远观》,一部散文集、一部诗词集,读之骇然;我又陆陆续续知道了他的身世和经历,闻之萧然。人生自有来处,问世间可有知者?新建祖籍商山,幼年失怙,作为一个乡间少年,不难解释他对一管竹笛的痴爱,那是一个牧童少年的清风笛韵,多年以后,新建将他的书房命名为“笛韵斋”,那一缕山岚、一缕心曲,是他永恒的牵挂吧。诗酒趁年华,写作的人大多烟酒均沾。新建禁绝烟草,见其自律;新建豪饮不醉,见其自省。如今写诗,委实太难。论旧体,今人写的再好,也难流传;论新诗,即便佳作迭出,也无人读。诗词面临的尴尬,就像诗人面临的孤独。“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写还是不写,读还是不读,是不是一个问题?—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当然要写,当然要读,唯诗最美、唯情最真,一个没有诗意锻造的人,谈不上攀登过文字的珠穆朗玛峰,一个没有诗情缠绵的人,不足以给世界最浓情的拥抱。《清风》、《远观》出版后,新建在西安建大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搞了“贺新建拙作批评会”,见过谦虚的,却没见过如此谦卑的。传统叫研讨会、时髦叫分享会,如果说研讨会是听评价的,分享会就是听赞美的,私下说拙作的客气,公开称“拙作”、道明要“批评”,新建这分明是,“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不求人夸颜色好,只问种得怎么样。新建的散文不仅是朴实,而是老实,这种毫无保留的老实,让我为他担心,想起《增广贤文》里的那句老话—“为人只说七分话,不敢全抛一片心”啊。《远观》是新建情思的追求,当我翻检这些诗词的时候,仿佛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里,与新建一并神游物外,目极八方,新建的诗、新建的词,是无处不在的花朵,是遍布天涯的草木,是四季轮回的怅惘,是问道古今的悱恻。新建的诗词,是他一个人的修行、一个人的流放,是他抱给人间的柴火,是他捧给世人的玫瑰。他是那么多情,一阵风、一阵雨、一座山、一条河,一抹斜阳、一次小酌,都幻化成诗;他是那么有义,一朵花、一只鸟、一个人、一尊佛,一夜深谈、一场行旅,都羽化成词。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你会听到一路风铃的叮当,会闻到一路花朵的芬芳,你会如品酒、啜茶般闭上眼,想起那个牧童少年一路走来的笛韵声中的欢乐与悲伤。主持人刘铭

贺老师,您创作诗歌的进度非常快,基本上一年时间就能结集成一本诗集。下面我想请您给大家谈谈关于诗歌创作的体会。

贺新建

好的,我在《远观》后记中,以《唯有诗词最关情》为题,汇报了我关于诗歌创作的体会,诗词的天地,是一座美丽的百花园,可赏春花秋月,可观四时阴晴,可听天籁之音,可悟寂寥人生。这般幸运,我在这座百花园春秋几度,忘却了人世冷暖,享尽了无边风情。

十多年来,我不断地从诗词的源头寻踪,精研《诗经》和《楚辞》,细读《庄子》和《易经》,把唐诗宋词元曲反复研究对照,在古典文学神圣的殿堂里,我破解了中华文化深邃玄妙的语言符号,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元素。我从木心先生对世界文学的精彩解读走进荷马史诗,对西方诗歌从起源到发展有了大体认知。我从书店、图书馆、网络上搜索历代先贤关于中国古诗词的评论,理顺了历代诗词歌赋发展变化的脉络,捕捉历史长河关于诗词的每个点滴。过程中,我在《花间集》《笠翁对韵》《人间词话》等著述中有了更多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跟踪了叶嘉莹老师关于中华诗词的研究,对仓央嘉措和纳兰性德的诗词进行了个案研究解读。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我走进了中华诗词这美丽的殿堂,从此,流水般的日子,多了些诗情画意的感觉。

我喜欢自由思想与诗情画意的美妙结合,我钟爱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曼妙感觉,我在诗词中享受音乐般的动人节奏,我在诗词中找寻文字堆砌的纯美构图,我在诗词的世界里与先贤对话,神会才子佳人无数!人生之路走得太匆忙,我要用诗词留下一路风光,做一个灵魂永不歇脚的流浪诗人,让诗情画意伴我去流浪!

