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走出抑郁,做一朵莲花
TUhjnbcbe - 2025/2/18 17:50:00

走出抑郁,做一朵莲花

文/刘向月图/网络

莲花是生命形态最丰富的植物,它不断改变,由莲子变成莲花,变成莲蓬,再变成莲藕,因此它的寓意除了吉祥,还有佛教中重生的意思。

它每一次新的改变,就意味着对生命获得新的理解。

在人生中,无论是生活、工作、家庭、感情还是个人,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世间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到了那个卡点,变了就有不同的局面,若是不变的话,有可能就是一个劫。

写这些的时候,我想到刚离世的李玟。

想到我前几天写下《李玟去了,留下的李玟们不要放弃》这篇文字后,朋友夜里12点多发信息对我说:“这么晚了我睡不着,你让我心疼。”

看到她这句话那一瞬间,我心头潮热,眼睛湿润。

我回复她说:“看到你这句话我想哭。”

是的,那一刻,我内心的感受是,好友这么多年,此刻你终于看到了我。

我感受到我不会再如从前那么孤单。

感受到原来我的需求就这么简单。

她接下来说:“是我说的伤到你了?我说了看到昨天文章的真实感受,我这么些年了没有看到你会这样。”

我说:“不是,是你理解到我了,准确说是你看到我了。”

接下来,她说了与此无关的另外一段话:

“一句话好好珍惜自己,说远点好好的陪伴你的亲人和身边人,你已经觉醒了,会好的,我一直在你身边。”

这段话除了:“我一直在你身边”之外,其他的让我不舒服。

但我做到了向她表达:“不喜欢看到你说的这句话。”

我在到年期间,抑郁确实缠绕过我两年,后来在安利的环境里缓解,这么些年来,虽算不上抑郁,却是在觉知和迎合的边缘挣扎。

一边想要获得真实自我的绽放,一边又逃脱不了现实自我的限制、评判和迎合。然后一直内心对抗着。

这么多年来,听够了别人、甚至自己说的例似朋友这样的话,比如:

“有什么不满足的,你这样的身体状况已做到许多健全人都做不到的事,孩子都大了,又这么优秀,好好享受以后的生活吧。”

比如:“过去的就过去了,不要再去想了,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的一切。”

比如:“善待自己,善待身边的人,开心一天是一天就赚了。”

这些似乎很有道理的话,谁不会说,不会想呢。而真正做到的有几个人?浑浑噩噩活着才是我们的常态。

抑郁症这个词,被人们误会太深,很多人都理解或者直接定义抑郁就是想不开,钻牛角尖。认为抑郁就是性格不好。所以患有抑郁症的人才更加沉重,自杀率也越来越高。

抑郁本就是一种生理疾病,就像感冒一样,就像癌细胞一样,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但却被人们赋予了想不开,不高兴。所以导致其实是一种好心的开导,变成了对患者最残忍的方式。

王建硕老师做过一个比喻,他说如果把命名为,你想病人会有什么感受?他说:

「骨折」的外在表现是躺在床上不能下床,但它不是因为主观的「赖床」而不下床。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一个人踢球,和对方球员撞了,不幸得了「赖床症」。你一听这名字,懂了,就是懒嘛,我会治。于是,收集了一堆励志的故事,鼓励人家赶紧起床锻炼,试试用激将法,再试试强行从床上拉起来出门,甚至在腿上敲打几下,还在内心里偷偷嘀咕:「这么好的天气,赖什么床?太矫情了!」,却完全看不到对方折断的腿。

我们大多数人因为没有看到身体上的创伤,就以为这不是身体的事情,用错误的方式折磨患者。我们在自己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推测别人的心理状态,还容易误解别人是一种「懒惰的托词」。

如果有人哪天把「抑郁症」这个名字改为「神经递质失调症」,「神经递质炎」,或者一个更加学术的包含化学名称的那种名字,或许就能救很多人的命。

一个明明应该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样的药物治疗的病症,被全社会的人都用励志的方式,或者聊天的方式「尬治」,真的如同把大腿骨折的病人架到操场边,并且抢走拐杖一样恐怖。

不要去问什么「乐观的人为什么也会抑郁?」,或者「成功的人抑郁个啥?」。如果把问题里面的「抑郁」换成「骨折」,你就能发现这样的问题没必要问了(比如试着问一下「为什么乐观的人也会骨折?」)。我只能解释,经常做激烈运动的人,无论乐观与否,成功与否,是男是女,只要骨头承受的力量大于骨头的最大承受力,就会骨折;同理,经常承受较强的压力,或者经历较大变故的人,无论是谁,只要压力超过一定的阈值,就容易「神经递质混乱」。

这段比喻,对那些误解或者简单定义抑郁的人,是一个非常清楚的解释。

一个想要自杀的人经历了什么?所有关系中,有多少能够真正看见备受煎熬的那个人儿,又有谁真正地支撑TA找到改变的勇气和可能性?

听过一个故事,女孩在美国读心理学博士,父母都是外企高管,她的心理创伤来自父母的不稳定情绪,父亲多变,好的时候可以送妈妈玫瑰花,可以在高级餐厅布置各种惊喜,可以把女儿安排得像个小公主一样过生日。

但坏情绪的时候,没有任何预兆地突然暴怒,不允许女儿有自我意识,什么都要在自己的安排下去做,甚至会提着刀子要杀女儿。

妈妈是个工作狂,圣母心,毫无条件地维护比女儿大十多岁的妹妹(女孩的小姨),甚至爸爸和小姨有了暧昧关系被女儿看到,妈妈不仅不关心女儿看到的事实,还极力维护自己的妹妹很纯洁,而责怪女儿说小小年纪思想很脏……。

小姨一直住在他们家,父母都把小姨看做比她还重要的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她抑郁了。

这个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她就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她把这个感受和痛苦告诉朋友,告诉家人,但朋友们都说,你要是抑郁的话,大家都抑郁了。

她告诉父亲她很痛苦,不想活了,父亲说:“一个小孩天天要死要活的干嘛,你乐呵乐呵不就好了。”

她也特别想乐呵,用尽力气想尽各种方法调适自己,交很多朋友,一起玩一起吃,但她就是笑不出来,高兴不起来。

妈妈带她去看过青少年心理矫治,但医生说你这孩子成绩这么好,朋友也这么多,没有什么问题。她提出要看一个疗程,医生不收治她,妈妈还说:“你有什么资格抑郁,你都没受过苦,你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吗?”

这就是人们对心理病人的态度和无视,女孩在父母眼里,连抑郁痛苦的资格都没有。她强烈地想死亡的事,想自杀。

好在高三那年,她去美国上学了,寄宿的白人家庭里,看到她的情况,给了她一些理解和安慰,上大学后,她还是没有好转,才在美国学校看了心理医生。

一个心理抑郁的人,说一句请“帮帮我”,比说一句“我没事”需要更大的勇气。

最终她被确诊为抑郁症,她终于有了抑郁的资格。那时的女孩,已经有了自杀倾向,幸好她的主治医师非常关心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出抑郁,做一朵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