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分布范围 » 发刊词你好,我是晨曦
TUhjnbcbe - 2021/4/15 21:48:00
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能不能治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年1月17日。我终于开始动笔。

从前的文字,大多属于私密性质。很多都写在笔记本里,采用你我他的人称,记载着行走的足迹。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存在转瞬即逝。

最近又开始看唐诗宋词,读到李白高蹈、子美沉郁、柳宗元凄清、刘禹锡超拔。“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即使是“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亦逃不过沦为*土的命运。更何况,是我这样渺小的人。身处于果壳中的宇宙,历史的一粒沙便足以将我的存在痕迹抹去。

所以来这一遭,究竟有什么,可以将我恒久地留下?当我这样去思考时,我发现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哲思的世界。我开始像《伊利亚特》一样,探寻着“不朽”的含义。可我不是英雄,我不能像阿喀琉斯那样露出脚踝,我也不是西西弗斯,不能生生世世推石上山。我只是肉体凡胎,在时间的流逝中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像杨千嬅常说的那样“快高长大”,逐渐成熟的面部轮廓,逐渐成形的手臂肌肉线条,逐渐深邃的思想和智识,这些,都在提醒着我岁月的变迁。有一天,我会老去,像叶芝说的那样“Whenyouareoldandgreyandfullofsleep,andnoddingbythefire,takedownthisbook,andslowlyread,anddreamofthesoftlook”,再然后悄然消失在风中,如同飞鸟划过天空,不留痕迹。可是关于飞鸟的意象,泰戈尔也曾这样解读:“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是。只有我自己清楚,我已经飞过。在我初初进入青春的时候,大概是十一二岁,我就明白这件事。因此,我无比害怕时间的流逝,因此,我无比想要留住它。自那时起,我想到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深陷其中”。停留在每一个当下的瞬间,heartandsoul浸入感受。尽可能多地调动我所有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闻过花香,听过虫鸣,走过跑过疯狂过,爱过痛过释怀过,这才算是活着。我不喜欢有保留的生活,我喜欢全身心的投入,如同海潮扑身,张开双臂去体验和记忆生活。因为我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所以当我能够以一种未来的视角去审视而今正在经历的生活,或喜或悲,都无惊诧之处。辉煌或低落,都是来这一遭的真实体验。也正是因为有着万能的“生”,我们才可遍历人世的辛酸苦辣。所以我愈发理解东坡“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佛家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亦是同理。拒绝进入九十年代的海子曾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我慢慢发现我也和他一样,能够观察到每天晚霞的变化。重庆的晚霞是红色,北京的晚霞是紫色。任何的芦苇划过水面也使我内心悸动。我在写作《鲸落》剧本的时候,让那个孤独的逆行者在开篇就说:“我喜欢一切有气息的东西,雨后的操场,刚出太阳的南三门,直直地,照进我,眼里的阳光。”深陷其中,大抵如斯。第二个办法,就是文字。记忆如同海上的浮船,坚持写作,为的是以字句留住它。肉身划过时空长河不留痕迹,而物质得以超越时空的界线,长久存留。自孩童时期开始,我有了每天记载的习惯。让我心动的景致、温柔而有力量的对话、旁人的殷切叮嘱、有趣的非典型性思考、内心的挣扎和释怀、关于自省和对未来的希冀,一边写一边让思想随着墨水的稀释定格。我可以将当下这一刻留在纸上,成为自己的史书。在不同的人生节点,我的经历和想法不同,为的是有朝一日再来回头,能将过往的一切连点成线,明白自己是怎样走过来的。因为今天的我,正是由无数个昨天的我堆砌而成的。保持回望和思考,未来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模样。我不是帝王将相,没有史官在汗青里为我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但我,可以是自己的史官。十四岁的自己,张扬、浓烈,灿烂永无阴霾。行走在阳光瀑布之下,长长黑色的头发,奔跑的时候影子强壮有力,那是奔往未来的样子,也是灿烂得不像话的年代。我时常记得那个自己。那是我永远的瓦尔登湖。