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川博物院藏唐宋莲花纹瓦当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39.net/pf/bdfyy/xwdt/

一、藏品介绍


  四川博物院藏唐瓦当(残)于年出土于西昌高枧唐代瓦窑遗址,一端破补,一端缺,中间有裂纹。该瓦当中心为一圆莲房,当心为宝珠形,其周围绕以8瓣莲花,花瓣近似菱形,瓣间呈“T”形,外圈饰以25颗乳钉,为联珠纹。边廓较窄,直径11厘米,是典型的唐代莲花纹瓦当风格。


  四川博物院藏唐代日本东寺瓦当来源情况不明,于年入藏,当有小缺,为缺瓦。瓦当中部为盛开的莲花图案。莲花图案由中央的莲蓬和莲蓬外绕的莲瓣构成。莲蓬呈圆形,其内排列有7颗莲籽。莲瓣分8组,每组由扁圆的双瓣组成,称为“双瓣莲花”,诸组莲瓣间填以“Y”形纹。边轮较窄,其内有一周排列均匀的乳钉纹。该瓦当与同时期日本富原寺遗址出土的莲花纹瓦当类似,整体较大,模制精细,图案清晰,花瓣圆润,堪称唐代莲花纹瓦当上乘之作。


  四川博物院藏宋代莲花瓦当出土于崇庆县生资公司工地,于年入藏,边轮及联珠纹部分缺损。当心为乳钉形,周围绕以8片莲瓣,莲瓣较为短小,瓣尖呈三角形,莲瓣间以“T”形纹衔接,外有一圈圆轮,饰以联珠纹。边轮较为宽厚,高度与当面持平。
  四川博物院藏宋莲花乳钉纹瓦当来源情况不明,于年入藏,边缘部分残缺,但当心部分保存完整,呈宝珠形。莲瓣瓣形不规则,异化为箭矢或尖锐心形,共有8瓣莲花,各莲瓣间以“T”形纹相隔,莲瓣间距较宽,花瓣也稍显弱小。外绕24颗乳钉,为乳钉状的联珠纹。边轮较窄,高度与当面持平。

二、形制分析


  莲花纹瓦当是指当面主体纹饰为莲花纹纹样的瓦当。莲花纹瓦当的当面由当心(莲花纹的中央部分)、内区主题花纹(连花纹瓦当的莲瓣部分,为当面纹饰的主题内容)、间纹(相邻两个莲瓣之间的纹饰)和外区纹饰(即莲花纹与边轮之间装饰的花纹)组成。四川博物院收藏的4件唐、宋蓮花纹瓦当,为唐宋时期四川境内主要流行的瓦当,其总体形制特点以单瓣莲花为主,瓣形多样,当心以宝珠纹(唐代)、乳钉纹(宋代)为主。仅唐代日本东寺瓦当为莲蓬纹当心的双瓣形莲花纹瓦当以“T”形间纹为主,边饰皆饰以联珠纹。


  具体而言,从瓣形方面,唐代的莲花纹瓦当有单瓣和双瓣之分,呈菱形或水滴形莲瓣;而宋代莲花纹瓦当皆为单瓣,莲瓣风格多样,有异化趋势。其中,唐瓦当(残)为菱形莲瓣,整体风格及线条较为硬朗,而唐代日本东寺瓦当则是典型的复瓣水滴形莲花纹瓦当,莲瓣细瘦且长,线条柔和。根据大量样本得知,唐瓦当(残)应属唐代早期,唐代日本东寺瓦当则为中晚唐莲花纹瓦当的代表;从瓣数方面,除唐代日本东寺瓦当为复瓣的8组,其余唐宋瓦当皆为8瓣。因此,以8为单位的组/瓣一直是唐宋莲花纹瓦当的主流;从边饰方面,4件唐、宋莲花纹瓦当均饰以联珠纹。

相比较而言,唐代联珠纹的圆珠显得精巧细腻,而宋代的联珠纹则比较圆大立体;当心部分,唐代流行宝珠纹和莲蓬纹,而宋代多见宝珠纹及乳钉纹;边轮方面,属唐代早期的唐瓦当(残)边轮高出当面较为明显,而代表唐中晚期的唐代日本东寺瓦当,其边轮凸出当面已不再明显,且边轮已平至当面。馆藏的宋代莲花纹瓦当,其边轮形制沿袭中晚唐特点,边轮几乎与当面持平。因宋代瓦当标本较少,此文难以对宋代瓦当作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总结四川博物院藏唐宋时期莲花纹瓦当特点可以发现,唐瓦当(残)为典型的早唐时期单瓣菱形莲花,其明显继承了四川地区六朝莲花纹瓦当的特点,且菱形莲瓣中间转折明显,整体成菱形。至中晚唐时期,莲瓣开始变得细长,向梭形、柳叶形发展,唐代日本东寺瓦当为该时期典型的复瓣莲花纹瓦当。瓣形发展至宋代,愈加多样化。

宋代莲花瓦当虽延续了唐代莲花纹瓦当的总体特点,但以乳钉纹作为当心装饰,莲花花瓣也近似于三角形。宋莲花乳钉纹瓦当的莲瓣则异化为箭矢或心形,这在诸多样本中十分罕见,但瓣数又与其他莲花纹瓦当保留一致,皆为8瓣。除此之外,联珠纹一直饰于唐、宋莲花纹当面外与边轮之间,其乳钉形联珠数量有别,但对比唐代,宋代联珠纹更显浑圆大气。


  四川博物院藏唐宋莲花纹瓦当沿袭了前代的莲花纹传统,是融合南、北方文化因素的产物。来自南朝建康莲花纹瓦当模式的单瓣莲花纹、“T”形间纹及较为窄/高的边轮,与来自北朝洛阳莲花纹瓦当模式的复瓣宝装莲花纹、乳钉纹当心、宽且平的边轮及联珠纹,共同构成了流行于唐宋时期莲花纹瓦当的形制基础,馆藏的4件瓦当也多有体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至宋代,莲花纹瓦当的瓣形愈加多样化,呈较为简洁的几何形特征。笔者由此推测,此时的莲花纹瓦当不再限于对佛教思想的抽象表达,而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对世俗生活创造性的艺术体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