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为何已故的亲人很少入梦不是不挂念,而是时
TUhjnbcbe - 2025/4/3 6:50:00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本文资料来源:《地藏经》《法苑珠林》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夜梦醒,月光静谧。多少人曾在思念亲人时落泪,盼望能在梦中相见?可佛经记载,亡者入梦并非全凭思念。

一位年迈高僧曾说:"生死之间自有玄机,梦境相逢亦是缘法。那些未能入梦的日子,或许正酝酿着最温暖的重逢......"

玄光寺后院的老菩提树下,一位年轻比丘正跪坐在老方丈面前。他的母亲刚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可这些日子他始终梦不到母亲。

"师父,弟子想不明白。生前母亲最疼我,我日日思念她,为何连梦里都见不到她的身影?"

老方丈抬眼看着这个刚出家的弟子,目光慈悟。他缓缓拿起茶盏,茶香袅袅中讲起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

唐贞观年间,长安城外的兰若寺住着一位得道高僧明月。他早年曾在五台山潜修二十载,后来应邀到此弘法。一日,寺中来了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名叫慧能。

慧能跪在明月大师面前,泪如雨下:"小僧父亲去世三年,母亲也在半月前离世。这些日子,小僧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只盼能在梦中见母亲一面,可为何始终梦不到她?"

明月大师轻轻拂过佛珠:"阿弥陀佛,你且随我来。"

他领着慧能来到后山的一座小亭。亭前有个莲池,池中荷叶田田,几朵白莲初绽。明月大师指着池中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你可见那莲苞?"

慧能点头。

"莲花何时开放?"

"自是时候到了才开。"

"正是。梦境相逢,也讲究时节因缘。你可知长安城里的王员外一家?"

慧能摇头。

明月大师娓娓道来:"王员外的独子王琦,三年前在江南经商遇难。王员外夫妇整日以泪洗面,却始终梦不到儿子。直到半年前,他们在整理儿子遗物时,发现一封未寄出的信。原来王琦生前答应替一位老友照看家中老母,却因意外未能履约。"

"王员外夫妇依信中地址找到那户人家,得知老人已无人照料,便将老人接到家中悉心照顾。当晚,王员外便梦见儿子含笑说:父亲,您帮我完成了心愿。"

慧能若有所思:"师父的意思是,要了却亡者心愿才能梦见?"

明月大师摇头:"这只是其一。我再讲一个故事。洛阳有位裴姓女子,丈夫病逝多年从未入梦。她日日在佛前祈祷,求能与夫君梦中相见。可越是执着,越是梦不到。"

"后来她渐渐想通了。与其执着于梦中相见,不如把丈夫的爱护之心传递下去。她开始照料街坊邻里的孤寡老人,帮助贫苦之人。慢慢地,她脸上有了笑容,心里也不再只有悲伤。"

"就在那年冬至,她梦见丈夫坐在院中的梅树下,笑着对她说:看到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师父,生者思念太重会影响亡者吗?"慧能问道。

明月大师拈起一片落在池边的莲叶:"你看这莲叶,看似与水分离,实则根脉相连。人世间的思念也是如此。过度的思念就像用力按住莲叶,反而让它不能自然浮于水面。"

他又讲起一个故事:"去年杭州来了位老者,他的女儿早逝。老人家日日在女儿灵位前哭诉,甚至把女儿生前用过的物件都保留着一动不动。他说:我盼着梦见女儿,可一次都没有。"

"我问他:你觉得女儿看到你这样,会开心吗?老人愣住了。后来他明白过来,把女儿的遗物分送给需要的人,自己也开始习字画画。三个月后,他来信说终于梦见女儿了。梦里女儿说:爹,看到您能好好生活,我就放心了。"

慧能似有所悟:"过度思念反而是一种束缚?"

"正是。"明月大师抚摸着佛珠:"佛陀曾说,一切法皆是缘起。生死之间的联系也要讲究缘法。强求反而远离,随缘反而相遇。"

这时,一只蝴蝶飞过莲池,停在莲花上。明月大师指着说:"你看这蝴蝶,它不会刻意去找哪朵花。当它静静飞舞时,自然就找到了可以停歇的花朵。梦中相见也是这样,要学会放下执念。"

慧能双手合十:"小僧明白了。亡者入梦,也要看生者的心境。"

明月大师点头:"不错。人世轮回,阴阳相隔。思念太重反而成了牵绊,放不下的不只是亡者,更是生者自己。"

"师父,听您这么说,难道亲人入不入梦,不只是关乎思念?"慧能双眼微亮。

明月大师望着池中莲花,若有所思:"人们常说,思念至深就能梦见亲人。可你可曾想过,为何有些人朝思暮想,却始终梦不见亲人?而有些人放下执念后,反倒在梦中相逢?"

慧能心中一震:"莫非......"

明月大师拂袖起身,看着天边渐沉的夕阳,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生死之间,自有天地玄机。你既诚心求问,我这就告诉你,为何逝去的亲人很少入梦......"

慧能双目一亮:"请师父指点。"

剩余44%未读最低0.8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何已故的亲人很少入梦不是不挂念,而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