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秀洲哪八景值得上榜是否勾起了你对秀洲的点
TUhjnbcbe - 2025/1/27 7:19:00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

一座城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秀洲又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小编觉得,

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打开方式。

如果你厌倦了那些↓

众所周知又人潮拥挤的景点。

不妨看看这次↓

有关“秀洲八景”的征集评选活动。

翻翻相册,

留意一下近在咫尺的美景,

这些……

是否勾起了你们对秀洲的点滴回忆。

(文末“阅读原文”参与活动赢万元大奖)

先来一波美图养眼▲图为小蓬莱▲图为曝书亭

(以上图片由秀洲区委宣传部提供)

作为老秀洲人

这次的“秀洲八景”评选

就勾起了不少老秀洲人的乡情乡忆

一起来听听他们对秀洲的美好感情

吴顺荣作者供图年与同事合影于长虹桥畔

我出生在大运河之东的田乐乡(现属王江泾镇),是在运河边长大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大运河中南来北往的各种船只和大运河上那气势宏伟的长虹桥了。

船,是江南水乡最美的风景。我一直觉得,在大运河上看船是一种享受。航行在大运河上的运粮船、捕鱼船、斫草船、寻水草船、趟螺蛳船……南来北往,穿梭似的,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在所有来往的船只中,最美不过是帆船。那时除了几条客轮,很少有机动船,出远门就得借助风力,尤其是那些走南闯北的运输船,大多是帆船。桅杆有高有低,帆有大有小,颜色以白色为多。它们浩浩荡荡掠过河面,乘风破浪而去。站在岸边,看白帆点点,渐渐淡退,及远,像蓝天里的朵朵白云,飘向天际。

图片由秀洲区委宣传部提供图为长虹桥

尤其是横跨在王江泾东西两岸的长虹桥,形如长虹卧波,宏伟壮观。巍巍的长虹桥,多年来,用自己坚强的脊梁,让川流不息的人群从它身上走过;弯弯的长虹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弓起自己的腰节,迎送南来北往的舟楫在它身下通过。

正是有了这长虹桥,才使嘉兴北郊运河东西两岸“天堑变通途”,方便了两岸人民的交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我曾多次乘船经过长虹桥,在船上远远望去,影影绰绰像水廊上三个错落有致的圆洞门,又像一条美丽的彩虹悬挂在河面上,在太阳和河水的折光反射下,光彩夺目,蔚为壮观。

长虹桥又是一个观赏水乡美景的好去处,每当天朗气清,登桥远眺,北之田乐乡,南之嘉兴北门外,隐隐可见。四周的田野、阡陌、民居、庄稼尽收眼底。站在桥上,顿感视野开阔,胸怀远大。那丝丝缕缕剪不断的乡思,如细雨,似微风,绵绵而至;那浓浓淡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如白云,似流水,滚滚而来。这时,即使你心中有多大的烦恼和忧愁,也会消释殆尽的。

如今,巍巍的长虹桥,依然高悬在大运河的上方,虽然它显得有些苍老,足下已是伤痕累累,上面长着树木,挂着藤蔓,犹如一位长发纷披的老人,但它始终挺立着,在静静的大运河上,仰观云卷云舒,俯察波起波落。

作者供图图为新塍小蓬莱

这次秀洲区开展有关“秀洲八景”征集评选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秀洲区地处美丽的杭嘉湖平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又是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人文荟萃,历史积淀浓厚。秀水泱泱,美景多多。通过“秀洲八景”征集评选活动,不仅能进一步挖掘好、传承好、利用好秀洲深厚的历史文脉,充分展示秀洲特有的景观风貌和人文魅力,而且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家乡爱秀洲的情怀,也勾起了我这个老秀洲人的怀乡思乡之情。

梅晓民

作者供图图为聚宝湾雪景

目前,有关单位正在征集评选“秀洲八景”,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大好事。秀洲区各乡镇均有一些能叫得响的历史人文景观,如王店的曝书亭,王江泾的长虹桥,新塍的能仁寺、油车港的栖真寺等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各地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丽乡村”新景观。这些人文景观就象是一粒粒珍珠散落在各处独自发光,现在有人将它们捡起来串连成一条项链,这就使得这些珍珠更加的光彩夺目。