待到有天,我在浑浊的世界里忘记方向,我会回到这个时期,从原点开始,寻找前路。十六岁的自己,敏感、纤细,属于诗歌和美学。因为处于加深对世界和内心认识的节点,我的感官被无限放大,看到满园春色,我就像杜丽娘一样,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没有看过春景,没有留意过花海,心想从前的岁月似乎都遭到了荒废。也为春色的遗逝而怅惘。“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十六年来第一次感受到春天,感受到阳光,感受到美好——开始感受自己。对我自己来说,这就是存在主义的开端。那时的我,写了很多诗。微醺的时候,我会写下:“月华灼灼若不干杯再华美的景致也是浪费已知所有叹息与耽误的时光都不复追回今夜不醉不归”(《惊梦》)在人群里的时候,我时常有游离之感。觥筹交错之间,我却在脑海里措辞着诗句,悄悄吟出:“此刻这喧嚣里的纸醉金迷都将会沉入水底将会变成五彩的泡沫和稀泥还是随大流奔波吧人群里不需要任何真实的语句至于某些斑驳的记忆是留在下雨的夜里一个人细细地读一个人轻声地啜泣”(《醉》)会在看到坠机的新闻时,黯然神伤,然后提笔写下:“假如机舱外的火山灰曾让你将我挽回假如临行的前一夜你阻止我远走高飞或许那样我就不用在五千尺高的云海上一个人流浪也不用在一个好长好长的梦里无法醒来今夜苏门答腊不再灯火辉煌朋友别为我流泪你就当作我已经抵达一个遥远的国度当作我们还能在秋风乍起的巷口相会并且微笑着递给你一枝深紫色的鸢尾(年7月2日,印尼*机C-在苏门答腊棉兰市闹市区坠毁,机上名人员全部遇难)”(《祝福》)会在登上长城的时候俯瞰山峦,感受着苍茫的天空和宇宙。当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一种初唐四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宇宙状态时,我写下:“你把一生的遭遇在风里都说给长城听了长城不答只在层峦叠嶂的绿意里带给你那沉寂着的千年前后的落寞与繁华”(《写给长城》)这个时期的我,大概是我生命里活得最像诗人的一年。任何的景致都足以让我流连,并在脑海中迅速遣词造句形成诗篇。有时候写在随手捡起的落叶上,有时候写在随便一个陌生人递给我的纸巾上。只言片语,是一个青春的心灵在面对浩瀚世界的触动。怀念那时的自己。清澈、忧伤,充满了文学和青春的美。而当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变得愚钝,正如薛凯琪在《给十年后的自己》里的:“区区几场成败里,应该不致,麻木了吧”,如果到了那一天,我可以借助文字,回到最初诗人的自己。那时候,或许我就可以夜夜举杯,遥向着十六岁的那一年。分享一篇年夏天的文字:《与南》(节选)“......海子曾说,希望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海子永远留在了九十年代的前夕,虽然他没能看到大海。那么。我说。海子,我来帮你看。是这样了。DAY3南山寺。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海上遇到狂风,被浪潮刮到三亚。后世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这座寺庙。《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我自小便熟识的句子。彼菩萨有"长居南海愿"。故世称南海观音。由于菩萨住大悲行门,自在成就,广行方便,普现一切众生之前,乃至与其共居而成熟之,故观音道场普遍各地而特显于浙东普陀山,盖菩萨居于南海而应化于十方也。南山在海南之滨,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大光明山也。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即观音挑土之遗迹。莲花为观音菩萨三昧耶形,其种子字为纥哩,表诸法自性清净亦如人之肉团心,似八叶莲花,本体原自清净。《崖州志》载:"光绪六年,三亚鸭仔塘村忽自产莲花,叶甚茂,三年乃谢。光绪二十三年,复产,愈甚,至今愈茂"。由此可见南山与佛门之殊胜因缘也。后来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获得成功,因此称颂南山为吉祥之地。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缘,接触到佛法。尔后闲暇之余,便喜于抄写佛经。若心中有业障难以排遣,只需默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便可安心。也记得高一下期的清明节,学校里人都几乎走光了,自己一个人留校。晚上凌晨一点半,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耳机里放着贾鹏芳的曲子,慢慢地,慢慢地读着佛经。深夜里,雨声震响不绝,读到《金刚经》里的“不惊不怖不畏”,心下无限安宁。南山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古称鳌山,实为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也。