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汉明帝在一次夜梦中遇见了一位僧人。当他醒来后,他迫不及待地询问群臣这位僧人的身份。一位臣子上前告诉他,那个僧人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祖。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佛教,汉明帝派遣使者前往西域,据说他们骑着白马驮着经书。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白马驮经的传说,而《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也是以此为原型。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地化,在唐朝时期出现了北宗和南宗的分支。北宗以渐悟派为主导,南宗以顿悟派为主导。特别是南宗,其掌门人慧能走的是平民路线,不在乎修行者是否具备文化修养。因此,佛教的各种故事逐渐传播开来,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道教中,也有对莲花的钟爱。道教最喜欢的植物就是莲花。哪吒的再生就是一个明证,哪吒在道教中是一个神仙。大家对他的故事耳熟能详。哪吒执剑削骨剔肉还给父亲之后,他的灵魂无处安放。他的师傅使用莲花为他重塑四肢。所以,在常见的哪吒形象中,他经常穿着一条由莲花做成的裙子。还有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位仙人也属于道教的神仙,其中何仙姑的武器就是荷花。
为何道教如此钟情于荷花呢?这要从中国的文化传统说起。早在很久之前,神农尝百草时就开始试验草木的药性。《诗经》中的草木已经有了精神的映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美丽的诗句描绘了秋风中摇曳的芦苇和美丽的女子。她拥有水的温柔和芦苇的肤色,轻盈地行走在水旁。观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草木在这里具备了另外的含义。在文学中,我们称之为香草美人。
宋人周敦颐也非常喜欢莲花,他曾经借莲花表达自己的志向。周敦颐是道教的坚定拥护者,他的著作《皇极经世》根据道教的文化来预测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在他看来,莲花是君子的象征,它在泥土中茁壮成长,全身洁白如净,虽然是从水中拔地而起,却绝不妖媚。无论怎样观察,都无法抗拒对莲花的喜爱。因此,莲花成了道教精神的代表,道教似乎在通过莲花告诉世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注定要面对各种苦痛,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保持内心的纯洁。
佛教的本土化是向其他两教取经的过程,道教的莲花直接被拿来使用。有些人不了解情况,拿出两种植物进行比较,质疑为什么道教喜欢荷花而佛教喜欢莲花。其实,荷花就是莲花的一种。按照这种问法,也可以提出如下疑问:为什么你喜欢柳树却不喜欢柳叶呢?柳叶不就是柳树的一部分吗?道教和佛教是有着共同之处的。
老子在经过函谷关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他似乎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救药。因此,他故意将《道德经》说得高深莫测。他是在告诉后人,这本书只给懂的人看,不懂的人最好别看,你自己在世俗世界中挣扎吧。佛陀释迦牟尼也是如此,他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最终得出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妄的,那么为什么还要陷入生死轮回呢?千百年来,无数人在思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更高级的哲人在宗教类书籍中找到了答案。莲花就是这个答案的代表。
莲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却能给人提供一个目标。禅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师傅行至一条河边,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无法过河。师傅俯下身子,背起女子帮她过河。过河后,他的徒弟心中生出困惑。师傅察觉到他的困惑,询问原因。徒弟不明白师傅为什么要背起那位女子过河。师傅微笑着说:“徒儿啊!我已经放下了,你为什么还没有放下呢?”师傅已经达到了莲花心境,他的目的只是帮助他人,其他方面一点杂念都没有。就像莲花一样,虽然生长在淤泥中,但却能开出纯净的花朵。而小徒弟还未达到这种境界,他看到莲花时总觉得上面沾满了污垢。世界本就如此,不论哪个生命来到尘世间,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屈原也是莲花的爱好者。他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希望现代人仍然能保持这份莲花之心。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成为一朵生长在泥土中的莲花,简单地修行,不与庸俗争奇斗艳。只有当我们达到那种境界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佛陀的话语:“看我,已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