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云南的人都知道,云南菜独具特色,是八大菜系之一,简称“滇菜”。
一提到滇菜,外省人就特别兴致勃勃,因为云南人什么都能吃,只要是能动的,或者只要是绿色的,他们都有本事搬上餐桌。
云南人特别淳朴,非常热情好客,不会排外,彝族的劝酒歌谣中这样唱道:“阿老表,管你喜欢不喜欢,也得喝!”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云南人的豪爽和热情。
云南地处西南,是西南三省之一,所以滇菜的饮食特点是既有四川的麻,也有贵州的辣,它还结合了南方的甜和北方的咸,故滇菜又被称作“南北味菜”。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它的饮食既有汉族的的文化特点,又融入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口味,种类应该说是全国最多的。
云南有名的小吃比如宜良的烤鸭,它的名气也许没有北京“全聚德烤鸭”大,但它价格亲民,口感和制作工艺都是在全国有独特的,皮厚,酥嫩,蘸上云南独制的甜面酱,再咬上一口大葱,一口下去,嘴里是都是酱的甜香,鸭子的油酥,和葱的甜辣。
吃过以后回味无穷,那是外省游客到云南必吃小吃之一。
在这样的美味下,如果再搭配一碗云南的特色著名小吃过桥米线,那简直就是是人间绝味了。
云南米线制作独特,已经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米线当天出产,当天售完,保质期只有一天,非常新鲜。比起其他省份晒干以后的米干,云南米线口感更甚一筹,不但有嚼劲,还保存了米的原有清香,又健康又美味。
在深秋的一个早上,我们从省会昆明坐着小火车,悠悠闲闲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三个多小时后到达了蒙自车站。看到一旁发黄的的落叶,我们也没感受的秋天的凉意。
蒙自是红河州州府,位于云南东南部,它历史悠久,是云南建县最早的二十四个千年古县之一,也是当时对外贸易最大口岸。这里的繁华在城市的旧迹上也可以看得到。
蒙自文化底蕴厚重,西南联大也曾经在这里办学,这里有云南省最早的海关和铁路。
当初冯小刚拍摄电影《芳华》,就是在蒙自的碧色寨滇越铁路取的景。碧色寨现在也成了蒙自的特色名片。
蒙自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全年几乎无霜期,日照长,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来旅游,是到云南的必打卡地之一。
至于吃的方面,蒙自最出名的当然是过桥米线了。
我们一行人直奔当地最有名的米线馆,找了一个僻静的位置坐下。老板在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偌大的两层楼里,已经是座无虚席了。
在等待的空隙,本地通小王开始给我们讲述关于过桥米线的美丽传说。
相传清朝的时候,蒙自有一个秀才为了安心读书,就到安静的湖心岛岛上去读。
家里勤劳贤惠的娘子天天给他送米线去吃,但由于路途远了点,每次送去差不多都冷了。
有一次她炖了鸡汤给相公送去,看着上面因为有漂浮鸡油,汤一直滚烫,她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米线和佐料单独放,等到那岛上的时候再配制,这样味道就更加爽口。
从此以后,她就把鸡和筒子骨熬制后装好,等到了岛上,再把蔬菜和米线逐次放入。这样,蔬菜保留了原有的绿色和新鲜,米线也保留了滑爽劲道。
慢慢地,这个方法就在当地传开了,民间都争相效仿这种做法。
由于娘子送米线去湖心岛要经过一座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娘子,就称之为“过桥米线”。
现在过桥米线的汤逐渐开始演变出更惊喜美味的做法:用筒子骨、老母鸡肉清洗过水后,加甘草、香叶、桂皮、陈皮、沙姜片、大料、花椒、味精、冰糖等,再加以适量的精盐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熬制3个小时,汤色开始变得雪白清澈,上面漂浮着一层金黄色的鸡油,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持汤的高温。
小王说:“不要小看了这碗汤,这汤不仅好喝,营养也特别丰富,养胃,四季皆宜,补气,还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呢。”
说话间,几个服务员端着几大碗滚烫的汤过来了,这个碗不同于一般的大青花瓷碗,很大,汤多。这样可以保持足够的温度。
汤的上面漂浮着厚厚的鸡油,吹开上面漂浮的油星,里面是一碗雪白的鸡汤,顿时一大股鸡汤的香味扑鼻而来。
其他服务员端着几个大的盘子,木质的,形状有点像桥,外观看起来非常精致漂亮,看得出是店家特意为了这个传说定制的。
大盘里面放着很多的小碟,里面摆满了各种配菜,有豌豆尖,黄菊花、韭菜、木耳、金针菇、豆芽,鹌鹑蛋、切得很薄的里脊肉片和火腿片等,还有一碗已经经过开水烫好的中粗的米线。
这里米线分着粗细,小王说凉米线必须要吃粗的,这里米线不够吃的话还可以随意添加,过桥米线中粗的最好吃。
胃不好的人可以吃细米线。细米线是经过发酵后制作的,口感最好,有韧性。
在小王的指引下,大伙学着小王的做法依次将鹌鹑蛋、火腿肉片、肉片和小碟里的菜放入滚烫的碗中,桌上的佐料都是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放,喜欢吃辣子的伙伴舀上一大勺放进去,红油立即散开,颜色甚是鲜艳,很是能勾起人的食欲。
鸡汤味道清香不油腻,米线滑爽、劲道、软糯,再加上店里老板自己精心腌制的各种免费泡菜如小青菜、萝卜、莲花白等,泡菜特别脆,酸甜爽口,非常解腻。吃下来感觉就是人间最美绝味了。
虽然云南各地到处都有过桥米线,但味道最好最正宗的还是蒙自过桥米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自人在汤的做工上是下了功夫的。
其他地方有也很多的老店,但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只是把料调配成一小包,倒上水冲泡就成了,吃不出原来的味道。
一碗小小的米线,都要这么特别精心配制,才能做出这么美妙的味道来。其实教育子女也是一样的道理,父母需要耐心地静待花开,相信娃娃终将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