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历史上是岭南重镇,是偏僻之地,也是中原经琼崖的重要海上通道。不少名人或在阳江为官,或贬于阳江,或因贬而经阳江,或游历阳江,他们在阳江或留下*迹,或留下旅迹,或留下诗作,或葬于阳江,成为阳江重要文化遗产。尤其是周敦颐、胡铨、沈思孝,在阳江影响很大。阳江历史上曾有濂溪祠,周敦颐、胡铨、沈思孝同祀其中。有七贤书院(七贤祠),用以纪念贬职雷州半岛、海南岛途经阳江太平驿的李德裕、寇准、苏轼、苏辙、秦观、赵鼎、胡铨七位贤臣。
唐朝冯盎。《民国阳江县志》载:“冯盎……授高州总管,封越国公……又帅兵至阳江,卒定粤地,授高州总管。”葬于阳江。
唐朝崔珙。《民国阳江县志》载:“崔珙……性威重,精吏治,开成未累进刑部尚书、诸道盐铁转运使,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丞相)。会昌二年……贬沣州刺史,再贬恩州司马,会昌四年六月也。在恩踰岁,清苦自持,宽和得众心。往州西登眺,人名其冈曰丞相岭云。”此岭有丞相祠,一说为祭祀崔珙而建,一说为祭祀留正而建。
宋朝周敦颐。《民国阳江县志》载:宋熙宁二年至四年秋,任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惮劳苦,虽疠瘴险远,亦缓视徐按。行部岭西春恩之间,狱多平反,恩人感之,立祠以祀”,按部至春州、恩州,留题刻于铜石岩。并作《按部至春州》。
按部至春州
部历广东经数郡,若言岚瘴更无春。
度山日永埋清书,为国天终祐吉人。
万里诏书颁降下,一方惠泽尽均匀。
丈夫才学随时展,仓库应无亟富民。
宋朝*公度。《民国阳江县志》载:南宋状元*公度,因得罪秦桧,“绍兴十八出为肇庆府通判,遂摄守南恩州,“决滞狱,除横敛,民情悦孚。南恩风俗,丧者或破产营斋奠,公度禁绝之,置田赡士,以兴学校。”“梁作心,力学穷经,累举于乡。绍兴间肇庆通判*公度摄守南恩,大称重之。是岁,公度与董棘闱,上春官,得特奏名与廷对登第。南恩士人得隽者,自作心始,青衿知稽古之荣。梓里见破荒之事,公度答作心启也。”他在阳江*声显著,调离阳江,时人“越州境送别”。阳江原有名宦祠,祀三十六人,他名列第四。他在阳江留下不少诗词。
隆荫堂诗(二首)
清樾才十八,炎州别一天。
华堂依怪石,老木插飞烟。
长夏绝无暑,乘风几欲仙。
心闲境自适,底处觅林泉。
意得壶觞外,心清杖履间。
薄书休吏早,花鸟向人闲。
旧隐在何许,倦游殊未还。
天涯赖有此,退食一开颜。
恩平灯夕——忆上都旧游呈座上客
千尺鳌灯面紫宸,豪华曾见夹城春。
至今魂梦钧天奏,投老宦游穷海滨。
随分樽罍奉佳客,记时灯火照嚴闉。
年灰大觉欢情减,聊兴风光作主人。
宋朝留正。《民国阳江县志》载:“留正……绍兴进士。授南恩阳江尉。先是,邑之丁田米折钱深为病,正白于漕,祭酒芮烨罢之……时海寇窃发,正语清海节度判官袭茂良曰:‘在法劫盗赃满五贯者死,海盗加等。小民饵利,率身陷重辟。请镂梓海上,使户知之。’民始知避,而盗日息……累官至丞相。”后留正“季子硕知南恩。恩人思之,立祠(丞相祠)祀焉。”
宋朝胡铨。《民国阳江县志》载:胡桧得罪秦桧被贬,“桧死……取道南恩,喜山川秀丽,士民淳雅,留连者久之”,与文人雅士唱和,留下大量诗词。
熙春亭诗
井邑峰峦绕郡城,新臺高峙见南溟。
海澜浩荡连白云,江汉朝宗彻底清。
日月往来双羽箭,乾坤今古一郵亭。
年年不改长春景,遥想蓬山作画屏。
登望海台
君恩寬逐客,万里听归来。
未上凌烟阁,聊登望海台。
山作翠浪涌,潮拓碧天开。
目断云飞处,终身愧老莱。
游铜石山
是处山皆石,他山尽不如。
固非从地出,疑是補天馀。
下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
奇章应未见,名不到中书。
铁坑山
路入阳春境,杳然非世间。
初疑金谷嶺,原是铁坑山。
日薄烟岚重,天寒酒力慳。
人言兹地恶,我爱碧孱颜。
简阳春邑宰
县古杉枫老,人居水竹间。
化民无讼狱,留客有江山。
路远旅愁積,病多诗思慳。
主人情意笃,不饮愧吾颜。
宋朝李乔木。宋建炎进士,官兵部尚书,立朝忠直,绍兴间抗疏忤权奸,谪岭南。后奏复原职,复命经略南恩州,卒葬城东二十里纱帽岭,后因此得名官山。