摄影记者袁培德图为栖真寺

八景文化,唐代就有。

开始时,画家想把某一地区的风景收入画中,但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把很多的景色画在同一幅画上,只好一个景点画一幅,然后并成一个系列来展现,不想这种做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而且代代相传,成了一种传统。

就嘉兴来说,城内有“嘉禾八景”,王江泾有“闻湖八景”,新塍有“新溪八景”,王店则有“梅溪晓月”“长水风帆”“南寺晚钟”“鸥荡渔灯”“柳暗闻莺”“板桥夜市”“桃源春涨”“南垞修竹”等“梅里八景”。就连朱彝尊的曝书亭园林里也曾有过二十景,后来浓缩为十二景。

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画除“嘉禾八景”保存完好外,其余的都很难找到,只有《八景诗》尚有一部分保存在地方志或诗集中。清代王店诗人李超孙的《梅里八景诗》就是笔者在他的《拙守斋诗文稿》中找到的,其诗句自然朴素,通俗易懂。

如《梅溪晓月》:“溪上梅花发,溪头月色寒。夜来人迹少,独立板桥看”。

《长水风帆》:“风正帆影稳,帆飞风力强。迟疾各无定,何愁长水长”。

在创造八景文化的同时,地方上的诗人也用诗词的形式歌颂家乡的美景,自从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举成名后,嘉兴一带立即兴起了一股“棹歌”热,王店镇就有姚驾鳌的《梅花溪棹歌》和缪元英的《梅花溪踏春词》《石桥港欸乃歌》及《江乡杂忆诗》等,新塍先后有钮云达和郑镰的《新溪棹歌》,王江泾则有唐佩金的《闻川缀旧诗》及蒋之翘的《闻川杂咏》等等。这些朗朗上口、老少咸宜的诗歌不但深受当地百姓喜闻乐见,所描述的内容还具有史料的价值,被文史专家誉为“有韵的地方志”。

地方八景,是当地的文化名片,是地文与人文的集中表现。现在,虽然这些景色大多已不存在,而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也有很大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出生地,虽然有些景观并不怎么突出,但也是一种家乡情结,是爱家乡的一种表现。秀洲新八景的征集,也是我们对家乡美景的一种盘点。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情况,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使游客感受秀洲的风土人情,发现美丽乡村的最美景致。

陈宏伟

作者供图图为长虹桥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王江泾人,长虹桥是王江泾人的记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娘娘真要好,买个哗哗(音,江南一带儿童对鱼的称呼)烧一烧,头不熟,尾巴焦,外甥吃是划(音,形容一种动作)虎跳,一跳跳到长虹桥,(亦作:外甥吃是快点摇,一摇摇长虹桥),这首儿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不可磨灭的乡愁,已经成为传承基因,深深烙印在王江泾人的心里。

作者供图图为长虹桥

而另一处记忆中的美景无疑是莲泗荡了,莲泗荡为古太湖的遗存,水域面积四千多亩,船行湖中,清风拂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船会”的所在地。

作者供图图为莲泗荡

夏季的莲泗荡是最美的,满湖的莲花开得格外茂盛,圣洁的莲花散发出空灵的佛光。从荷花丛里望向岸边,望湖楼显得格外巍峨,刘王庙也变得更加神秘,绿树掩映中的刘公塔庄严肃穆,一派静谧中,刘公塔上的钟声悠悠传来。轻灵与厚重,喧闹与宁静赋予了莲泗荡不一样的气质。

小桥流水人家,和风细雨江南,美丽富饶的莲泗荡哺育了一方百姓,承载了千年历史的记忆。

图片由秀洲区委宣传部提供图为莲泗荡

莲泗荡,一个闹动与宁静相宜,繁华与淡泊共生的福地,集淀着历史的厚重,承载着吴越民俗的传递,焕发着新时代荣光,在光与影,水和波,动与静的幻变中延续着古老的故事。

这样的秀洲美景是否让你心动呢?

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去走走

也许,你会认识一个不一样的秀洲。

秀洲八景征集仍在继续哦~

点击下方即可参与活动!

来源:嘉兴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秀洲哪八景值得上榜是否勾起了你对秀洲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