在长期读诗写诗的实践中,我对中国诗歌继承和发展在理论上有了粗浅的认识。先借用木心先生的一段话:年冬,木心先生在给陈丹青等众画家讲课时说,有人问,木心先生你写格律诗还是自由诗?木心回答,我不写格律诗,也不写自由诗,我写诗。我之所以与木心先生回答共鸣,即我常遇格律诗词与现代诗词之问。格律诗发展到今天,面对社会形态一日千里之变,其表达窠臼不言而喻;古词随着填唱功能的湮灭。也丧失了发扬光大之舞台;而流行于当下的现代诗,若完全割裂了与流传千年的古代诗词的血脉,既肤浅而又如洪流无源。那么,古诗、古词、现代诗词乃至格律体和自由体,她们同为中国诗词百花园的美丽奇葩,为什么不能融溶合体、集于大成?这,正是我念兹在兹的目标。虽然目前的努力和成效还很不理想,但我充满了信心。

主持人刘铭

贺老师的见解充满了诗意的高度,让我们期待他更多的作品与读者见面。下面我们分享一段作家张孔明老师关于贺老师的评论:

贺新建的散文吸引了我。读文如读人,是真的呢。读新建的散文,我就知道了他这个人真了不起,不肃然起敬都由不得我了。他是个孤儿,少不更事时母亲难产而被上天夺情,父亲难以割舍便殉情而去,他只能被寄养在外婆家。那是大山深处,生活的光景与自然的风景截然相反,又遇着饥饿的年代,旮旯拐角都是穷,外爷、外婆、舅舅即使对他疼爱有加,也是力不从心,受冻挨饿是避免不了的。所幸他的外婆很有识见,家里再穷也要送他去上学。他没有辜负外婆,当兵后一直以读书为乐,在兵营里摸爬滚打,终于成长为一名*官。

他好诗文,好书画,吹拉弹唱都在行,*营生活虽说寂寞单调,却督促他积极向上,才艺与*职如芝麻开花,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鱼龙变化。基于他的现身说法,他的散文不但励志,而且颇可鼓舞并启迪后来者:读书使人脱胎换骨,写作使人锦上添花,吹拉弹唱使人活出风采,更活出精彩。新建散文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实在。写实,写真,写自己的人生细节。想什么,就写什么;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不做作,不扭捏,不跟风,不在海市蜃楼里自言自语,不在空中花园里引颈高歌。我写我,既往的,当下的,前后左右的,案头心头的,可以触摸的,能够回味的,率性又率真,随意更随心,灵感如蜂酿蜜,文章如蚕吐丝。似乎信马由缰,却被并不如烟的往事拽着,就像拽着放飞的风筝;似乎漫不经心,却是“心有千千结”,“斩不断,理还乱,使人愁”,说是情愁、乡愁,更确切些。

他的文总离不开相思、乡思,总饱蘸亲情、友情,总牵连岁月的丝丝缕缕、汤汤水水与枝枝蔓蔓,总咏叹人生的似水流年、如痴如醉与如梦如幻,总抒发个人的感慨、感喟与感恩、感怀。散漫的文字,并不散漫的魂灵,相得益彰又相辅相成,散淡如穿透云层的月光,闲散如洒满沙滩的贝壳,像天女撒花,又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绘声绘色。一些笔意貌似蜻蜓点水,却点出了他清晰的人生轨迹:仿佛羊肠小道在深山幽谷蜿蜒、盘旋,山穷水尽处恰是出口;分明有锦绣前程在冥冥之中铺垫、伸延,柳暗花明处恰是命运拐点。曲弯如虹卧雨后,坎坷却曲径通幽。

他的人生就如同凤堰古梯田,不经意地耕耘,却收获了预料中的丰硕,图画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一方天地,并在如愿以偿里既凸显了大我,又还原了小我。文如故乡的山水,不显摆高度,高度已亲吻白云;不炫耀高峻,高峻已令人仰首。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实在如山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石”多滋润呀!新建散文给我的第二印象是多情。亲情、恩情,爱情、友情,乡情、人情,甚至痴情,像岁月留痕,漫漶在心碑之上了,抚今追昔,感怀就不由自主;触景生情,感念便境由心生。信笔拈来,拈一个话头,就是一抖搂人事,就是一网兜记忆,有念头,有说头,有嚼头,别有滋味在心头。有的时候,他可能心情大好,便拈花微笑,草木人物都是情,都是悟,都是禅。