他的诗有:
舟次南华寺
衣钵相传旧,菩提漫尔栽。
如山僧独占,冒暑我重来。
野鸟迎人语,溪塘傍竹开。
登临问因果,老衲笑相陪。
元朝李梅国。《民国阳江县志》载:“字敦临,其先南海人,祖余庆,任南恩州大使,因家阳江。元大德四年()登进士胪唱第三,授给事中,升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进资*大夫,刑部尚书。泰定四年()卒。有诗名。”葬于阳春涧水梅花洞。
李梅国的诗:
望夫石
北望夫兮南望夫,藁砧不来两当涂。
山头风雨终日有,世间名节何地无。
季隗九死怨重耳,彭郎半生忘小姑。
妾身若有依凭处,此石亦能言魏榆。
罗琴山
地尽南天涌翠岑,仙人偏向此弹琴。
无人能和阳春曲,有客静听流水音。
石鼎尚馀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
萧然世事空尘迹,寂寂江山自古今。
明朝沈思孝。别号继山,明隆庆二年进士。《民国阳江县志》载:“万历五年大学士张居正父丧夺情……思孝发愤,与员外郎艾穆上疏……上怒,皆杖遣戍……思孝戍高州神电卫。时府丞蔡懋昭驻阳江,延以训士,筑借山亭居之,接引阳江士人谈艺赋诗多兴起者。番禺诸父老涕泣亭下问使君无恙。”他在阳江训士作诗,阳江人甚是感念。在借山亭修借山书院。明参*李鋕在《重修借山书院记》云:“昔潮以韩(韩愈)重,惠以苏(苏东坡)重,雷以寇(寇准)重,今阳江以沈重矣。”可见时人认为沈思孝对阳江影响非常重要。
他的诗有:
登东山
谁辨龙池万劫灰,法轮高起白云回。
群峰对似孤飞鹭,大海看如一渡杯。
天借金莖呈色相,地连铜柱绝风埃。
中原有客曾临眺,无数莲花句裹裁。
登望海台
县城南面有高台,此日登临齐色回。
春树万家鲛浦接,白云千叠蜃楼开。
蛮方固是投荒路,楚客偏工作赋才。
一自生还留胜迹,至今天地几人来。
翠岩亭
樽酒追河朔,风流并竹林。
杖藜舒浩啸,挥尘失塵心。
碣引青叢上,岩藏积翠深。
千秋名胜在,天遣此登临。
游岩七律(四首)
西风萧飒碧云浮,烟树微茫带远州。
削壁昼惊孤雁下,平林寒起乱猿愁。
客同葛令寻砂至,迹似轩辕问道留。
翘首天门原咫尺,搴裳遍凝极春游。
崆峒岩色倚巑岏,摇落清秋炯自看。
过雨双龙惊峡出,冲云千雁渡江寒。
也将杖履酬佳胜,暂向风烟足笑欢。
极目扶桑情不尽,海天寥寂思漫漫。
雪乳参差翠欲封,振衣千刃蹈芙蓉。
烟霞落日迷丹竈,风雨寒潭磐石钟。
地敞峰险秋黛出,山浮松影暮云重。
自怜彩笔曾惊世,为赋赠阿兴倍浓。
杖藜缥渺及飞仙,罗水逶迤鸟道偏。
望远山围青玉案,探奇人赋白云篇。
中峰翠压松萝色,绝顶全收瘴癘烟。
指点空蒙混莫辨,东岩斜月故娟娟。
明朝陈献章。新会白沙乡人,字公甫,世称白沙先生,为岭南大儒。宋太傅张世杰墓,在海陵平章山赤坎村。明弘治十二年()知县柯昌始大封其墓,并构祠于墓前,贻书陈白沙,请为之作记。陈即先以是诗贺之,祠记则以“病未脱体”,许以“少延岁月”为之。后以病终未果。
贺柯明府诗
夷狄犯中国,妻妾凌夫君。此风何可长,此恨何由申。仲尼忧万世,作经因感麟。往者宋元间,适逢大运屯。仰天泣者谁,屈指张陆文。临事诚已疏,哀歌竟云云。
一正天地纲,我祖圣以神。缺典谁表章,厓山莽荆榛。寥寥二百年,大忠起江濆。慈元庙继作,烂映厓山云。近者阳江尹,一念何精勤。作祠比厓山,两庙存三仁。
大封赤坎墓,昭昭恰众闻。深悲鱼腹冷,一跃海门春。厓海风波隔,阳江面目新。自然声气应,坐使风俗醇。短卷心先贺,神交梦倍亲。琢词告万世,老病敢辞君。
次韵邹汝愚阳江道中见寄
几番形迹落堪舆,我亦人间一腐儒。
遗我数篇风格别,思君一夜鬓毛疏。
未知满眼谁能恕,可复穷乡自作孤。
十二窝中春自在,打乖正坐不尧夫。
明朝汤显祖。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上梳弹劾大学士申时行,降职为广东徐闻典史。后又迁遂昌知县。来回皆经阳江,在阳江途中,写下不少诗。
莲塘驿
阳春驿晚看莲塘,
白马山来海焰长。
不似江南青菡萏,
止因炎热当秋霜。
阳江无底潭
毒潭烟雾恣沉冥,
妖怪长如金鼓声。
何得罗琴隐君子,
海风吹绝夜弦清。
阳江望夫石
