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位读者留言,想看罗海琼。
小编很欣喜地回了句:点满99个赞就写。
结果,数秒内,点了多个赞,热度仍在上升。
书馆一向守约,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罗海琼。
罗海琼的演艺路走得很顺。
归根结底,所有原因,就是她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要什么。
从小目标精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图片来源于《一刻talks》她是兰州姑娘,家中不算富裕,父亲是救护车司机,母亲是工人。
在家中,没有人是搞文艺的,但她例外,从小酷爱跳舞。
小时候,她最爱做的,就是去父母单位,在叔叔阿姨们面前跳舞。
每跳完一次,那些大人都很捧场,会夸她跳得好。如此一来,罗海琼跳得更欢了。
因为爱跳舞,她索性考了当地艺校。那一年,她13岁。
毕业后,被直接分配到了歌舞团。
但那时的她,除了一脸青涩,什么都没有。歌舞团里高手如云,她是新人,上课总跟不上,跳不好,经常被老师同学忽略。
为了能够站在中间当领舞,她暗地里下决心,利用休息时间练习,别人练一小时,她便练三小时。舞蹈讲究的就是基础功扎实,练习久了,她的基础功也提上来了,进步飞快。
从最角落的位置跳成了领舞。
对当时的她来讲,成为舞台支柱,已经是件非常厉害的事了。
可她不满意。
在歌舞团待久了,她见多了同样热爱舞蹈的老师们,因年纪大,跳不动,被抛弃去做杂活。
年轻时,她们还能上台演出,但年龄渐长,她们就只能被迫从舞台上退下来,去管理服装,给新来的小姑娘化妆。
这种一眼望到头的以后,她很害怕。
在歌舞团这些年,她大多在乡下演出。
演员的生活条件最为辛苦,一般都挤在农舍,经常半夜有老鼠骚扰,去吃饭,也是一大群人吃三四碗菜,大家平时练习都很辛苦,不到几分钟,饭桌上只剩下菜汤,她只能啃馒头。
回到家,家人都笑称她是“小文盲”。
罗海琼的心思本就有些动摇,被这么一说,她更想改变了。
想了很久,她决定去读书。
彼时,她近20岁,再不下决心就没有机会了。
从小到大,她只爱跳舞,于是,跑去报考了北京舞蹈学院。
有基本功在那,她很容易考上了北舞,收到通知书那刻,她与团里小伙伴分享喜悦:“你们要不要去考试?”
但没想到,同伴将这事告诉了团长,更出乎意料的是,团长立马给北舞打了个函,阻碍她去。
重重压力,她去不了了。
但罗海琼没有死心,依旧暗自等待机会。年10月,她跟随歌舞团去上海表演《敦煌》。
初次来大都市,让罗海琼眼界大开。她想要读书的愿望更强烈了。
有了上一次经验,这次,她报考上海学校,没有与任何人说。
很幸运地,她顺利进了初试,在初试环节,轮到排在她前面一位同学上场,那人似乎很紧张,唱歌时一直在发抖,罗海琼坐在台下也跟着发抖。
这场面试,共进行了四轮。
进入终试,考官问:你们谁有特长?
考场里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只有罗海琼无动于衷,并非她胆怯,而是觉得不好意思。
见大家都跳了,她才主动问考官:“我可以跳舞吗?”
