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莲花佛教圣洁的象征与文化交融的见证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xftobacco.com/

莲花,这一自古以来便深受人类喜爱的花卉,不仅以其清丽脱俗之姿装点着世界,更在佛教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释迦摩尼的诞生到极乐世界的描绘,莲花不仅是佛教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更是佛教教义与信徒心灵的完美契合点。本文将探索莲花在佛教中的多重意义,以及它如何成为不同文化交融的桥梁。

01莲花在佛教文化中的多元象征与应用

正如《佛教的莲花》一书中所提到的,莲花在佛教中不仅是圣洁与纯净的象征,其形象也广泛渗透于佛教艺术的各个方面。从佛教经典到寺庙建筑,再到日常修行与仪式,莲花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多样的种类与形态,在佛教文化中各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同时,莲花也在佛教实践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实用价值。

莲花的世界宋代的儒者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说明文人偏爱莲花的理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普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文中说他喜爱莲的原因,是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媚,其茎中通而外表正直,不攀蔓,不多枝,在越远的地方闻味道更加清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有君子之风。他并以菊花象征隐士,以牡丹比喻富贵之人,而以莲花来象征君子。中国文人雅士称莲为“花中君子”,佛教以莲花于众花中最大最为殊胜,而称之为花中之王,为无量色相功德聚所庄严,能为一切法所依止,因此莲花也隐喻佛教至高无上的妙法。由于莲花的象征意含,因此被佛教多层面采用在经典之中,并广大的运用在佛教美术莲花纹饰。在唐代与佛教有关的诗作中,诗人所使用的莲花名称有“莲”、“荷”、“芙”、“菡苕”、“芙蓉”、“藕花”、“优钵罗花”等种种用语。“莲”也用来修饰表现佛教建筑物、人物、经偈等的名词语汇,如以“莲宫”、“莲宇”、“莲界”、“莲境”、“莲舍”来指佛寺及精舍,以“莲客”、“莲花僧”、“青莲居士”等语汇来称呼僧人等。在与佛教有关的诗作中,诗人所运用的花卉中,莲花占了最高的比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莲花在中国发展出极为丰富的世界。莲花的世界莲花的种类在经典中经常可见的莲花,有钵头摩花、优钵罗花、拘物头花、芬陀利花等四种。莲花是佛典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钵头摩花(梵名Padma),又作钵昙摩华、钵特摩华、般头摩华、钵弩摩华、波昙华、波慕华。译为赤莲花、赤莲、红莲花、赤黄莲花、黄莲花,有赤、白二色。在《法华经》中,非常著名的词句“不染世间法,如莲花在水”。这是用来譬喻受记护持《法华经》从地涌出的菩萨们。拘物头花(梵名Kumuda),又作拘牟头华、俱勿头华、句文罗华。译为白莲花、地喜花,即白或红的睡莲,也有黄、青二色。芬陀利花(梵名Pundarika),又作分陀利华、分茶利迦华、奔茶利华、本拿哩迦华;译为白莲花,又称百叶花、妙好花,亦为白色睡莲之一种。不被烦恼污染之清净无垢佛,其法性即喻为芬陀利华。《悲华经》、《妙法莲华经》就是以此花为经题。

02莲花在佛教艺术中的象征意义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中介绍到,莲花在佛教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与佛陀、菩萨等形象紧密相连,更象征着佛教的理想与教义。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气质,与佛教所倡导的清净无碍的理想状态相契合,使得莲花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元素。

莲花,又名荷花、莲华,盛开于春夏之际,花色有红有白,素净雅致,皎洁无瑕。这种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的不凡气质,和佛教所主张的不受现实世界秽土的污染,超凡脱俗,达到清净无碍之境地的理想,有着天衣无缝的契合。因此,在佛教艺术中,莲花成为了重要的象征元素,与各种佛陀、菩萨的塑像紧密相连,不仅体现了佛教的教义,也赋予了艺术作品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03莲花在佛教中的象征与意义

《宗教与民族》有相关描述,在佛教中,莲花不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从佛陀的降生到佛法的传播,莲花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从尘世淤泥中绽放的纯净与圣洁,象征着修行者从此岸渡达彼岸的艰辛历程与最终解脱。在佛教经典中,莲花也常被用来比喻佛国净土的庄严与美好,以及菩萨修行的善法与成就。

首先,根据古印度的经典,宁宙之神是通过其脐中飞出的莲花诞下了创造大地之神,故而创生大地万物。面据佛经记载:佛教创始者释迎牟尼降生前就有八种祥瑞之相出现,百鸟群集,四季花同开,尤其是桐旁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而佛陀一出世,亦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佛陀得道后,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都是“莲花座”,相应的坐姿也叫“莲花坐势”,即两腿交义,足心向上,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另外,在《杂阿含经》卷四中,亦曾以大白莲来比喻解脱的圣者。可见,佛教结合俗世传统莲花之出众与超越,并从印度传统思想获得了灵感,在佛陀化生形式上加以吸收,使佛陀所在之处亦有莲花相伴,亦指向了庄严、肃穆、超拔的极乐净土世界。其次,佛国净土常以莲花来作为净土的庄严。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经文中均有关于佛国净土之莲花的描绘,此处莲花基本以青、红、白、黄为主色,但是它却具有无量之光。莲花被赋予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物的身份,佛教净土宗更以莲花为极乐世界的象征,“净土宗因称莲宗”,西方净土世界因称“莲邦”,一同修行净土的惜伽因称“莲社”。极乐世界的人民,皆以莲花为住所,佛教通过莲花象征系列建构纯净、通达、无烦恼、无挂碍的极乐净土来吸引期待往生之人。再次,佛教还以莲花的自然特性来比喻菩萨修行的十种善法,通达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以及佛法的清净与圣洁。菩萨修行之善法即“离诸染污、戒香充满、不与恶俱、本体清净、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吉、生已有想、成熟清净、开敷具足”。另外,在佛教构造的世界里有两级世界,从对西方净土的向往可得以此生而提倡被岸的追求,因为,在莲花遍布的世界中,安宁亦无不满,美已至极。但是,由此生怎达彼岸去呢?所以佛教宣扬通过修行的方式“从此岸渡达彼岸证得大自在,这一过程,正像从尘世的淤泥中生出净洁的莲花。莲花开时,圣洁无比,香清逸远,象征成佛后了悟人生苦海的超脱,生命的升华”。根据佛教小乘经典强调的舍染就净的思维方式,即指“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人于寂行”(《维摩请经·佛国品》):大桑经典则强调染净相即,不出离世间,即指“警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平湿源泥,乃生此花”(《中论·佛国品》)。尽管大、小乘因其教理不同,所致的修行方法有差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