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观音菩萨开示许多人供佛时犯此过错,不尽快 [复制链接]

1#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否治白癜风 https://m.39.net/nk/a_4329568.html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资料来源:《金刚经》、《观音慈悲录》、《阿含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诚则灵,心净则应。供养在乎一念虔诚,非关檀香与水果。"——《观音慈悲录》

一片清幽的竹林间,香烟缭绕,白衣居士陈善缘正跪在精美的观音菩萨像前,虔诚地上着香。

旁边路过的灵岩寺智慧法师见状,缓步走来:"善缘啊,你日日供佛,为何眉头紧锁?"

"师父慈悲。"陈善缘合掌道,"弟子十年来精进供养,却始终无有感应。隔壁王老汉贫寒木佛前仅点盏油灯,他孙儿的疾病竟不治而愈。弟子不解。"

智慧法师拈须微笑:"《金刚经》有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多少善信供佛,因一念之差,终身与佛无缘。观音大士曾言,供佛者若犯此过错,难得感通。"

这日,农历四月十九,正值观音菩萨圣诞之日。夕阳西沉,晚霞如血,山间竹影婆娑,松涛阵阵。

白衣居士陈善缘手持三炷上等檀香,缓步走入自家后园的小佛堂,再次恭恭敬敬地跪在精雕细琢的观音像前。

佛堂四壁悬挂着名家手书的《心经》《普门品》,朱漆贴金的供案上,摆放着刚刚采摘的新鲜荷花、从京城远道购来的上等贡梨和一盏价值不菲的琉璃灯。

一应供具皆为上品,案头锦缎铺就,香炉纯银打造,就连香灰也是精心筛选过的。

陈善缘出身商贾之家,家业殷实,为人谨慎敦厚,平日里乐善好施,村中贫苦之人多受其恩惠。但此刻他面色憔悴,双目布满血丝,眼神中透着一丝哀求与疲惫,似乎为某事困扰已久。

他恭敬地点燃香炉中的香火,双手合十,低声祷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弟子陈善缘十年来日日供奉,诵《普门品》已有千遍,设斋布施,救济孤寡,为何始终无有感应?山中李施主失手落崖,念一声圣号便得救助,岩石避开要害;

隔村周员外家中失火,念诵圣号,大雨突降,火势自灭;村中张婆婆病危之际,梦见菩萨点化而痊愈。弟子虽尽心供养,虔诚礼拜,却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

说到动情处,陈善缘眼中泛起泪光。家中长子近来病卧在床,延请名医无效,更让他对佛法生出一丝疑惑。他重重地叩首三次,额头磕在蒲团上,久久不起。

"菩萨慈悲,弟子一片赤诚,求菩萨垂怜。"陈善缘哽咽道,一滴眼泪落在蒲团上。

香烟袅袅上升,在佛堂内形成一道薄雾。殿内烛火静静燃烧,投下摇曳的影子。

忽然,一阵清风不知从何处吹入,佛前灯火却不摇晃,只见香雾被吹散开来,恍惚间眼前白光一闪,室内檀香愈发浓郁,似有天花乱坠,异香扑鼻。

陈善缘惊讶抬头,只见佛像前虚空中,一朵千瓣莲花缓缓展开,一位身着白衣、头戴宝冠、手持净瓶杨柳的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

菩萨面容慈祥,眉间一点白毫放光,照彻十方,眉宇间透露出无尽的智慧与怜悯。菩萨背后现出千手千眼,每只手掌心都有一只慧眼,象征着无处不在的救苦救难。

"善哉,善哉。"观音菩萨声音如同山涧清泉,娓娓道来,既非男音,亦非女声,如大地般厚重,又如天籁般轻柔,"十方三世佛,皆同一慈心。你可知道为何多年来无有感应?"

陈善缘不敢直视菩萨圣颜,只觉全身如坠冰窟,激动得泪流满面,连忙再次叩首,头触地面: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弟子愚钝,实在不知。只恐自己福德浅薄,不堪感通佛境。求菩萨慈悲开示。"

观音菩萨慈眼微垂,千手中有一手轻轻抬起,指向供桌:"《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你每日供奉鲜花水果,香火不断,口中念诵经文,可曾想过你心中念的是什么?"

陈居士抬头望着供桌上的贡品,一时语塞。这些年来,他确实在物质供养上不遗余力,但求的又是什么呢?

他低头思索片刻,坦言道:"弟子...祈求家业兴旺,身体康健,儿女双全...盼望能中举人科考,光耀门楣...近来又为长子病情日益加重而忧心不已,日夜祈求菩萨护佑..."

观音菩萨眉宇间流露出一丝怜悯,轻叹一声,声如金石:"众生心垢重,为物所系缚。贪嗔痴慢疑,如缚裹自身。

《维摩诘经》曰: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你可曾见过那些真正与佛有缘之人?"

菩萨话音刚落,佛堂内忽然显现出一幅幅画面,仿佛是菩萨慈悲,让陈善缘得以目睹那些与佛有缘之人的情形。

陈居士闭目沉思,先是看到峨眉山的法空禅师,虽已年逾古稀,只一钵一衣,粗布麻衣,却心如明镜,晨起坐禅,常有山中飞鸟停于肩头,虎狼卧于脚下;

次而见到普陀山一位青年僧人,每日坚持诵经持咒,风雨无阻,曾于暴风雨夜,渡海救起一船遇难渔民;

再而见到越州一位不识字的老妪,终日持念"观世音"三字,村中难产妇女只要请她念经,无不转危为安。

"弟子见过几位,他们虽无华贵供品,有时连日中一食都难保障,却似与佛菩萨时时相伴。每于危难之际,皆有不可思议之感应护佑。"

陈善缘回忆道,"还有藏地一位隐修者,终年闭关,面壁而坐,据说其屋顶常有祥光笼罩。"

这些人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陈善缘心中不禁疑惑丛生。自己家财万贯,供品精美,为何反不如他们所得感应?

菩萨的面容如同满月般圆融光洁,目光如碧水般清澈,贯穿陈善缘的内心,慈悲地看着居士: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阿含经》中佛言: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你可知道他们与你的区别吗?他们修的是何法?求的是何物?"

菩萨的问题如同一记棒喝,直指陈善缘心灵深处。在菩萨的慧眼注视下,他仿佛感到自己的内心被全然照见,所有的虚妄分别和隐秘欲求,无所遁形。

白衣居士陈善缘跪在地上,双手合十,额头紧皱,思索良久。他回想那些与佛有缘之人,又看看自己多年来的供佛历程,困惑不已。

"弟子愚钝,不解其中玄机。请菩萨慈悲明示。"

观音菩萨慈眼如水:"众生因缘不同,感应各异。你看那峨眉高僧,越州老妪,他们为何能得佛缘感应?"

突然,一阵风吹进佛堂,观音菩萨的身影渐渐消散,宝相庄严的面容逐渐隐于云雾。

"菩萨慈悲!请勿离去!"陈居士急切叩首,"求菩萨明示,供佛究竟有何讲究?弟子是否犯了什么不该犯的过错?"

观音菩萨停住身影,玉手轻抬,指向供案:"许多人供佛时,看似虔诚恭敬,实则暗藏一个大错,以致..."

佛堂内香烟缭绕,烛影摇曳,菩萨面露微笑道:"我今为你指点明路,这个许多人都会犯的过错..."

剩余42%未读最低0.8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