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18 3:17:00
这几天眼见着《哪吒》成了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这里头大约也有我的一份绵薄之力。作为一个传统神话的大IP,哪吒在我们这代以来的文艺地位几乎仅次于孙悟空,为此《哪吒闹海》和《哪吒传奇》功不可没。一脉相承的“哪吒”情怀之下,这部《哪吒》也一样让人颇有感触,然而我既不是学动画的,也不是学影评的,说话总感到词不达意,姑且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关于哪吒首先想到的是“哪吒”本身。小时候我一直感到这两个字念法实在是过于古怪,并且一度认为人们搞错了,哪吒应该叫水咤。现在当然已经知道其中原委了,他们这一家子本来就是凑出来的,所以起名字这么没有规律且充满了异国情调也是不意外了。“哪吒”这个拗口的名字,以及他三头六臂的超级变换形态,都指向了他的印度血统。哪吒一名来自于他的梵文本名Nalakūvara,音译为那罗鸠婆、那罗鸠钵罗或者那吒俱伐罗。有可能现在哪吒这个词是从那吒俱伐罗变化来的。这位神明本来是印度宗教中的神,被佛教吸纳为护法的神祇。一般认为他是毗沙门天的儿子,原本的神职是夜叉之王,因此他早先的形象必然不怎么对得起观众,而三头六臂的化相大约也是因此而来的。哪吒信仰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盛,而在唐朝以后发生了一个重要的改变,这是随着毗沙门天的变化而发生的。毗沙门天原本是四天王之一,对应的是如今拿伞的那位多闻天王。但在四位天王中,毗沙门因为还有着财神的神格而格外受到崇敬,逐渐从四天王中脱离出来。唐代后期,民间对于李靖的崇拜蒸蒸日上。老百姓把李靖和毗沙门天的形象混同起来,结果就形成了托塔李天王——所以如今四大天王有五位(雾)。毗沙门天成了李靖,毗沙门天的儿子自然也成了李靖的儿子。在李靖天王化的同时,由于哪吒的“太子”身份,人们把他的形象从夜叉之王逐渐变成了可爱的童子——这大约就是中国化吧。最终李靖与哪吒成了一家子,顺带捎上了金吒木吒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也都是印度来的神,名字倒是翻译的有点中土气息。而哪吒形象的定型、民间宗教中神格的确立,还绕不过明代的白话小说,当然就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了。这两部作品都显现出了民间的倾向,把哪吒从佛教神变成道教神。西游记中,哪吒一家已经在道教的天庭上班了,不过给哪吒塑莲身的还是如来佛祖;封神演义里就已经没有如来佛祖的事了,太乙真人成了他的师傅,只是最后给李靖塔的是燃灯道人(捏他的是燃灯古佛),算是沾上了些佛教的关系。而封神演义所抄袭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本身就是玉帝驾下的大罗仙了。不过民俗小说的文本与神话不能一概而论,小说是具有个人色彩的文学创作,而神话是集体性的,相较而言它不是那么容易变动,也有着渊源极为深远的母题和结构,这些母题可能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之初。关于经典此次上映的《哪吒》引起了一些争议,似乎主要是因为它与经典的哪吒故事相去甚远。敖丙居然和哪吒成了朋友,好像拿了小龙女的剧本;太乙真人大概是猪八戒下岗再就业来的;最重要的是,哪吒本该剔骨肉还父母,如今却向父母下跪感恩,被命中注定的天劫劈碎肉身。有一瞬间,有的人会突然想到,这个哪吒凭什么说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由此我们要观察所谓的经典——我们所习惯的哪吒形象从何而来?必须承认,如今大众对哪吒的印象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哪吒闹海》和《哪吒传奇》构建起来的。这两个作品一个是电影一个是连续剧,但关于哪吒如何成为“哪吒”的过程两者是基本一致的,其结构为三年而生-获得法宝-与龙族结怨-阻止龙王告状-龙王水淹陈塘关-哪吒自杀-莲中复活-大闹龙宫。最核心的行为就是自杀,自杀使得作为人的哪吒死去,从而使得作为神的哪吒在莲花中复生。这两个故事中的自杀都是因为龙王的逼迫而发生的,哪吒的自杀是一种英勇牺牲,为了陈塘关的人民而死。更早的版本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而来,也因此而被现在的人们所了解。与现代的版本不同之处在于,龙族并非危害人民的恶魔,而完全是被伤害的冤大头,哪吒的自杀是受父亲的逼迫而发生的。这两个故事相比现代版本还多了一个步骤,也就是认塔为父。这是因为在这两个故事中哪吒自杀的实质是弑父,人们只能通过这个步骤把哪吒拉回到君臣父子的框架里。在明代的故事中,哪吒并非人民英雄而是恶童。因此,两个时代的哪吒都通过自杀完成与结构的切割,这是“抗争者”形象的主要来源。,在更早的版本中,哪吒剔骨肉还父母是为了向父母讲经说法,他通过这种方式结束自己与世俗的关系。而明代版本中变相弑父的母题可能是从其它中国民间故事中移植来的,而现代的两个哪吒故事中哪吒都没有直接对抗父亲的权威,因而也不需要认塔为父了。从最早的哪吒故事到较近的两个,可以看出其宗教性不断减弱,哪吒抗争者的属性不断增强。闹海和传奇把抗争的对象从宗族制的家长变为象征官僚和贵族的龙王,也是出于其时代的影响。而在今天的这部《哪吒》中,抗争的对象从龙王变为天劫,也就是元始天尊代表的诸神,仍然是其抗争者形象的延续。关于创新尽管说从主题上来看,《哪吒》延续了传统哪吒故事的内核,但它依然更像是借哪吒角色的再创作,而非较简单的改编。从其设定的结构来看,《哪吒》的风格十分接近现代的西方奇幻作品。例如,族群的对立在中国古典文艺中就不是核心矛盾,就像《聊斋》中那样,仙人妖兽之间都能相互转换,都被缘所影响。但电影却将其作为立身之本——所谓“由我不由天”,更多是在强调一种自我认同。如同闹海中的时代印记,这种变化或许是因为当今身份*治的影响。仙人妖兽或许都只是一个阶段,但如今的人们把这些符号作为自身存在的依据。电影将人之间的矛盾处理至最小,而几乎所有矛盾都是结构性的压迫。从大体来看,剧情变得相当无害,因为在这其中并没有过错方,它没有指出矛盾来自哪里。在以前的哪吒故事中,李靖是典型的父权代言人,后来的作品中,龙王又是封建制度的象征。而本作中,在李靖家,夫妻二人都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几乎无可指摘;在龙宫,龙族为了阶级上升赌上全族,悲壮万分。即使是代表天神的太乙真人,也对普通的底层人抱有足够的同情。这样的处理一反习惯,巧妙地取消了明确的意识形态代言人,没有真正的反派,十分圆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关于动画我没办法从专业做出评价,不过作为一个观众而言,我感到国产动漫崛起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几年以来已经崛起了好几回了。对于封神宇宙系列的野心,我一方面充满期待,一方面又告诫自己,期望越低,失望越低。如今的动画行业的大家都是一条条猛龙,奈何住在龙宫里。之前看到大家感叹,片尾的八十所动画工作室的名单出现时,就感到像是每条龙都拔下自己最硬的鳞片铸成万龙甲一样。虽然电影的剧情并没有那么惊艳,也总有各种瑕疵,但也像万龙甲一样,虽然不锋利、不能打,但扛得动,也足够令人感动。只是就是万龙甲,也扛不住上面的一记天雷。图片来源于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