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下尚书里(下)
不妨约略回顾一下王邦瑞为官的经历。因为在朝考中成绩优异,初登进士即任职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处和智囊团,也是人才储备库。不久王邦瑞即外放地方任职,因起点较高,所以一开始就从知州(五品)做起,先后任广德、滁州、滨州知州。王邦瑞一身正气,做事光明磊落,“不受私谒,不发私书”(杨博《功德碑文》)、执法严明又敢于碰硬,相继惩治了作奸犯科的广德豪门夏家、滁州指挥徐某、泾阳贪令张某等,这些人在朝中都有自己的靠山,但王邦瑞“宁忤台臣(内阁重臣)之意,虽反三(判决被三次发回重审),不为移判。”(郭朴《墓志铭》),执法严明的王邦瑞很快在百姓中树立了威望,以至于所到之处,“境内肃然”,胥吏“人人震詟(zhé,慑服),唯恐有过,为公所知也。”有人说“清官必酷”,然而王邦瑞却是严而不酷,在严厉之外也有关怀民生、兴学崇文的一面。提督固原兵备时他没有单纯抓*事,而是固边安民两手抓,开挖了里长的引*大渠,使河套一带数百万亩良田得到了灌溉,赢得了百姓拥戴,也营造了*民协力守边的局面;出任广德、滁、滨三州知州时,“所至,必以教化为务”,“暇日,诣学宫考德问业”(空闲日到州学考察学业)。在滁州,他还捐出奉银,购买经史百家书籍存放学宫,供生员阅读。滁州人说,这样重视教育的地方官,“醉翁之后,仅见凤翁”(欧阳修号醉翁,王邦瑞号凤翁)。王邦瑞二次提督陕西学*时,“诸生动色相庆,先后出公门者,明德茂才,兖兖有之。”足见其受生员欢迎的程度以及在其任下人才辈出的兴盛景象。《明史》中说王邦瑞“历官四十余年”,是从他22岁中进士直到67岁病逝于官来计算的。期间虽经历了嘉靖三十年()到三十九年()的10年罢官,但最终嘉靖皇帝又亲自为他平反昭雪,并“即家召拜”官复原职。从史家的角度,这10年仍视同官身。但实际上,王邦瑞居官并在职的时间远没有《明史》中记载的那么长。古代的官员“丁忧”制度(即父母祖父母丧后官员必须去职守丧三年,一年以9个月计)很严格,王邦瑞出仕后家中连遭丧事,使得他多次奔走于职所与故里。初任翰林院庶吉士,丁父忧;广德知州任上,丁祖父忧;按察副使任上丁祖母忧;陕西参*任上,丁母忧。四次丁忧再加上削职为民的10年,对王邦瑞的仕宦生涯是影响颇深的。但影响也不都是负面的,多次守制加上罢官返乡的经历,让他走入官场后有机会回归故里、接触底层,了解民情、听取民声,更坚定了他做一个清官、好官的志向。王邦瑞还是一个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高尚品格的士大夫。在其位,谋其*,尽心竭力;不在其位,视名利如浮云,以百姓自适。邦瑞受奸*陷害削职返乡后,“日以坟史(指三坟五典等史书)自娱,礼典法制兵赋,因革之变,如指诸掌。客有过洛者,置酒高会,绝口不言其事。”(《功德碑》)绝口不言者,朝廷之事也。王邦瑞内心难道没有想法,但他不会像一个怨妇那样随处喊冤,这正是他识量宏远的过人之处。担得大事,忍得大辱,自信总有一天会拨云见日。王邦瑞出仕后返乡居住近20年,无论以官身丁忧,还是去职为民,他都能随缘自适、坦然面对。从未自觉高人一等,从未自外于莲庄父老。“公内行纯、备事亲、养致敬、丧致哀,凡冠婚葬祭,咸稽(qǐ,稽首礼,跪拜礼)诸礼,为乡人所宗。”(《墓志铭》)这段话说的是返乡居家的王邦瑞操守纯正,对亲友们关心备至,对长辈能恭敬奉养,对丧难者能同情致哀,凡是乡邻间有婚丧嫁娶之事,都能按乡俗行礼如仪,从不以高官自居。所以,被乡邻们奉为道德楷模,可见王邦瑞居家期间对乡亲们影响之大。莲庄,莲庄,莲花山下的庄田而已。王邦瑞出身贫寒农家,曾耕于陇亩、读于陋室,最终达于仕宦,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王邦瑞的一生,完美体现了农耕时代普通人家最高的价值追求。但“达于仕宦”者毕竟凤毛麟角,对多数人家而言能做到耕读传家就很不错了,读书以明理,耕田以务本。在王邦瑞这一乡贤的影响下,莲庄人世代相承、惟耕惟读,始终保持着勤劳淳朴的民风和崇尚文化的乡俗,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莲庄人至今不仅仍承继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还延续着王邦瑞当年诗书自娱高尚情操,以莲庄农民为主体的莲岳诗书画联谊会,成立至今已近20年,成员发展至余人,延及全县城乡,出版的诗集《莲岳新声》达11集,成为中州诗坛乃至全国诗坛的一面旗帜。宜阳之所以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李贺的诗歌传统而外,以莲岳诗书画联谊会为代表的诗词普及活动功不可没。近年来,莲庄镇结合*的十九大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习近平同志建设美丽乡村的整体要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人民群众留得住蓝天、留得住绿岸、留得住田园风光。一个以莲花山为中心的生态圈、产业圈、宜居生活圈正在形成,东部的蔬菜苗木基地、南部的种植养殖基地、西部的花卉生态园、北部的滨洛休闲区已规模初成,山麓的尚书里一条街和王邦瑞纪念馆正精心打造之中。与此同时,以王邦瑞为代表的“乡贤文化”、“诗词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新时代文化”也正在深入挖掘、充分展示中大力弘扬。在自然风貌上留住“形”,在传统文化上留住“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人”,尚书故里莲庄,大有可为!
作者简介
乔文博,原宜阳教育局局长。
朗读者简介
陈小川,从小喜爱音乐、唱歌,拉琴、朗诵、主持。先后在湖南、四川参加唱歌、二胡、朗诵比赛,均获奖,热爱生活,愿意用歌声唱响内心的真挚,用声音传递美好的生活!
往期作品链接
莲花山下尚书里(上)文/乔文博诵/陈小川
灵秀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