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气象万千。面朝南海,碧波千叠,晴光万重,浪激石音,水映天色,实有海天佛国,菩萨摄受一切众生之势。《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佛家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其中不二是最高的一种,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二就是分别心,不二就是无分别心。在不二法门面前,晴空万里,游客熙攘,寺院内钟鼎回鸣,与尘世毫不相干。身穿烟灰色僧袍的修行者,自南山顶部而下,一步一个长头朝拜,面容淡然,吻尽南海之地的淳香。他们就这样磕着长头,一直到南海之滨。在路边伫立,静默凝视修行者。心有震动,无可言喻。为我们讲解的男子,身形高大,他平日里在海口做建材生意,另一个身份是南山寺的居士。闲暇之余会来南山为游客无偿进行文化分享。他称呼我们为“施主”。理由是我们来到此地,便是来布施。很有意思的解答。紧跟在他身旁,像老朋友一样看着他的眼睛,慢慢地走,慢慢地聊。如今已经不记得他讲了哪些内容,但记得南山寺安静,安静地矗立在南海之滨。还有他,低沉平缓的语调。分享结束之后,他在一个人潮拥挤的角落里发现了我。对我说:“你有很深的佛缘。”是。在素斋餐厅用膳,远处是海上观音。游客拥挤,便只是在远处观看,并未下行。这是我的习惯。像是你很欣赏一个人,觉得那个人全身都在发光。但你不会去靠近。靠近了就不好了。尔后游览南山寺。不二法门广场被高大的的木棉树和鲜红的木棉花簇拥着,广场里建须弥山,须弥山住众多护法天神。绕过须弥山,便进入"圆通经幢",其四周是"天龙八部"群像雕塑。由经幢前行,便见"天女散花"石刻,石刻之后是一尊高大的“达摩面壁”浮雕。相传达摩在嵩山少林面壁九年,被尊为禅宗初祖。从不二法门广场下到曲桥,便是"八宝莲池",仿海义世界而建,内有各种珊瑚石、海藻、水下灯具及琉璃制品,也有形态各异热带海洋观赏鱼穿梭其间。沿着曲桥前行是一尊巨大"耳根圆通"石刻,"耳根圆通"象徵观菩萨修炼法门,"闻声救苦",遍及十方。"耳根圆通"旁边,建成有观音阁,阁上安放一尊金玉观音。一侧是"宝瓶净水"雕刻,另一侧是莲花池。花架对面是"慈般普渡"木雕。有《心经》石刻。有紫竹林。离开之时,看见寺院内的三十二身相木碑。想起《金刚经》记载“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此一去,长时间内不会再见南山寺的三十二身相。但,亦无需得见其三十二身相。天涯海角。下雨的天涯海角,进大门,远远的海平面上,有交叉的石头,两岸椰子树整齐排列。视线中央是巨型水晶球。根据当地人的说法,不可以将椰子树排入照片里,原因是相框里,交叉的石头,两旁的椰子树,以及海平面,会构成一个“凶”字,不祥之物。岛上居民这样讲究。便不在门口拍照,而走到里面,只拍下交叉石与海面,可保长久平安。远处便是南海。再往下,便是很南,很南的地方。天涯石的背面是海角石,岛上居民说若拍照只需拍一面即可。可以走到天涯,也可去海角。但凡事应留余地。我喜欢这个解释。于是海角石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在海滨。雨水持续刮落,浑身湿透,买了雨衣,赤脚走在沙滩上,慢慢地,慢慢地,用身体感受地表最边际的地方。浪迹天涯,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词。带着年轻的悸动与不安。去哪里,便是哪里。“我现在在离你两千公里的地方。你在好北的位置。”“你越往南走,我离你越近。”DAY4环岛列车。在海南,动车围绕海滨一圈。想起《60km/h》.于是决定买一张去海口的车票,在那里停留几个小时,晚上再坐动车回到三亚。临时起意,已无座位,那又如何,站票也好。于是在三号车厢靠窗的位置站着,窗外分布海滨平原,地势平坦广阔,有大面积水域和草坪。知道自己正在沿着G98行驶,经过崖州、东方、昌江,很远处是沿海山丘。列车疾驰,在运动中时间的流逝得以凸显。如同误打误撞闯进一片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为这景致心生怯意,但又这样留念,拿起手机拍下这流动景致,耳边是车厢广播女声,竟无比感动。穿过隧道,车窗玻璃上忽然映出自己的身影,她看起来呆呆的,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下车之后热浪袭来。这是海南岛最北边的城市,相比起三亚的潮湿溽热,它更多几分陆地的干燥。天空中云层阴影厚重分明,以蓝天为底。在车上与司机闲聊。小岛居民普通话发不出u的音。这是独特的标识。打开地图,想去冯小刚电影公社,想去假日海滩,想去骑楼。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内椰树道旁整齐陈列,空气干净。和司机聊重庆和海口的天气,聊城市的小吃,讨论去哪里吃海鲜。平淡的对话,闲散中有一份相处的舒适。地势整体平坦。开上高架,雨刷却开动,窗外忽然下起暴雨。是,这个岛正在经受热带风暴的洗礼,司机说,这里的雨啊,落落停停,没有定数。车子开进市中心,在骑楼附近,他介绍说,这里是海口最古老的地段。