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
这首汉乐府《江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往复的曲调,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荷叶美景和人们采莲的欢快图景。
你看,那碧绿的荷叶,荷叶下是那自由自在、游动嬉戏的鱼儿,还有那摇曳在荷叶丛中的采莲船,以及从船上传来的采莲歌声。那歌声正是乘着船儿采莲的姑娘们发出的,她们清亮悦耳的声音和船桨律动的节拍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的“荷叶田田青照水”的上空。
欢快的鱼群追逐着船桨的律动声,追逐着歌声,这充满动感的图景是一幅秀丽的江南美景。读这首诗,宛如一幅清新的夏日荷花画面映入眼帘,仿佛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江南采莲美景中。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一首汉乐府《江南》,既让人看到了南水乡一碧千里、美轮美奂的荷叶美景,也让人看到了诗歌那骀荡人心的艺术魅力。
其实不光这一首汉乐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吟咏、歌颂荷花的诗词文章是很多的。荷叶、荷花造型美观,色彩艳丽,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成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
诗人王昌龄用“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样动人的诗句咏颂她;诗人杨万里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赏心悦目的诗句赞美她;也有欧阳修那“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的荡舟荷花丛的闲情逸致。
这里就不得不说读荷花诗词时遇到的一个问题了:有的诗词中出现的字眼是“莲”,有的诗词中出现的是“荷”,还有“芙蓉”、“菡萏”等字眼。其实“莲”、“荷”、“菡萏”、“芙蓉”,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它们都是荷花。
《尔雅》中说:“荷其实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道:“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说文解字》也写道:“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一首首荷花诗词让人流连,一首首采莲曲让人心神荡漾。北宋周敦颐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让荷花成为君子清白、高尚、谦虚的象征。
在我国诗词长河中,赞咏荷花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从杨万里初夏时节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陈与义深秋时节的“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从李白的“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到晏几道的“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荷花的美惊艳了时光的足迹,荷花浸润了诗人的心灵,荷花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诸多的赞咏荷花的诗词名作中,南宋词人姜夔的的这首荷花词《念奴娇》,是不得不提一下的。
姜夔笔下的江南荷花是迷人的,荷花给词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读姜夔的这首荷花词,宛如将人带到一个光彩流离的荷花世界:那里有冰清玉洁、色彩协调的荷花美景,也有清香幽韵的荷花神采,还有被词人拟化的凌波仙子的荷花幻境。姜夔《念奴娇》原词如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姜夔创作这首荷花词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原来词人在洞庭湖西部的武陵做客,在此期间,他曾多次与友人徜徉于江南荷塘景色之中,荡舟荷花丛中,他们将荷叶作酒杯,品酒论诗。
荷塘景色宜人,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遮挡住了酷热的阳光,姜夔迷恋这如诗如画的荷花美景,因感其“意象幽闲,不类人境”,因而写下了这首蜚声词坛的佳作。
姜夔画像
一开篇,随着姜夔笔锋的触及,词人就将美如画境的荷塘景色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这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小船在荷花丛中自由地穿行,映入眼帘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色。
远远望去,这只小船宛如在画中游荡一样,小船推开荷叶,推开水波,向着画面的最美处一路前行。水面上栖息的鸳鸯听到船只推开水波的声音,一齐飞了起来,向着藕花深处飞去。鸳鸯似乎就像向导一样,引领着小船前行的方向。
这熟悉的画面,这熟悉的鸳鸯起飞的场景,是每一次词人与朋友荡舟荷花丛中时都会遇到的。可是每一次的感觉又是不一样的,每一次都是全新的体验,因为这里的荷塘实在是太多了,足有三十六个之多。小船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荡进了哪一个荷塘。
放眼望去,这三十六处荷塘连成一片,水天一色,清风徐来,绿云自动。微风飘向荷塘时,水面泛起层层波纹,荷叶整齐地均匀地舞动起来。
水面的波纹和水面上的荷叶,似乎保持着同一个节奏和旋律,这连绵不绝的荷塘上下流动起来,画面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流动美。
如果此时要让画家将这流动的美描绘出来的话,也会让画家感到难为情的。而这却难不倒词人姜夔,姜夔以画家的灵感和文人的才情,将这一瞬间的美捕捉了下来,并融入笔端,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因为词人只用了一句“水佩风裳无数”,就将这种美都勾画了出来。
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呢?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穿着裙裳系着裙带的美女在表演一曲动人心扉的舞曲一样,而这水面宛如流光溢彩的舞台,这样的画面怎能不叫人心醉呢?