峰眉如黛翠如环,
破镜迷离烟雾间。
昨夜双鱼何处所,
戙船多在海陵山。
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
春县城犹热,高州海似凉。
地倾雷转侧,天入斗微茫。
薄梦游空影,浮生出大荒。
乌艚藏黑*,竹节向龙王。
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
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
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
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
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
弄鮹殊有泣,盘露滴君裳。
阳江道中
恩春少佳树,向北梅花夕。
入门问小吏,知是莲塘驿。
莲叶落已久,林塘映非昔。
参星到庭户,素月沾檐隙。
促织犹在野,无衣念行役。
炎州少冰雪,流光去无迹。
惟余千里心,闲房眷幽客。
恩州午火
逐客恩州一饭沾,
伏波盘笋见纤纤。
炎风不遣春消尽,
二月桃花绛雪盐。
明朝徐渭。会稽人,字文长,嘉靖十九年随乡人到阳江生活几年。留下《荔枝》等诗。
荔枝
出新会者名进奉绝佳,有以小瓮载至阳江者到则竞卖,其土产稍劣,食多浮热,以蔗解之,放猿取高荔,苏公事也。
帆檣报荔枝,犹忆南海时。一邑明勾漏,千罌枕蜜脾。
消中随蔗往,高树放猿之。近日肝肠别,依稀饿采薇。
当醉更须醉,当飧便买飧。几年千里外,一颗百金难。
飞骑休轻刺,垂猩且待看。老甜今已矣,世味饱醎酸。
望夫石
海天万里渺无穷,秋草春花插髻红。
自送夫君出门去,一生长立月明中。
明朝王弘诲。礼部尚书,曾客游阳江,晚岁再至,与邑人游山水,互相唱和。留下诗作。
题恩州环翠堂
江郭杯堪避暑留,虚堂春引石龙幽。
轩开面面云烟合,亭敞时时花树浮。
湖海乡心关白社,天涯归兴寄沧洲。
廿年姓字看题壁,荏苒流光忆旧游。
重游环翠堂
花底传杯心事閒,清斋时听鸟间关。
沿阶荔子红堪摘,绕槛芭蕉翠自环。
感旧转因怜白发,倦游翻觉喜青山。
相逢未可轻相负,回首风云兴未悭。
清朝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明诸生。曾参加抗清斗争,清*入广州后,一度遁空门,中年始归俗。工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大家,著《广东新语》。《广东新语》中叙述两阳物产、山川颇详。
阳江道上逢盧子归自瓊州赋赠(选二首)
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
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
野人朝獵去,黎女暮歌回。
调酒*獐血,君曾尽几杯。
首夏过瓊甸,槟榔得食花。
螺杯川上拾,棯酒洞边赊。
逸兴凌山月,新诗夺海霞。
买愁村若到,定爱髻鬟斜。
阳春十三叠泉
匡廬三叠挂红梁,復有*山九叠长。
争似阳春十三叠,交飞白水一天凉。
阳春白水十三叠,势比增城白水长。
更有崆峒岩洞好,龙床偃卧绝清凉。
一叠冰霜一叠云,峰峰沾湿女罗裙。
白猿不敢潭间饮,镇日雷轟隔嶺闻。
冼夫人
三朝绣幰自天来,百战金戈向日开。
保障谁如女刺史,功名能冠粤王臺。
明朝樊玉衡。南京刑部主事,受贬去雷州过阳江。《民国阳江县志》载:“阳江故有沈纯甫借山亭,至则本山川,征耆旧,追謦欬,想仪刑,为低徊久之不能去。”作长文《又借山亭记》,为阳江重要文献。
同时,唐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省门下平章事唐承训、金吾大将*张直方、通议大夫前守复州刺史卢季恂、神策*使白志贞,皆曾贬为恩州司马。元朝,丞相伯颜,至正六年贬于恩州。
来源:阳江史志陈宝德
(作者系阳江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