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http://www.xftobacco.com/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一件成化黄釉沥粉姹紫凤穿莲花纹碗(残片粘合)
正面图
此碗,敞口外撇,弧腹下收敛,圈足,足内施釉青花书写“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款识书写遒劲有力,圈足直墙,深挖过肩。通体施黄色釉,釉面温润如玉,胎质坚致,微泛颗粒,主题纹饰为,工匠采用沥粉绘画凤穿莲花纹,在轮廓线内填涂姹紫釉,纹饰流畅娴熟,生动形象,在轮廓线内填涂姹紫色釉经窑炉二次烧制成功,经多方分析,显然不是一件新东西应符合时代特征。借此我们聊一聊有关明朝成化瓷器姹紫色釉。
侧面图
成化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瑰宝,胎釉彩工艺已经达到其前历朝瓷器制造的极致。因此收藏界在评价瓷器的一句老话说“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在明代中期成化御窑瓷器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创新发展的顶峰期。特别是成化御窑厂烧制的大名鼎鼎的斗彩瓷器。成化斗彩瓷器的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协调融合,争奇斗艳,美轮美奂。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瑰宝。
众所周知,研究成化瓷器达到顶级水平大师,那就是我国文物界的泰斗——孙赢洲先生。孙瀛洲是已故陶瓷捐献大家、文博鉴定学前辈、曾经的著名古董商、业界尊称“老法师”并享有“宣德大王”盛誉的一代陶瓷先师。他一生致力于古董瓷器研究,对成化瓷器研究达到极高的水平,后辈研究者望尘莫及。孙老先生通过对北京故宫收藏的成化瓷器研究,总结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鉴定成化瓷器的特点,鉴别款识的口诀。对后世学者及文博研究人员研究,鉴别成化瓷器的胎,釉,青花,彩料和款识,都有着极大的指导帮助。
特别是孙赢洲老先生首次提出了,成化斗彩“姹紫”这一新的概念,孙老先生对“姹(差)紫”有这样的描述:“它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疵,所以称为差紫,可以肯定地说,凡带差紫色的成彩绝为真品”。”所以“姹紫”是鉴别成化斗彩的绝对依据,那些没有“姹紫”色彩的成化瓷另当别论。
底部图
著名明清瓷器研究大师-耿宝昌先生则对其论述是:“至于独具特色的“姹紫”,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过去有人对此色不甚了解,每清洗便误认为是污垢而刮削,损及彩釉)。作为识别成化斗彩的特殊依据,常凭此色便可定论,所有后仿者均望尘莫及。”最典型的例子是孙先生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对大明成化斗彩三秋杯。见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三秋杯
耿宝昌先生所描述的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既所谓“姹紫”。另一只杯的那只蝴蝶颜色红中微微泛紫有浓淡色阶。
大英博物馆藏
上图为大英博物馆收藏成化喜鹊折枝花卉高足杯,姹紫颗粒特细,色彩特纯,略高于釉面,微反光。
可见,成化斗彩的姹紫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因为矿物颜料研磨粗细不同,质量不同,施彩厚薄不同,会使烧成瓷器上的姹紫表现出颜色的厚薄、色深、反光等方面的差别。尤其是研磨很细的姹紫在瓷器烧成后,会有反光现象,虽反光弱于其他色料,但这却背离了人们对姹紫的传统认识,这可能跟烧成温度也有关系。耿宝昌先生所说姹紫“表面干涩无光”,可能只是目视的感觉,由图片上看姹紫是有不同程度反光的。
正面图
林林总总,历史上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参考资料,只是一些只言片语,我觉得靠这些资料不足以直接断代,只是作为一个参考罢了。
内部图
陶云楼主边正明
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品收藏评估委员
中国社会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