词人又用手中的调色板和画笔,将画面中的红绿色彩的比例调和搭配到恰到好处的比例。红就是那盛开的荷花,绿就是那碧绿的荷叶。从那碧绿的荷叶间,吹来阵阵凉爽的风,那鲜艳的荷花,好像美人的脸颊带着酒意消退时的绯云。
这时,一阵细雨飘然落下,雨滴洒落在荷叶上,汇聚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荷花在细雨中摇曳着动人的身姿,嫣然含笑的荷花,吐出清冷的幽香。这样的美景激发了词人的灵感,于是“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这样美不胜收的句子就从词人的笔锋流淌而出。
这美好的荷塘美景让词人流连忘返,然而时间却一分一秒地流逝,不知不觉中已是日暮时分,此时的荷塘更显得迷人了。当夕阳将她的最后一抹余晖洒向荷塘时,那亭亭玉立的片片荷叶在微风中、在夕阳余晖里摇曳着身姿,就像那等候意中人的凌波仙子一样。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北宋词人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笔下的凌波仙子,她迈着轻盈的步伐。没有越过横塘路,词人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意境,但两位词人的心境是一样的。是去是留,是摆在姜夔面前的一个难题,这让姜夔犹豫不决。
这样的情景也勾起了词人姜夔心中的一抹愁情:苦苦等待,却没有见到意中人,只怕晚风吹来时,荷花那宛如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这萧瑟的秋寒,在晚风中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荷塘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
词人由此及彼,还想到了那屹立在岸边的垂柳,以及垂柳的影子,还有那荡漾层层波纹的水面。这荷塘以及荷塘周围的一切都让词人流连,她们在晚风中频频点头,似乎都在挽留着词人。
这荷塘里圆圆的荷叶,多的数都数不清,她们真的是在挽留自己吗?词人不禁产生了这样的心思:她们是否知道,自己曾有多少回站立在岸边,独自徘徊,不忍离去。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词人深情眷恋如此,词人对荷花,也是无限眷恋,痴情一片。因此词人才会说出“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这样唯美动人的词章。
全词就在这样如梦如幻的景象中落下帷幕,姜夔以俊丽清逸的词笔,把荷塘景色描绘得十分生动。荷塘与游船,物态与人情,在词人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姜夔笔下的荷花,不仅具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别开生面的美态,也具有拟人化的美,因为词人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构建了一位荷花化身的美人。
她具有凌波仙子一样的姿容。因为荷花生长在水中,词人便将凌波仙子的形象赋予在荷花身上。荷花的味道非常淡,是丝丝缕缕的幽香,这也是人们常用“荷香幽幽”来形容荷花香味的原因。而姜夔的这句“冷香飞上诗句”,又为荷花赋予了“冷香”美人的形象。
她还是“玉容销酒”的形象,她的脸庞犹如醉后绯云一样,这绯云的色彩不就是词人眼前的绽放的荷花的色彩吗?她在晚风中嫣然微笑,就像盛开的荷花一样娇美动人。
姜夔写荷花,没有像开篇一样一泄如注,词人没有停留在对荷花形貌的描摹上,而是摄取荷花的奕奕神采,并将自己的感受融进词作中,把词人的自身形象和自身感受融合进词作中。
词人写荷花的同时也在写人。美人如花花似梦,姜夔对荷花的摹写形神兼备,不管是荷花的外形还是荷花的精神气质,都清晰而深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姜夔这首词写出了对荷花的真真切切的感受,这是其他荷花诗词所不具有的境界,这也是姜夔的这首荷花词在众多赞咏荷花的诗词中出类拔萃的原因。可以说,姜夔这首《念奴娇》就是一支荷花的赞歌,也是一首荷花的恋歌。
小话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