考官点头。她拿出在歌舞团的底子,越跳越欢。
跳完了,考官注视她:“我们决定录用你了,但是你要考文化课。”
这可就有些为难了,她是家人嘴里的“小文盲”,文化课一窍不通。
况且,一个多月后就到了考试时间。为了上学,她一回到兰州,直接冲到舅舅家,没有去任何地方,因为舅舅家有两个哈佛高材生可以救急。
她要给自己创造绝对的学习环境。
学习和跳舞一样,没有基础是很艰难的。
当时,她连“通货膨胀”、“历史年月份”都分不清,家人见她如此努力,便为她请了个补课老师。
舅舅对她说:“希望你能够踏踏实实学习,人一辈子机会没有几次,希望你要努力。”
她便发了疯似的去学。
一开始,家人都害怕她偷懒,到最后,家人都劝说她休息。
她基础弱,便一个注解一个释义去看,不会做题,就一个知识点一个考点去记。
结果高考分数出来,她的成绩,比录取分数线高近50分。
她成功了,成了上戏一员。
那天早晨,罗海琼在宿舍睁开眼,仰着头,会激动地伸手拉开窗帘,上海的早晨,充满斗志。
她再也不用担心在歌舞团熬到老了。
上戏每一天新的开始,是她最大的动力。
可这时又遇到麻烦了,上台词课,她说话自带家乡口音,前后鼻音分不清,总说不标准,老师很嫌弃。
时间长了,老师指着她,呵责道:“出去你别说是我学生。”
罗海琼赌气:“不说就不说。”
话虽如此,但她冷静后,将这怨气化为动力,又拿出当年备考的劲,下苦功夫纠正自己的口音。
直到一天早上,再次上台词课,老师让全班学生去他面前念台词,其他人说话,老师静默不语,轮到她说完,老师突然转过身看她:“有进步。”
罗海琼瞬间哇哇大哭。
她是吃苦走过来的人,自知来这里不容易,于是,比任何人都努力。
上所有课,哪怕是副课,她都会坐在前三排听讲,所以整个大学,她的成绩出奇的好。
连拿2年奖学金,一年院三好学生。
其中2年,学费全免。
为了生活得更好,在校期间,她开始去拍广告,接连不断地拍。
以至于她在广告界出了名,那些老板都知道,上戏有个拍广告的女孩,叫罗海琼。
其中,她拍了一支关于国足的广告,但那场球赛输了。她走在路上,都会被人指指点点。
因为够勤奋,她仅用广告收入就能支付大学生活。她通常用这些钱买吃的和书籍。
等到毕业,别的学生都在找工作,只有她不着急,因为成绩好,她被邀请留下当老师。
有了体面的工作,罗海琼很享受。但工资极低,一个月才元。
她本想再去接拍广告,可到了面试地点,发现竞争对手全是学生,她便再也不去了。
但很快有个新机会找上了门。
《莲花童子哪吒》邀请罗海琼出演妲己,她欣喜而去。
剧中的她,有些青涩但气质还是有的。
她演得妲己,虽比上傅艺伟、温碧霞的惊艳,但足够经典。
妲己的妩媚、娇柔、野蛮在她眼里,特别还原。
有这部电影做铺垫,没多久,《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副导演找上她,让她去试镜女主。
罗海琼穿了一身牛仔,垮了个双肩包就去了。
刚进门,总导演赵宝刚一看,指着她:“我找的就是你。”
她被选上了。但有个阻碍,她是教师,如若拍戏,就必须请长假。她请求赵宝刚帮自己与学校协调。
学校不同意,领导甩出两个选择:”要么演戏,要么辞职。
罗海琼像是杠上了,很决绝地说:“辞职就辞职。”
她要演戏。
当时的媒体都在写,罗海琼为了拍一部戏,连教师工作都不要。
后来她被专访,被主持人再次提起这事,很懊恼地说:“我那时太冲动了。”
不论如何,踏出这一步,就只能向前。
赵宝刚对于女主本有些犹豫,见她连工作都辞了,便没再纠结,将女主方紫仪一角给了她。
这个角色,成了她演戏的起点。
众所周知,《像雾像雨又像风》里面全是大咖,像周迅,陈坤,陆毅,孙红雷,李小冉,只有她是新人。
而她初次演戏,又太马虎,经常丢三落四的,去剧组,不是丢化妆品,就是丢手机,还常常不吃饭。
有次与周迅同坐一辆车,周迅问她吃了吗?
