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灌水 »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探析41605
TUhjnbcbe - 2020/7/16 15:11:00

中国*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探析


摘 要:对*治改革的模式进行选择只能从社会和历史为人们提供的既成的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也就是从本国国情出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活动的选择性是以不可选择为前提的。民主是中国*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模式应当是法治民主。


中国论文


关键词:*治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实现路径


一、中国*治改革的目标模式构建


1.*治模式含义


所谓*治模式,其内涵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国体和*体的基本*治关系和基本*治制度;二是这个国家的*治运作和*治行为的若干具体机制、方法、程序等。*治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核心是国家*权。[1]在现实生活中,围绕着国家*权这个核心,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治现象,如*治关系、*治活动、*治过程、*治行为、*治组织、*治制度、*治文化、*治谋略和*治艺术,等等。为了便于对不同国家的*治设施、*治行为进行综合比较和研究,人们才提出*治模式这个概念,它实际上指的是一种逻辑分析的模式。


对*治改革的模式进行选择,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本本出发,也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只能从社会和历史为人们提供的既成的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也就是从本国国情出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活动的选择性是以不可选择为前提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但是,历史又有可选择的一面。这是由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多种可能性。究竟哪种可能变为现实,固然要取决于客观条件,但同样要看主观的努力。这种主观努力就包括主体的选择性,对各种可能性的选择,对计划和行为方式的选择。而真正具有选择性的行为,是人们正在进行的弃旧图新、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这个一般性的哲理,同样适用于*治模式的选择。


2.*治体制改革原则


确立我国*治体制目标模式必须立足本国实际我国*治体制改革虽无现成经验可循。但绝不是无原则的盲目改革。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指出“各国的实际情况是不相同的”,我们现在提出*治体制改革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国*治体制改革既要从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又要借鉴人类*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治制度的模式。


首先,确立我国*治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具体实现模式,是中国共产*人不懈努力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始终如一的追求。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我们*逐渐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这一四维一体的奋斗目标,实际上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经济上日益富强、*治上促进公平、文化上倡导正义、社会建设上实现和谐。


其次,确立我国*治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必须反思历史经验。


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二、中国*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路径探析


民主是中国*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然而,中国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方法和步骤推进中国*治体制改革根本目标的实现?学者们众说纷纭,意见并不一致。改革开放30年来,关于中国*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治发展的目标模式问题,可以概括为七种主要观点[3],即选举民主论、协商民主论、精英民主论、多元民主论、自由民主论、混合民主论和增量民主论等模式。我们认为,中国*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模式应当是法治民主。


(一)法治民主是现代西方*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


综观现代西方*治文明的发展道路,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人类*治文明的两个基本要素法治与民主经历了从早期的对立逐步到现代融合的历程。


1.法治与民主的对立:现代西方*治文明的形成


如果从宏观角度考察现代西方*治实践与*治理论的话,在现代西方*治文明形成的过程中,法治与民主两种选择可谓如影随形,它们不但指示了西方*治现代化的两条岔路,而且凝聚了*治思想的枝蔓向两个方向的伸展:一个方向是强调民主对*治权力的积极解放;一个方向是强调法治对*治权力的消极约束。就现代西方*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来看,法治与民主之间的冲突与均衡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规定了现代西方*治文明的发展道路。


2.法治与民主的融合:现代西方*治文明的发展


在以民主和法治为框架的*治文明二元结构中,过分强调民主就会挤掉法治的空间,而过分强调法治亦会扼杀民主的活力。由此看来,无论是“民主优位”还是“法治优位”,其极端形式都会导致*治文明的畸形发展。就西方*治文明的发展来看,弥补革命时期两种模式存在的缺陷,造就民主与法治融合的模式成为西方*治文明对其他*治文明的最为有益的启迪。


(二)法治民主是新时期中国民主*治建设道路的现实选择


一国的民主*治建设历程是由该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研究我国民主*治建设历程,既不能割断历史,同时更要将目光集中在新时期民主*治建设的轨迹上。


纵览新时期中国民主*治建设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治建设的实践,以其神奇的力量在事实上塑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民主模式。法治民主成为中国*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治建设目标的实现模式与现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职能得到了恢复,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正是伴随着法制建设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实际上走了一条“法治民主”的民主*治建设道路。


首先,经验与理性的融合。中国当代法治民主进程是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反思,特别是对“文革”的惨痛教训的深刻总结发端的,并在随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完善、上升到理性高度,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体布局紧密相连。由此,我们可以说,当代中国法治民主之路发端于经验,归之于理性,是经验与理性的融合。


其次,内外结合。中国当代法治民主进程又是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法治民主道路既是内源型的,又是外源型的。法治民主既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治的内在需求,同时又与中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外在要求密不可分。


再次,上下联动。新时期中国法治民主进程从开始起步就来自全体人民的强烈要求与*和*府的有力推动,其每一步重大进展都是*、*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府主导”和“社会推进”的二元模式划分是不适用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民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从理论上讲,*和*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法治民主问题上的根本利益、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实践中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法治民主正是在保持社会稳定基础上通过持续不断和步步深入的改革向前推进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当代法治民主模式既是“*府主导”也是“社会推进”的。(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式谷;关于中国*治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J].;理论前沿;1998年22期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85页)


[3] 张桂琳.关于中国民主发展模式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9(5):.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探析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