文本娱情,却见真情,更见性情,大情、小情如影随形,脱口而出一如泉眼涌流,平铺直叙又如草上奔流,近云脚,亲地气,吻清流,仿佛临窗眺望,远近都是水墨油画。我在阅读中时常会心一笑,偶尔还会双眼发热。新建是孤儿,曾经孤独,却不孤僻;或许自卑,却更自尊。骨子里执拗又执着,内心里善良又柔软;总有感激之情鼓荡胸间,总有感恩之想寄生萦怀。与人为善便广结善缘,他的路所以越走越宽,越走越豁然开朗。他亲近莲花,所以见素抱朴,心生喜悦;总遇高人,所以顶礼膜拜,常被点化。

苏轼词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多情”没有“笑”新建,却助他成就了一系列的文章,他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新建散文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多才多艺。他有个笛韵斋,顾名思义便知笛子与他的前世今生有缘。爱笛子的人首先得有这个天赋,新建不但有,而且还情有独钟,在*营里曾经躲在“*河远上白云间”的地方吹笛,吹得可能心与*河一样澎湃,却招致上官的不解和不满,上官可能认为他吹出的不是马蹄得得,更不是那种铿锵之音。

我无缘听他吹笛,却有缘在他的篇什里感受到了笛音渺渺、笛韵袅袅和笛情悠悠。由此我联想到了李白的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新建一定是李白的知音,吹笛之时酷肖牧童,骑牛高坡上,闲云伴野鹤。“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以想象:新建在*营时,与其说吹笛,毋宁说吹愁。笛手笛心,得心应手,一旦写作冲动,行文便如云行峰峦,水流高崖,字里行间都笛情澎湃、笛愁缭绕了。

新建散文的与众不同,于款曲绸缪之中,只能用心去领略、体会、感悟。他还喜爱书画,这是自然而然的,本来琴棋书画就通灵嘛,何况他天赋有异禀呢!他是爱啥写啥,所以笔下多书画人物,亦多书画活动。显而易见,多才多艺拓展了他的视野,更提升了他的平台,使他即便不呼风唤雨,也能做到随心所欲。胸中但有块垒,不能走笔时便书画,不能书画时便吹笛。吹着吹着,文或天成,或一气呵成,或水到渠成了。笛韵依附了他的灵魂,又催生了他的文学,品而味之,当然就有笛韵般的如泣如诉了。他的亲情文字使我阅读落泪,缘故就在这里。

比较而言,我更喜爱新建散文里的乡愁和山水。他的童年在山里,我的童年在山外。我是看着秦岭的云卷云舒长大的,新建的童年就成长在那云下秦岭的腹地、那高山怀抱的沟岔,所以不期然而然地亲近了他。他有山水怀抱,挣脱了孤苦却没有挣脱深情的思念,告别了童年却没有告别梦里的故园。他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他的文便如涓涓溪流,汩汩有声一如他的倾心笛语。“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怀抱初心,便怀抱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心有源头活水,文思源远流长,他一定会写出更多、更好、更妙不可言的文章。呶,他的人生姿态就在那儿,心田譬如沃土,加上风调雨顺,还愁五谷丰登吗?我且欣欣然拭目以待!

主持人刘铭

贺老师,文学艺术怎么样传播正能量,给人积极向上,教人如沐春风,这方面我想听听您的见解。

贺新建

早在延安文艺座论会时,毛主席就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我们生逢这么伟大的时代,用文学艺术表达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讴歌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鲜活场景,记录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的历史印迹,这当是我们一代文学爱好者的至高追求。这个时代,感动我们的人和事每天都在发生,伟大的抗疫精神、伟大的脱贫攻坚壮举,经常让我激动不已,有这么多来自生活和实践的素材,我的创作必将更上层楼。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主持人刘铭

前不久召开的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颁奖的镜头,深深地感动了贺老师,他夜不能眠,半夜写了一首送给张桂梅老师的诗,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写给张桂梅