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廊柱构成的外廊结构的建筑,新加坡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气”。他又说,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随后也传入华南地区。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是当年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而面前的海口骑楼,或中国传统式,或欧亚混合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或独特的海口南洋式。尽显南国风情。在车上,他推荐我一定要去吃金水门的海鲜,那里不会被宰。我让他再推荐一些海口当地好吃的地方,例如琼菜王、火车头海鲜广场、骑楼小吃街。在心中默默记下,若有机遇,一定去品尝。然后对他加以感谢。道别。到骑楼走走停停,或许真是机缘巧合,刚刚落座,便下起大雨。屋檐上很快刮起浴帘,敲打绿色植物,地面溅起巨大的水花,静默着破破骑楼的每一声残喘。在小吃街品尝菠萝鸡蛋仔,奶油冰凉饱满,大快朵颐。在骑楼屋檐之下坐着,看外面的大雨,冲刷头顶屋檐,爆裂声响。听不见人声。已经是热带地区的雨季。又想起在动车驶进海口的时刻,看见屋顶绿化已经普及,海绵城市在飞速建设之中,但还能保留一些古老建筑,心下戚然。在雨水淹没世界的瞬间,时光流转。自己仿佛,仿佛是一百年前,那个骑楼老街里,穿行的女子。身着旗袍,打着油纸伞缓缓走过青石板路。而,前世的我,与今世的我,是否已经,在某一个街角,某一个巷道相遇,之后擦肩而去,自己都无知无觉。若真有来世,啊,来世的自己是否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曾经的自己来过这里。又离开了这里。但若有缘,一定,一定会再聚吧。冥冥之中,都有安排吧。不然,怎么会跋山涉水,迢迢而来。于是临走的时候,听见这座城市仿佛在说:时光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而在寂静的街巷回头,无人伫立。晚上七点的动车。雨停之后的海口,天气不那么闷热。微风中多了几分凉意。动车站门口的广场有着大片的水洼,倒影暮色里的建筑。远处是高大的LED屏幕,展现着都市的现代风情,而在旁边,吊塔旋转起落,标志着当年那个被老人划过圈的南方土地,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友人。而这时候,天空晴朗,出现了绮丽的晚霞,伴着迅疾掠过的云层,似乎在挣脱阴影的桎梏。良久目视。在靠窗的位置,动车缓缓开动,心里清楚它正向东南方驶去,即将完成海岛旅行的另一程。惊讶于海滨原野的*昏景致,一路枕着铁轨的规则声响,在很远处忽然看见了彩虹。淡淡地挂在天际。心里想着,谢谢你,海口。而列车平缓行驶,我知道海洋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途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海棠,一路向南。我发照片给L。她说,真好啊。时间缓慢流动的感觉。感动的感觉。我问她:为什么会有感动。她:像水缓慢划过手背的感觉。我:像白鹭鸶划过天际的感觉。而晚上,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就在不远处。看见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后起飞。就在这时候,热泪盈眶。后记这篇记录,是我回重庆之后写的。慢慢地想,慢慢地写。在头脑里整理回忆,加以记录,这是自己的一个习惯。记忆如同海上的浮船,为的是以字句留住它。肉身划过时空长河不留痕迹,而物质得以超越时空的界线,长久存留。他日回首,可以记得,我曾经到过南国。在海边篝火,在山顶凭栏,在空中滑行,在水底捡石。我喜欢大海。张悬有首歌就叫《南国的孩子》。我想,我就是那个孩子。推开落地玻璃窗就能看到海洋的。有热带风暴也没关系的。。整理回忆的同时,思绪无限放射。得以感知生命的深度。离开海南的那一晚,眼泪止不住地流。会哭,或许是因为意识到,再美好的景致,也会有说再见的一天。其实,我在第一天抵达三亚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预想到那一天。就像你在遇到某些人的时候,就可以想见,你们一定会分开。或早,或迟。爱的,不爱的。都在告别吧。一直,一直在告别。所以,在海滨的凌晨三点半,独自凭栏。“满目山河空念远”古人这样说。应该意识到,自己身边所有的缘分,都是有期限的。它不会长久存在。若能意识到这一点,便不会为道别所伤感吧。即使有,也是能找到出口的吧。所以,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远离颠倒梦想,终究涅槃。”《心经》说。所以,才能平静地、坦然地、微笑着,说着,再见。“日光底下并无新鲜事。”20th.Aug于重庆”非常庆幸年的自己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因此今天才可以再次看见大海的美好和那时纤细的自己。