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缘》
第十章柳暗花明作者高民智
六弟认父自从我妈逝世后,我大和九妹相依为命,我大身体又不好,整天心烦意乱,85年的一天,突然家里来了一个0几岁的小伙子,他向我父亲自我介绍,他就是0多年前给到十几里远的鸟停的孩子,现在叫杨来发。中学毕业后突然看到我大当年给杨家写的借子文约,才找寻到尉庄村来认父母的,听完孩子的讲述我大潸然泪下,他沉思了半响,对这孩子说:你找错了门,我家里没有这一回事,小伙子看我大不愿认,坐在家里不走,后来我三弟来了问明了情况,劝我大还是认了吧,我大说;我当时给人家写的有文约永远不能认娃,咱现在不能不讲信用,再说认了以后娃和家里会闹矛盾的,往后孩子怎么过日子。我三弟看我大没有相认的意思,又和六弟坐下来说了家里的情况,说母亲已经不在人世,让六弟先回去,以后再想办法。《秦晋缘》样书刘焕民摄过了一段时间,六弟乘车来到陕西华县高家河村,进门口称二哥说明来意。三弟已给我写信,我也知道这就是相离0多年的六弟,我弟兄相见把我乐坏了,我和家里热心招待这个离家0多年的六弟,我把以前的情况告诉他,让他原谅当时的家中情况,实在没办法。我给他说西安还有两个给出去的你四哥和五哥,咱爸给你起的名叫高广智,你四哥叫高建民,你五哥叫高五民,说到家里的苦难,我弟兄泪流满面,六弟说父亲不肯相认问我怎么办,我对六弟说父亲年龄大了,他思想保守,我们以后做他的思想工作,六弟在我家住了两天又回晋南去了。六弟己成家立业,家庭境况比我们家好得多,可是他为啥背着父母,要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呢?这就是“三字经”里人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认祖归宗是每个中华民族的美德。我大不愿意认给出去的儿子也有他的原因。我几次写信劝父亲认了儿子吧,我给他学说秦腔戏里有个叫《庵堂认母》这一出戏唱得人都掉了眼泪。最后身处庵堂的尼姑,力排非意,不是也认了自己儿子吗,你把娃给出去是迫于当时环境,但是儿子知道此情原谅你,来认你,那有不认的道理呢?几封信说的父亲同意认儿子了。父子相认之后,我六弟经常去看望老父,年我大在陕西华县养病期间,六弟在运城,尽管他家不太宽裕,但每月准时给父亲寄0元让父亲买些好吃的,乡邻对我六弟从不背祖忘宗的精神赞扬不绝。我当了*协委员年,我被推荐为华县二届*协委员,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上能够体现出我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地位的*治平台,开始我并不认识*协这个组织是弄啥哩,后来通过学习*协章程,我才知道*协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我还被选为*协莲花寺镇学习组组长,使我的压力很大,要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协委员,就必须要努力学习,加强自身教育,用一个优秀*协委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协是一个人才库,智囊团,*协委员中人才济济,一届复员中很有名气的五老:即华县高塘镇的张炎,瓜坡镇的范秦武,新庄乡的张仲侠,东赵乡的郑殿华,莲花寺镇的高醒夫,这些有名望的老人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他们为人处事,低调做人,德高望重,高风亮节,使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还有著名地华县农民书法家吴毓坤、郭天水、李涛、范秦武、王振江等,他们用手中的笔给华州的文化艺术增添了色彩。*协委员不只是一种荣誉,而是要脚踏实地的为老百姓办事,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和人民大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府反映社情民意,为地方发展贡献自己力量。每年借召开全委会这个平台上,我都有重点发言和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在年三届全委会上,我就“要认识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的严峻性”为题在大会上发言,在97年五届全委会上我就“治标治本切实做好农民减负工作”为题在大会上发言,为*府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鼓与呼,赢得了广大委员和领导欢迎。年我带领*协学习组的两位同志(白春祥,张西名)奔赴小敷峪山区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共用三天时间,和山区农民同吃同住,晚上在热炕头和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在忙什么,做什么,还有那些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此期间我们翻山越岭走访了三所山区小学校,给小儿童带去了他们学习用的铅笔和本子,和教师谈心,发现山区小学教育存在着校舍不健全和教师不安心诸多困难,牛头沟小学孩子在羊圈里上课,山区农民缺医少吃的情景,回来后我们给*协和乡镇写出了赴小敷峪山区调查的情况报告及时地反映了山区老百姓的情况,引起了*府对山区小学的重视。为了发展经济,南马村做豆腐的人很多,成为名副其实的豆腐村,但由于规划不够,无人管理,使豆腐污水在巷道任意横流,严重地影响了村里卫生,村民很有意见,学习组将这一情况汇报给镇*府,镇*府马上采取措施,和南马村村民一同整修道路,规划污水渠道,使村里的环境唤然一新,群众很满意。长期以来,*协莲花寺学习组在县*府和镇*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16字方针,成了镇*府的得力帮手,为地方经济繁荣做了不少工作,年被省*协评为全省先进学习组。原文来源:《秦晋缘》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高民智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华州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