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眼里的“学生”
文殊问维摩诘:“维摩诘,作为一个导师,学生在导师眼中是什么地位?导师要用什么样的状态看学生呢?”
维摩诘说:”一个好导师看学生,就像拍电影的人在电影院看电影里的角色。如智者看待水中月亮的倒影,或者说自己借用镜子照见自己。欣赏又不越位。
如空中云,如水中泡沫,如闪电,内心深刻的了知无常,今天在这里是学员,一旦觉悟马上就是同行者,说不得自己迷糊的时候,今天的学员以后还是自己的老师呢。
世界有四种基本元素,导师会把学生当做第五大;认知有五个维度,导师会把学生当做第六个维度;人类捕获信息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方式,会把学生当做第七种。什么意思呢?压根就不存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心里从未把对方当做学生,也从未把自己当做导师。
一个好的导师看待自己的学生,是目前很普通的不普通的人,是成长阶段的高人,是被忽略的好种子,是被卡在自我关的悟道者,是被卡在入胎的悟道者,是被卡在出胎的悟道者,是沉陷贪嗔痴中的大成就者,是显现烦恼习气的圣人,
好导师看学员,如空中鸟飞过,了无痕迹;如梦中醒来,已然不同;如已经成就了王者归来;如炉火纯青,已然无烟尘。”
文殊又问:“如果导师这么看学员,还怎么做到对人有爱呢?”
维摩诘笑了笑,“一名优秀的导师不仅仅这样对待学员,还会把这样的态度和理念,分享给自己学员,让学员用同样的态度支持身边的人,还有比这更好的爱吗?用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作为最好的行为表率。
一个觉悟的人,眼里看什么不是爱呢?
不动是爱,因为本来不生;不着急是爱,因为不着急就没有那么多烦恼;平等是爱,因为过去现在未来本来就是一体;不争是爱,因为不争也就没有敌人;不二是爱,不二就没有内耗牵扯;
坚定是爱,因为坚定所以心就不会受伤;清净是爱,清净的心看什么都清净;心量广大是爱,心量广大就能包容一切;小乘是爱,可以断除心结;大乘是爱,可以利益更多人;觉悟是爱,可以做回生命的主人;导师是爱,因为导师心中想着成就大家;
无为是爱,因为本来就无所得;无上是爱,因为可以把所有碎片信息融为一炉;大爱是爱,真正爱天下苍生;大悲是爱,因为感受过人间的苦,才真正愿意为生命负责;面对是爱,因为真正放下自我;分享智慧是爱,因为可以提升彼此;有原则是爱,可以化解任性;忍辱是爱,可以让彼此都不增加伤害;精进是爱,精进才能帮到更多人;内心安定是爱,可以避免干扰;灵活是爱,真诚是爱,深入是爱,平安喜乐是爱……”
文殊又问,“什么是‘悲’呢?”
维摩诘答,“导师看到别人没有,愿意把自己成长和收获分享给更多人,就是悲。”
“什么是‘喜’呢?”
维摩诘答,“导师的分享能帮到别人,心中欢喜不懊悔。”
“什么是‘舍’呢?”
维摩诘答,“所有的付出都是我想付出,所有的收获都是你自己的努力,导师对此不裹挟不期待。”
(二)真正的根本是什么?
文殊又问,“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作为导师如何面对呢?”
维摩诘答,“面对生死之间的大恐怖,可以向你心里那个真正大觉悟的导师学习。”
文殊又问,“怎么向自己心内圆满的自性学习呢?”
维摩诘答,“要想做到这一点,真正打开内在的宝藏,就要下定决心成就遇到自己的每个人。”
问:“怎么做才能成就遇到自己的人呢?”
答:“先要消除对方的烦恼。”
问:“怎么消除对方的烦恼?”
答:“保持正念。”
问:“怎么保持正念呢?”
答:“要做到不生不灭?”
问:“不生不灭什么意思?”
答:“不善的念头不生,善的念头不灭。”
问:“善与不善的标准是什么?”
答:“以身体心理感受为参考。”
问:“身体心理感受怎么作为标准呢?”
答:“因为身体的欲望,头脑的贪心是烦恼的根本。”
问:“贪欲的根本是什么?”
答:“虚妄分别是贪欲的根本。”
问:“虚妄分别怎么来的,根本是什么?”
答:“颠倒妄想是根本。”
问:“颠倒妄想怎么来的?根本是什么?”
答:“颠倒妄想以心不定为根本”
问:“心不定以什么为根本?”
答:“心不定就是心不定,正是因为心不定,才生出万千烦恼,才有了万千法门。”
(三)天花乱坠和片叶不沾身
当时有一位仙子听到刚才的对话,心中特别欢喜,就从众人当中显现出来,从空中撒下花瓣。花瓣碰到高级班学员身上,就会顺着衣服飘落在地上,花瓣碰到初级班的学员身上,就粘在他们身上不掉落,而且怎么抖都不掉。
仙子看到舍利弗不停抖动衣服就很奇怪,你在干什么呢?
舍利弗说,我一个大男人,五颜六色的花落在身上很不庄严。
仙子就笑了,不是花不庄严,也不是花落在身上不庄严,是你的分别心不庄严,你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哦。你的想法是分别评判的想法,是不庄严;放下分别评判,是真庄严。你看高级班的同学,人家身上为什么片叶不沾身?因为人家没有你这样的想法。
就好像一个人在心中恐惧的时候,就容易受寒气湿气入侵,受到别人干扰,别人只要大声说话,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攻击。一个人下定决心要成为强者,如果害怕压力畏惧挑战恐怖生死,那么就会躲进种种舒适区种种欲望中。
高级班的学员已经放下弱者的怯懦生出无畏的勇气,所以片叶不沾身;你们低级班的学员心里还有恐惧的心,所以花瓣落在身上掉不下来。你还要加油哦!
(四)智慧的仙子
舍利弗有些不好意思,就问了一句话,“仙子,您在这里已经多久了?”
仙子回答,“前辈(舍利弗年龄很大了)你开悟多久了,我就在这里多久了。”
聊天聊死了,舍利弗沉默不语。
仙子就问他,“前辈,你是智慧第一的弟子,怎么不说话了呢?”
舍利弗想,我不能给老师丢人,所以开口说道,“真正的智慧开口即错,所以我不说话。”
仙子微微一笑:“文字概念,从来不会障碍我们的智慧呀。真正的智慧就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自在,不执着内,不执着外,也不执着中间。文字概念本身并不是可以捆住我们手脚的绳子,是我们自己的心有执着,捆住了自己。您说对吗?真正的智者眼里,什么不是智慧呢?”
舍利弗问,“老师以前讲的是放下贪嗔痴才是智慧呀。”
仙子说,“那是给傲慢的人讲的,如果给自卑的人讲,贪嗔痴反而是智慧。傲慢的人觉得自己了不起要无我,自卑的人凡而要鼓励他们建立自我。”
舍利弗豁然开朗,“您讲的太好了,您是什么境界?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辩才无碍呀!”
仙子讲,“我有什么了不起,我也没有什么境界,也不管什么标准,所以你才会觉得我口才好。如果我心里有个境界,有个标准,对于智慧觉悟来讲反而是障碍了。”
舍利弗很好奇,“那你修行的主轴,算小成还是中成、大成呢?”
仙子回答,“遇到小成我就是小成,遇到中成我就是中成,遇到大成我就是大成。舍利弗,你怎么脑袋还不开窍,在维摩诘这个房间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