她如实说没有。
周迅便将自己的牛奶提给她。
剧组对她很照顾,但她就是演不好。
戏拍到一半,赵宝刚把刚拍完的戏放给她看,指着她:“你把这部戏毁了。”
罗海琼很惭愧,又无处发泄,回到家一夜没睡。
她将这事说给朋友听,委屈、愤怒、纠结全部一口气说完,心中的焦虑疏解后,她又拿出当年备考的倔劲,一点点去钻研演技。
慢慢地,大家对她的演技开始有了改观。
拍完后,赵宝刚对她说:“演得好。”
《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经播出,瞬间掀起收视狂潮,周迅、陈坤因这部剧爆红,陆毅、李小冉的名气也愈发高涨,只有她,似乎总欠缺什么。
后来她出演《好想好想谈恋爱》,和蒋雯丽、那英、梁静搭档,演完后才知道,自己一直太紧绷了,演技太僵硬。
在这部戏里,她开始学着放松下来,可以很清晰看到,放松后的她,演技稍微好了很多。
她找到了自己的短板,不再只拍小情小爱的戏,而是去挑战不同类型的影片。
年,她接拍古装悬疑剧《大宋提刑官》。
又尝试反腐剧《国家干部》。
图片来源于腾讯视频抗战剧《天大地大》。
她演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片子,最终发现,自己的戏路是抗战片。
年,她一口气拍了4部片,和沙溢、斓曦合作谍战剧《错伏》,与李小冉合作《风筝》,又与吴奇隆合作《寒冬》,还和胡歌一起拍了《猎场》。
可谓是谍战片专业户了。
但自始至终,她都是剧热,人不热。
不过没关系,她有爱情做支撑。
年,罗海琼与费麒在北京高调举行了婚礼。
费麒是华谊集团副总裁,和王菲是同学,带领的经纪小组都是大咖,像张涵予、邓超、徐帆等艺人都在他旗下。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他们的相遇也很有意思。
那时罗海琼出道没几年,经纪人约他们吃饭,罗海琼到现场一看,发现全是人,其中一个就是费麒。
不知谁起哄,调戏她和费麒:“你们看啊,这两人长得好像,都是大眼睛高鼻子,很有夫妻相哦。”
图片来源于粉丝网被这么一说,他们开始注意到彼此。
后来慢慢有了联系,很自然就在一起了。
这场婚礼,王菲也来了,她特意压缩行程,前来祝贺。
费麒也很豪气,在柏悦酒店包下整整三层,铺满百合花,场面十分温馨。
来源:粉丝网据说,当时费麒用白色玫瑰和绿色叶子摆了一个大大的“L”和“F”,代表他们在一起。
嫁给了华谊副总,她的身价一下猛增。华谊在上市后,她以54万股份居艺人股东第四,超越李冰冰,紧跟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之后。
婚后一年,便生了个女儿,这期间,她极少再去拍戏,一门心思放在孩子上。
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晚上又亲自去接,全程照顾到孩子所有方面。
没几年,她又生了个女儿。
罗海琼经常在微博上贴出女儿的甜蜜照。
费麒对她的教育方式很放心,她对记者说:“我孩子他爸一定是非常包容的,心非常宽的一个人,他能够让我能够更宽。”
最近几年,她又开始出来演戏了。
这个月初,凭借《风筝》一举斩获了华鼎奖。
记得罗海琼刚出道不久,作客李咏的节目,说:“其实人一辈子就是这么多年,所以每个人的个体,一定要把自己活得充实一些,我每天都是一样的活,还不如让它活得能够让这个路变得更宽一些。”
纵观她的人生,也确实是这样,从兰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一跃成为华谊大股东,从最初的嫁豪门,到自己拥有豪门的条件。
有人说,罗海琼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能够进入上层社会,跻身豪门,段位太高了。
也有人说,她能够嫁豪门,是靠自己拼出来的,一路走来,目标明确,任何突发情况,都置之不理,勇往直前去闯,耐心与韧劲极强。
但我想说,她的人生无可复制,我们的人生还需自己原创。
所以,故事听听则好,翻过这一页,你我还是得低下头,好好走自己的路,追自己的梦,创造自己的幸福。
---END---
作者:池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