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所有孩子都能珍惜读书的时光,不负韶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这两天,有个新闻在高校圈炸了锅。
顶级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连续发布公告,清退名在读博士和硕士。
年月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决定对6位博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
其实0年2月以来,北航已经发布多则决定,共有名博士、硕士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遭退学处理或不再保留学籍,主要原因是超过了最长学习年限。
力度之大,再次创下全国高校的记录。
去年河北体育学院40名学生因为长期旷课,且未办理任何手续被退学。
有些学生不满校方的处理而开始上诉维权。
教育部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
现在有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不对家长负责,不对社会负责,他就应该付出自己应有的代价。
要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谈恋爱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再把时间往前推移,不难发现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清华大学劝退处理了两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博士生;
华中科技大学多名本科生学业表现太差,被降为专科生;
合肥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了46名硕士研究生;
......
种种迹象表明:时代变了,学校不再是温室,大学生不再是“铁饭碗”,学生对自己不负责,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0
你所厌恶的学习环境是别人无法触及的梦想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对象是一群2到8岁的学生,问他们现在想做什么。
大部分孩子说想要做演员,当网红,做歌手......
他们很一致的讨厌读书,声称读书枯燥无味浪费时间,简直是一种折磨。
上面这张图片,是某大学上课时的一张照片。
他们拥有高档的教室,齐全的教学设备,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却一个个低头沉睡,将神圣的教室变成了自己荒废青春,虚度光阴的场所。
与之相对比的是前一段我在网上看到的另一张图片。
图片里,孩子们的学堂是破破烂烂的,风都能吹进来,雨淋则湿,但是被孩子们的朗诵声温暖了起来。
在他们的眼里,有书读就已经是件很幸福的事了。
当城里孩子在享受自己的美好童年时,他们却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来自生活的压力。
可即便如此,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
因为他们知道,读书的苦,比起生活的苦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有一话是这么说的:
生活里80%的痛苦都来自于上班,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上班,就会有00%的痛苦来自于没钱,所以在上班和没钱之间选择上班。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上学。孩子,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请牢牢把握住它,不要荒废自己的大好时光。
02
你现在厌恶学习是因为你没有吃过社会的苦
为什么山区里的孩子要努力读书,就是因为他们过早的承担起了生活的压力。
孩子,我知道读书很苦,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枯燥无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真的轻松多了。哥哥李国平和母亲在工厂里的合影之前刷爆朋友圈的名校博士兄弟,值得所有人深思。
李国平和李国安兄弟俩,一个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五年直博;另一个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硕博连读。
但是这两个超级学霸,假期内却在工地上帮母亲打工。
他们说:
“赚钱是其次,我俩只有在工地上,才能亲身体会妈妈多年的辛苦付出。”能懂得父母的苦,经历过生活的苦,遭受过社会的苦,这样孩子怎么会不努力读书呢?孩子,你可能不知道。
当你在抱怨教室无聊时,有些孩子做梦都在想有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教室。
当你在抱怨读书枯燥时,有些孩子正在捡废品打零工积攒读书的学费。
当你在嫌弃饭菜难吃时,有些孩子还在回味几个月前吃到的肉是什么味道。
如果你哪一天感到累了、倦了,实在不想读书了,就到凌晨的大街上走走看看,就到建筑工地体验几天。你就会明白,学习虽然枯燥,但是比如社会的残酷而言,显得太过轻松。
03
“读书无用论”是世界上最荒谬的谎言
总有些人将无知当无畏,叫嚷着读书没用,能力大于学历。可是“读书不重要”,就是对普通人最大的“毒药”。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戳穿了这个巨大谎言。
出身江苏农村的俞敏洪,家境并不富裕,最大的心愿就是走出农村。
得知自己能参加高考时,俞敏洪拼尽全力,却还是与大学梦失之交臂。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审视不足,重新鏖战高考。一次又一次,三次高考后,他最终成为北大的学生,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面对那些叫嚷着考大学没用的人,俞敏洪坦言,不读大学也能吃饱穿暖,但目光却有点短浅。
他说,
“如果这样的一个机会(高考)我们都不能抓住,不愿意为其去拼搏,那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机会让我们愿意去拼搏呢?”
深以为然。越是拼搏过的人,越是懂得读书的可贵。
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
学习有什么用?
我买菜用不到数学,出门用不到地理,吵架用不到语文......
我想说的是,买菜是用不到数学,但是当工程师,当科学家用得到,搞金融,搞计算机也是用得到。总而言之,许许多多的高薪职位,是需要数学的。
其它的语文,英语,物理......也是如此。
可能你买菜用不到数学,但是学好数学有可能决定你在哪里买菜。
04
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去年0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元的话题一出来,就引起了很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