生命即将凋零若昙花似杏红生命又若千钧在丽江在华坪在轮椅登台的那一程春光正好你却老在这春光里你曾经是春的使者是山谷里的杜宇是云岭上的祭虹举世泪目是礼赞是心痛是征程无比地从容你的路上有我我的路上有你让我们的星辰大海灿若云彤主持人刘铭

贺老师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乡音乡情,每次回家乡,贺老师都有关于家乡的诗歌散文成稿。下面我们分享一段作家白玉稳先生关于贺老师乡愁的见解:

贺新建是我的朋友。几年前在一个圈子里认识,彼此都很欣赏。有一次他来汤峪的凌舞山庄开会,给了我消息,我就从蓝田县城跑回去专门见他,一起喝茶吃饭,一起走路聊天,我就知道了他的许多故事。他在山的那一边,我在山的这一边,这座山就是秦岭。当然,秦岭北麓的坡陡风硬,树木成不了才,石头成不了精;秦岭南坡就不一样了,风调雨顺,树木葱茏,修竹成海。商山是了不起的山。新建就是商山走出来的,能务农,能当兵,能书画,还能音律,这就是人才。我想过,我和他的修为不同,也许是风水的缘故。前几天孔明兄来看我,带给我一本书,名字叫《清风》,是新建笛韵斋散文的出版新作。看到封面整片芦苇随风而荡,就觉得是《清风》在作怪。这是丹江的清风,是秦岭的清风,也是中国的清风。因为小痒修整,就有了足够的时间看书,而新建的散文新作,正好打发了我的寂寞。过去在圈子里看他写字画画,看他吟诗作赋,看他呼朋引伴,看他文人雅集,知道他才学高人缘好,没想到的是,他的散文也如此的好。孔明说,“读书使人脱胎换骨,写作使人锦上添花”,确实,新建的人和他的文,都很精彩。《清风》分为五章,有“乡关在望”“陈年旧梦”“画朋道友”“有感而发””河山乱弹”,而我呢,很在意的是他的“乡关在望”。为啥?因为咱也是山里人,对于山里的风物人事极有感情。比如他写的《天麻花》《又闻百合香》,比如他写的《回乡小记》《围猎》,特别是《门前流水如日月》《山竹》,就能让有山区记忆的人,回味起曾经的林林总总。他写《山竹》,一开始就是“商山多竹”,非常直接,不拖泥带水。接着用孩子的视角,说老院子春夏秋冬的竹趣,再说竹的功用,最后升华言竹的品性。很有意思的是,他拉扯东坡、王维、板桥出来后,一句“我今爱竹,无需多言,恰如先贤之所爱”,戛然而止。他完了,我没完,我还沉浸在他的文字里,出不来。这篇文字太好,我给几个人读,他们都很惊讶,觉得作者有了大家风范。再说《门前流水如日月》,我就觉得他家门前的河,怎么就翻山越岭灌注进汤峪河了,他说的一切,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我也曾放学回家,“静静地坐在河边想着心事,想看清河水的面孔,想知道她流向何方,想象着外面的世界”。也曾在天热的时候,“给河水改道,给青蛙盖房子,给纸船建码头,给鸭子修泳池”。也曾“沿河朔源,找到飞鼠出没的崖畔”,看“泉水喷涌着”。一个作家的文字,如果让读者读了,能引发共鸣,觉得是在写自己的家乡,无疑,他就是写出大乡土大散文的情怀了。仔细玩味新建的文字,再想他的人,真的是合二为一了。开卷阅读,清风拂面,虽有淡淡乡愁,依然心旷神怡。主持人刘铭

贺老师,最后,我们还想听听您今后的创作打算。

贺新建

这段时间是我创作的*金期,近年来我的写作状态非常稳定,每天有大量阅读,每天都在写。我计划在未来10年共创作完成八部作品,加上前面两部,完成整数10本作品出版。其实出版的加上已写好的,这10本书任务已经过半了。谢谢大家。

作家简介

贺新建,陕西省丹凤县人,七零后,自幼父母双亡,放过牛,当过农民,打过工,从*20年,现供职于陕西省委某机关。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致力于中国诗词、中国书画等领域学习研究。出版有散文集《清风》和诗集《远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贺新建做客新闻广播文化西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