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西北老家出门谋生前,我没有见过真正的荷花。直到初中,才通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荷花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对文中那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毕竟,少了现实的参照。
如今,客居苏州日久,或许是偏爱荷花的缘故,我总觉得,荷花没有开放,就算不上真正的夏天,夏天的万种风情,是和荷花紧密相连的。唐宋文人的笔下多见荷花的身影,极尽赞美之词。不同的诗词当中,荷花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因此诞生了很多雅称。
一、含苞待放的荷花叫“菡萏”,李商隐有诗云:“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二、正在盛开的荷花叫“芙蕖”,苏轼有词云:“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三、如果荷花的颜色是红色,也叫“红蕖”,李白有诗云:“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四、染了禅意的荷花叫“莲花”,孟浩然有诗云:“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五、长在水中央的荷花叫“水芝”,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张元干有词云:“水芝香远摇红影。泛瑞霭、横山顶。”
六、出浴的荷花叫“芙蓉”,诗仙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七、因荷花具有清雅出尘的气质,又称“水宫仙子”,北宋张耒有词云:“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八、风吹荷叶动,故又叫“风荷”,周邦彦有词云:“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九、等到花叶凋零殆尽,最后只剩下藕,故又称“藕花”,李清照有词云:“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十、开满池的荷花叫“朱华”,曹魏大才子曹植有诗云:“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十一、荷花凭借其高洁的风骨,位列十二花客中的静客,故入室的荷花叫“静客”。宋朝张敏叔以十二种花为十二客,各作诗一首,从此,十二客成为画家的画题,是国画中的常客。
下面我们来一起品读晚唐文坛宗师李商隐的这首《赠荷花》。这首诗是李商隐新婚期写给妻子王宴媄的一首赠诗。表面来看句句写荷花,实际上句句写人,诗人借助荷花和荷叶向妻子表明自己愿意和她白头到老的决心。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花和叶在世人的心目中不能相提并论,他们对花格外垂怜,把花栽在精美的盆子里面以供观赏,却任凭叶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诗的前两句并没有直接写荷花,而是先交代了其他花的花和叶的关系。“不相伦”的意思是说不能相提并论。的确如此,人们喜爱鲜花远远胜过喜爱花叶,花费很大的精力养花,不就是为了花开的那一天吗?“金盆”和“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花和叶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一目了然。
多数情况下,花盛开时叶子只是轻轻地探出头来,而叶子茂盛时花却早已凋零,比如杏花。就连人人喜爱的桃花,桃叶也和它不相配,还须绿色的垂柳加持才能突显出桃花的娇嫩可人来。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只有荷花做到了红绿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相互映衬,完美自然,美丽动人。
诗人用了“惟有”这个副词,不仅很好地写出了荷花与荷叶的关系,而且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诗人先是将荷花和其他花相互比较,好突出荷花荷叶相映之美,继而联想到和妻子王宴媄的爱情,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犹如这荷花与荷叶,堪称是绝配。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愿这红色的荷花和绿色的荷叶永远相伴,不离不弃,可当荷叶凋零,荷花凋谢时,是多么让人愁苦啊!
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的期望和隐忧。
首句是期望,表面写的是荷花与荷叶的永远共存,相互依偎,实际上是希望自己和妻子能够相守一生,白头到老。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爱情婚姻最美的誓言,即使当下,我也相信绝大多数新婚夫妇也会持有和李商隐相同的爱情婚姻观。
后句写隐忧,当萧瑟的秋风刮起,翠绿的荷叶枯萎了,红色的荷花也凋零殆尽,虽说还可以“留得枯荷听雨声”,但终究带给人的是无限的愁思,让人伤感不已。都说花无百日红,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也极易出现变故,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足以断人肠。
李商隐这是在向王宴媄表白心志,他希望两人都能珍视这段感情,永不变心。即使真有这么一天,他也不会为此变心。他确实做到了,在那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社会,他真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那一年,李商隐二十五岁,王宴媄十五岁,相差十岁的两人喜结连理。婚后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李商隐四处奔波,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十三年后,王宴媄去世,李商隐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这一年,李商隐三十八岁。
妻子去世后,李商隐强忍悲痛前往蜀地谋职,途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房中曲》,其中几句让人不忍卒读:“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到达蜀地的李商隐,每每想起故去的妻子,就悲从中来,那首千古绝唱《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是跨越了时空、超越了生死,感动无数后来人。
#深度好文计划#—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