或许还很稚嫩,但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忘了是什么时候写过一句话,大概是年写的,直到现在,也非常喜欢:“......古人比现代人浪漫,杜绝尘世的喧嚣,赋诗,写信,品茶,观鱼。都是些无用之事。它们极其古典因此也极其浪漫。世间最惬意之事,皆为无用。诗,哲学,爱情。它们这样无价因此也极其奢侈。但我甘愿潜有生之涯,写无用之诗,读无用之书,钟无情之人。锦字来时。鸿雁传书。都是很美的词。”(《明信片》)大概少年时代的自己,属于诗歌。时间点拉到了现在的我。我目前还无法去定义如今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大概,也只有若干年以后,再来审视的时候,我才好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印象。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大概也是需要保持回望。这些日子给我最大的感受在于,我开始进入哲理性、思辨性的思考。世界的规则和定律,在我头脑中影映成象。褪去诗人的感性认识,我进入一种理性的思考,大概也是正在完成马克思所说的“认识的任务”。虽然我远远达不到“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我的大脑开始摒弃事物本身的形象和转瞬即逝的主观感受。敏锐而深刻的认知让我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像是从前一直在地球表面行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今脱离地球表面,或是深潜到地心,在高空俯瞰或是触摸岩层的纹路,触摸历史迭变的规律,一种理性而清楚的掌控感在我的内心油然而生。越来越多综合性领域的知识在我的大脑形成结构网络。我开始了解,地理学的表面是海洋拖着棕色的沙滩向下深潜,本质上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历史学的表面是一个个王朝的更迭和消失在风中的爱恨,本质是在无形的社会进步规律中推动的必然结果;法律的表面是一个个文字堆砌而成的条文,本质是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统治阶级意志体现;音律的表面是一首首令人“三月不知肉味”的曲目,本质是在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纯律的规律支配下按照一定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排列形成的乐音体系。多领域和深度的学习让我对世界的认识抽丝剥茧,看到更深层次的一面,也就少了些恐惧和疑虑。我知道,我现在正处在一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穷尽了对于世界的认知。我只是处于一个初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道路上,因此需要保持惊叹和疑问,保持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就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认识你自己”。或许有一天,我会进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但那需要多远的时间和多远的空间,才能扫除业障,使我这样目盲的人,因此得见,因此愿逐光明?也许要很久,也许永远也到不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美好的生命不应成为任何手段,它本身就值得投入全部生命去经历。萨特说“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定义自己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无论前路是什么,都像少年时期的自己一样,张开双臂去拥抱自己经历的一切。“是的,这是生活本身,强烈,自由。”(加缪)所以,正因为知道自己正处在一个转型和成长的时期,才觉得,留下当下的记忆极有意义。选择公开,也是出于分享。越长大好像越愿意去接受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吸收,也许是自己变得更加包容。宇宙有多少个生命,就有多少个中心。没有人看也不要紧,文字的意义就在于,只要它能和哪怕只有一个读者相碰撞与被理解,或者对那个人起到了照亮的作用,文字就有了意义。像一粒微光照亮遥远的海域。这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直抵灵魂的交流。所以,我开始动笔了。这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刊词你好,我是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